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灯感应:供灯满了我女儿的高考愿

最初对供灯的认识和了解是2011年下半年,是为女儿高考求学培养福报时,听小朱师兄说供灯开智慧,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还能治眼病(女儿近视600多度),就开始了我每天的供灯祈福,直至今日。我很喜欢供灯,当时对供灯的了解不像现在这么清楚和理性,完全出于为孩子求学祈愿,还有的就是每当燃起灯盏,哪小簇跳跃的火焰,让我的心里感觉很温暖,我很享受那片刻的惬意与宁静……

供灯需要念诵仪轨,我就去百度查到了一个,是谁写的我都没记清,只是记得作者的名字比较熟悉,当时就是一个信念每天为孩子祈福,求佛菩萨加持让她考上一个好大学,我必须坚持每天供灯。刚开始我每天供灯7盏,选择7盏是我觉得这样很圆满,每天用小供碗供灯,后来去请了一个黄色的莲花灯座。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每天7盏的数量让我在经济上承受有点困难,就改为了每天一盏、两盏不等,有佛日我就燃七盏供佛。

女儿从小学画画一直坚持到高中,是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孩子,我除了照顾她的衣食住行,就是每天为她做各种善行祈福。2012年大年初五我同孩子北上,参加北京地区艺术类院校组织的校考,同行的还有我必备的一套“行囊”——佛像、经书、转经轮、酥油灯、念佛机。我知道此行要一个月的时间,佛菩萨必须与我们同在。

在北京备考我每天燃灯2盏,遇到孩子考试的头一天我供10盏。有一天供灯我无意间看到灯芯像灵芝一眼好看,美极了,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无数次这样的景象……。后来和师兄聊起这件事,她告诉我那是灯花,是预示佛菩萨到了。我知道那段时间我诵经、持咒、供灯等功课是最精进的,感恩佛菩萨,给我信心、给我鼓劲!!!

校考结束后我们返回学校进行文化课的复习备考,有一天和仙女师兄见面聊天,她说发心一次供100盏酥油灯的功德利益非常大,所愿皆成。我随即去批了一箱的酥油灯,我算好高考的时间,从6月3号开始每天供灯100盏,连供10天,并发愿为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当然还有我的女儿!最终,女儿以文化课445分的成绩零批次录取,考入北京一所艺术类大学,我真的非常感恩佛菩萨的加持,因为我知道从高考前一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孩子没有学习文化课,全身心的都在备考美术专业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考入这么好的学校真的是让我没有想不到。得知录取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虽然家人和朋友们都说是孩子的聪慧和运气,但是我知道这是和佛菩萨的加持密不可分的,佛菩萨的加持真的是不可思议!!与此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修学佛法的信心和决心。

与大家分享我的供灯体会,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坚持“信、愿、行”,用“正知、正念、正行”摄受心性,不断积累自己的福报资粮, 一心向佛、念佛,不仅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我们的理想和所求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发无上殊胜的菩提之心,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愿他们都能够消除业障,早证菩提,同成佛道,愿成佛果。合十,感恩,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九则·火中生子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九则·火中生子

第十九则火中生子瞻婆国人事奉婆罗门六师,从未听说过佛法僧三宝之名,所以全国百姓皆受六师教唆,做诸恶业。释迦牟尼佛慈悲怜悯瞻婆国人,为了度化他们出离苦海,便到瞻婆国去宣说佛法。当时,该国城中有一位大长...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为何说话刻薄尖利的人贫贱短命?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为何说话刻薄尖利的人贫贱短命?

佛在《法句经》中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又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善知识说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是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便是...

地藏菩萨感应录:为报亲恩抄经典 无意事业突发达

地藏菩萨感应录:为报亲恩抄经典 无意事业突发达

【中国香港】姚常青2007-11-142000年,我的慈母去世了,我刚好又处于创业期,到底该从事哪种行业,选择哪种职业,实在很迷茫。那时的我,真的就处在人生最低谷。1998、1999那两年因为还没接...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丧子未必是凶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丧子未必是凶

丧子未必是凶(一)《华严五祖纪》:唐朝杜顺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缘的时候,有一个斋主抱著他的儿子,求和尚给他消灾延寿。和尚定睛对著孩子看了许久,说: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现在应该给他忏悔。吃完了斋以后...

星云法师:人生是过客

星云法师:人生是过客

有人说,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认为,人是宇宙的过客。 法院里的法官出庭审案,称为“过堂”;佛教中的僧侣到斋堂用餐,也叫“过堂”。所谓“过堂”,就是不能久居,不能久留,只是一时的过堂而已。就如人到世...

25.音乐的妙境

25.音乐的妙境

25.音乐的妙境佛陀不是第一次从王舍城行去伽耶。他缓缓的步行,沿路上欣赏着四周的山林和稻田。将近中午时分。他便在路边的小镇停下来乞食。乞到食物后,他走入附近的树林中静静的吃饭,然后在那里行禅。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