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应记,发烧不药而愈(15)

末学有个学生叫她小善,去年已经有二篇博客写到过她,是富二代。人特别善良就是有点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糊里糊涂结婚,糊里糊涂生子,而又糊里糊涂离婚。在人生陷入最低谷时找到了末学,于是乎便度她入佛门。

末学也为她解决了两个实质性问题:第一去年她生意上有一笔货款十七万迟迟追不回,为此事帮她念佛二个多月,终于讨回这笔资金。她高兴之极连声说:阿弥陀佛真好啊,为我讨回货款。第二件事情是小善与母亲一度关系十分紧张,末学也帮她念佛一个半月,又耐心做好双方工作,现关系和睦如初。经过这两件事情以后小善凡有大小事情都会告诉末学,并且认真倾听给予的建议。今天上午小善又发微信:陈老师,我在庙里,过来还杜阿姨一百元钱(上周五末学叫她去庙里写观音法会大位缺一百元,向杜阿姨借了)。她在忙,我在等她。这两天发烧了,我就给自己烧了个香,保佑自己快快好起来,有佛的都拜了一一遍。末学马上回复微信:那我也替你再念大悲咒、药师咒迥向给你,祝愿你早日康复!她又回复:嗯嗯,发烧了两天早上还在冒冷汗,上午去庙里等杜阿姨时烧了香,给每个菩萨拜了三拜,这会儿完全好了。末学又回复她:上午替你念大悲咒、药师咒看来也有感应,说明你有至诚心。她又回复:有感应有感应,我庙里出来看了会书,这会觉得真的好了,不冒汗了,也不觉得没力气,一定是你帮我念佛迥向我的。

从小善发烧两天不药而愈也进一步证实理海法师对念佛有感应的三点要求的证实,第一是要有至诚心,末学与小善两人都有至诚心,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两人都是至诚心念佛,故阿弥陀佛一定会给你不可思议的感应。更给了初入佛门的小善坚定念佛的信心。阿弥陀佛真的是大慈大悲广度众生啊!

2015.7.10.下午四点五十六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大德故事:拥有选择与回旋的余地

禅宗大德故事:拥有选择与回旋的余地

拥有选择与回旋的余地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善恶的果报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善恶的果报

善恶的果报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领袖,名叫阿耨达龙王,他听闻佛陀说法,欢喜赞叹。有一次,他预备了很丰盛的素斋,请佛陀及五百随身弟子,来到龙宫受他供养。龙宫的外面,有一个宝...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

华亭有一位读书人,名叫李登瀛。他家境贫穷,只有两亩田地。承租的佃户,因为疾病而使田地荒芜,卖掉儿子来偿还田租。李登瀛知道以后,怜悯地说:「你因为生病的缘故,不能耕田,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家境虽然贫穷,...

灵光野狗王

灵光野狗王

灵光野狗王往昔有一野犴,其性饕餮。游行聚落处处求食。日至染家,不觉堕于蓝色盆中,染主见拽出掷地。于时野犴遂宛转灰土,既见身体污恶不净,便即入河沐浴而去。身毛光泽似蓝色。时众野犴,见其毛色异于寻常,而...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菩萨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加持自己。

这种思想是严重愚痴迷信的,以功利之心求佛,只会让自己离佛越来越远。

拜佛千万不要走形式,更不要以世俗间庸俗的交易、贿赂来揣度佛意,那是极大的不恭敬。

佛菩萨福慧圆满具足,无二无分别,清净不染,又怎会缺你的那根香呢?

更不会因为你供养得多,功德就越大。

《六祖坛经》中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信佛不如学佛,学佛不如成佛,与其苦苦求佛,不如学习佛菩萨的慈悲智慧,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佛菩萨再慈悲伟大,也不可能替你修行,“万般皆苦,只可自渡”,自己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谁也替代不了你。

“佛说一切法,为渡一切心”,佛菩萨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

人心存良善,事事便无忧。以戒为师、断恶修善,福气自来!

这5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看看有你吗?

1不“贪”之人

这里的不贪,主要指酒色财气,佛门中讲“地火水风”,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说的“四大皆空”。

修行要戒贪,不饮酒、不邪淫、不贪他人之利、不盛气凌人。

酒喝多了既伤肝伤身,又容易生出事故祸乱,害人害己。

“万恶淫为首”,邪淫是最重的恶行之一,最断人的善根慧命,导致障深慧浅,福报浅薄。

不是自己的财不要妄想得到,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权利益,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发泄给他人,越是盛气凌人、尖酸刻薄,越是折损自己的阴德。

真正的“气”应该是有骨气、气节,而不是有情绪、盛气,这些负能量只会消耗人生的福报。

心若不能安住,时刻起心动念,动辄贪恋,那只会让自己离真正的修行越来越远。

“贪心不足蛇吞象”,戒酒、戒色、戒贪财、戒盛气,以此一心持清净戒,会离佛心越来越近。

2二、不“嗔”之人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懂得修忍辱的人,也必定是最有福报的那种人。

爱生嗔恨心,易怒易暴之人都不是有福之征兆。

比风水更重要的是人心,心平一切平,心乱一切乱。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我们若能安心不乱,不埋怨、指责他人,多反思自我,这样必然能成就大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戒娇嗔,不用拜佛,离佛会更近。

3不“痴”之人

“痴”指“愚痴、蒙昧”,愚痴不明事理,没有智慧,没有正知正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迷信顽固。

愚痴是没有智慧、慧根浅薄的表现。

远离愚痴,学习佛菩萨的智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践行菩萨道,才是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4不“慢”之人

做人要懂得包容,不傲慢、不自大,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轻易瞧不起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们优秀的人多了去了,不要把自己摆在过高的位置,不懂得谦卑的人,必然也难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

对这种人,佛菩萨也不欢喜。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做人与做事,低调总没错”,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都是低调谦卑的,更不会看不起他人。

我们对他人所作的,其实就是对自己所作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也是愚痴,愚痴而不自知,更可怕。

5不“疑”之人

“疑”就是怀疑,疑心太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担惊受怕,前怕狼后怕虎,往往什么事都做不成。

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中颠倒妄想太多,常伴有惊怖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现。

有这样习气的人,时间久了,往往闭塞视听,障碍本性,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生活会陷入慌乱之中。

以上这五种类型的人,其实也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五种烦恼心、五种恶习,它们像毒药一样妨碍我们的修行,一定要戒之,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更进一步。

愿大家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拥有吉祥人生。南无阿弥陀佛。

这几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不杀生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不杀生

不杀生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