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静琳 (山自高 谷自深)

静琳 (山自高 谷自深)

静琳七岁时,就投奔一个僧人出了家,僧人每天只带他下地耕作,不给他传授佛法,静琳很失望。他自言自语道:

他连这种俗事都不能舍弃,和俗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静琳于是又从其他法师学法。

周武帝灭佛法,静琳也被迫还俗。隋时,静琳又跟灵猛法师听道。此后,静琳南游樊邓(湖北鄂城),在那里受了大戒。接着,他又从觉法师听十地,向炬法师学《华严》、《楞伽》诸经。静琳学法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的名山大川。静琳对所学佛经,皆能悟通其理,并且能给佛典以新的解释,而又合情合理,深受众人赞叹。因此,众人常常请他登席讲法。

在蒲晋(山西蒲城),有两个名德显赫的高僧,一个叫道逊,另一个叫道顺。静琳游学到蒲晋,两位大德挽留静琳,让他为僧众讲十地经。静琳在这里讲了几年,听讲者为静琳的精彩宣讲所折服,可静琳却心生烦躁,感到心中不安。静琳离开法座,回到住处抚胸自省:

佛法本来是救人于尘世的痛苦和烦扰之中的,现在我却疲于奔走,到处节外生枝。大道崇尚虚静通化,我现在却这样执著于此,没有一点灵活。这样下去怎么可以呢?

静琳因此放弃讲法,转而专修禅定。

起初,静琳修习不净念处法。但静琳又觉得它过于琐屑,让人思虑太多,有违虚静。于是,静琳又开始修炼大乘佛教的无碍观法,即悟世界之空性的法。

静琳习禅,收获很大。他每悟得一种妙法,就潜心修炼十年,以便通晓这种法门的所有知识。静琳还根据自己的体悟,更新了许多习禅方式。最后做到了断绝对财物、衣食和感情的欲望。

为进一步修法,静琳隐入了白鹿山。山中人迹罕至,野兽横行。更艰苦的是,山里没有粮食和可以食用的野菜。静琳独修炼却粒之法,一粒半也不吃。就这样,静琳在高山峻岭中刻苦修道,任性而为。经过几年修炼后,静琳觉得出现了昏睡之欲,每一入定就想睡去,一睡就是几天,静琳为此感到心中不安。修禅定本是为了舍去一切欲念,获得清静的大自在,现在睡欲难去,如何得道?静琳为此登上悬崖之顶,向下一望,但见谷深千仞。峭壁上长出一棵弯曲的树,临于深谷之上。静琳用草垫在树上,然后在上面打坐,默默念佛,逐渐克服对死的恐惧,专心体悟佛界的圣境。最终,静琳克服了昏睡欲,获得深定。

后来,静琳听说泰山有灵异之景出现,就前去寻求。到了泰山,静琳看到明亮的火炬在山顶上闪闪烁。静琳就从下面向点着火炬的地方爬去,火炬看似很近,可爬起来却总也到不了。静琳爬了一天,才看到有五六个尼姑在那里讲道。尼姑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头上放着五彩的光,身上散发着一种奇异的香气。静琳走上前去,正要和她们一同探讨修炼境。一眨眼间,众尼姑突然消失,踪迹皆无。静琳很遗憾,惆怅了很久。片刻,他又忽然醒悟,这难道不就是佛法的至理,佛法讲一切皆空,不就是刚才所演示的吗?那群尼姑,一定是仙人派来引导自己的。静琳于是对天施礼:

弟子感谢我佛慈悲,使我悟得佛法正理。

静琳下了泰山,进入关中(函谷关内一带),遇到昙迁法师讲摄论。静琳前去听讲,他所讲的内容,静琳早已了然于心,虽然静琳没有读过摄论。静琳接着又听了几个讲席,感觉和听昙迁的一样。静琳知道,自己悟得正法后,已自然通晓一切经典。

隋文帝隋仁寿四年,文帝传旨让把舍利送到华原石门山的神德寺。静琳便定居在那里,静心修炼,功德圆满后,他的名声传遍了京城。

隋大业(炀帝年号)三年,炀帝传旨,召静琳入都设道场,静琳到了东都洛阳。当时,众僧都拥戴齐王暕。由于静琳学识广博,道法精深,齐王常向静琳咨疑问道。最后,齐王又把静琳请到王府,拜静琳为师,念佛守戒。

朝中的大臣苏蔓,佛门的杰出人物道雄、道华、道献、明则等都向静琳学法,一时间,静琳英名又传。

襄阳(现湖北襄阳)的洪哲,德高望重,风骨绰然。他听到了静琳的名声后,特地前来请教。一见面,洪哲劈头便问:

心怀大道者,应该用心于哪一种功业呢?

静琳见他词锋敏锐,就用事理来暗喻他:

山自高,谷自深,其中有什么意义吗?

洪哲说:

山高谷深,自然形成,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如果如来说应该将山谷用土填平,让它和山一祥高,那么山就一定高了吗?静琳反问

洪哲马上深施一礼,喜不自禁:

谢法师为弟子开悟。

静琳为洪哲开悟一事,很快就传播开来。因为静琳传法有方,前来投奔的人摩肩接踵。静琳心怀广大慈悲,度人度己,为此不辞劳苦,不避危险。

有一个名叫李好德的通事舍人,曾在洛阳跟随静琳受业。后来到天门做官,却因不善俗务,逃官山中。琳得知此事后,让弟子去度李好德出家。按当时的法律,李好德的罪过要受大辟(死刑)的刑罚,与其有关者,要连坐。有嫉妒李好德的人,最终使李好德受了极刑。静琳因为收藏罪犯,被逮捕入狱。静琳在狱中大义凛然,并不避讳自己收留李好德一事。审察案子的官为静琳的度人舍己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就放了静琳。

在静琳讲法的讲舍中,三个俗士想去谋害一个怨敌。三人前去行刺,其中一个人中途反悔。回到讲舍后,跟静琳受戒出家。过去了很长时间,这事好象是被人淡忘了。忽然有一天,这个人一下子昏死过去,心口仍是热。过了很长时间,他才醒来,这时他的那两个同谋和那个怨敌勾结起来,告他谋杀的事。王府派人把这个人抓走。受戒者说静琳可以为他做证,王派人把静琳带来做证。此时,王却感知到静琳正处在天上的金粟世界中,为受戒做了证。王感知此后,把此人放了。

佛经虽然有严格的戒律,但佛法传入中国后,这些戒律并没有原样执行。静琳想遍游佛寺法门,把戒律传遍寺宇。他把此事上奏炀帝,炀帝传旨,让他巡检各地,并派使者先去传达朝庭的书信。静琳走了几个地方后,天下盗贼蜂起,中原战争不止。静琳只得回到南阳。

唐武德(唐高祖年号)三年,正平公李安远,上奏朝庭,提议弘扬佛法,以使百姓有所信仰。高祖因此传旨,召静琳前去弘法。

当时,出家之僧和在家的居士,前来学法者众多。静琳将佛法删繁就简,以中论为根本,以维摩起信为参考,屡开讲席,受益的人非常多。夜间,静琳带领僧众念经修炼。他让修炼要自悟其心,这样才能获得至道。

任城王、太妃、安平公主等许多皇亲国戚,请求静琳前往其宅第,为他们讲法授戒。国子祭酒和士部尚书等,则向静琳发誓,他们要永远做佛家的弟子。

静琳在贞观十四年突然得了病。 十月二十六日早晨 ,静琳的病更加严重。有个叫法常的沙门,久已闻名京师,和静琳关系很好。这天早晨,他特地来探望静琳,静琳向他道生死之别:

我对生命不再留恋,想这一生,我修习佛法,不算是无功。这个世界也和人的生命一样,随缘的集散而或有或无,终非是不变的东西,因此也没有什值得留恋的。只有那西方的圣境,永远是那么清明澄静,永远不会受到兹扰。那才是我所追求的。

又有前来求静琳看病的,静琳答到:

我因我的病痛而怜悯你和其它众生的病痛。

静琳说到此处,泪流不止。于是他召集全部的僧众和门人嘱咐他们说:

脱离生死轮回的道路是漫长的,用心修持,就离道不远了。你们应当自敬自重,不要让俗事和情累给遮蔽了。

说完,静琳向右侧卧,过了一会儿,就走了,终年七十六岁。

等到焚化那天,静琳的神气才散尽,面色鲜艳如初。把尸骨在终南山至相寺焚烧后,身体化尽,只有舌头还在。再用火焚烧,舌头的颜色更加鲜艳。

静琳的弟子一共四十多人,在静琳生前,他们听其授道。现在静琳死了,也没有再让他们敬仰的人了。众弟子告诉所有和静琳交往的人,他们要收集静琳生前的遗物。他们一共收到静琳著《大乘之义》四万多卷。众弟子为经义建造了一个木塔,里面放有千粒舍利。塔高五丈,在上面加以雕饰。木塔建成后,从里向外放射光芒,好象是在报答法师生前施与众生的恩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善愿恶誓

善愿恶誓

久远之前,在大海边住有一双头共命鸟,它们共用一个躯体,却长有二首。一只名为有法,一只名为不法。有次当不法睡着时,有法在巡视中捡到一甘露果。有法想到:是叫醒不法一路享用,照样我独自吞下?既然我俩共用一...

索达吉堪布:如何选择与自己有缘的法门

索达吉堪布:如何选择与自己有缘的法门

索达吉堪布:如何选择与自己有缘的法门 问:如何选择与自己有缘的法门? 索达吉堪布答:你对哪个法门最有信心,就说明你是哪个法门的所化众生。比如你对净土宗最有信心,那么净土宗就是你的有缘法门;如果对密...

陕西六大汉传佛教祖庭将“打包”申遗

陕西六大汉传佛教祖庭将“打包”申遗

陕西六大汉传佛教祖庭将“打包”申遗 著名佛教寺院,唐长安四大译经场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宗祖庭,迄今已有1350余年历史。大慈恩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玄奘法师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中...

雪漠: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

雪漠: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

雪漠: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主讲人:雪漠佛教修炼的目的是什么?今天讲一讲佛教追求的终极目的,以及解脱原理以及相关次第。这是目前好多朋友想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许多朋友...

为什么要生吃素食?

为什么要生吃素食?

原来酵素是生命力生吃素食和酵素是相提并论的,酵素是生命,也是能量。虽然我们不能用肉眼看见酵素,但可以看见它的效果,便是生命和能量。举个例来说,如果你把两颗杏仁埋在泥土里,一颗是生的,一颗是熟的,三个...

母亲生前的最后一口气,是用心良苦的期待

母亲生前的最后一口气,是用心良苦的期待

8 月 23 日是我母亲的祭日。这一天,我们兄弟姐妹都会以不同方式祭奠母亲。今年在母亲的祭日,我只想大声对母亲说:“妈妈,女儿已皈依了,您放心吧!”12 年前的 8 月 23 日上午,母亲病危,我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