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一上师:别人说我们信佛是与世无争,是消极的,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满一上师:别人说我们信佛是与世无争,是消极的,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问:满一上师:别人说我们信佛是与世无争,是消极的,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答:说信佛是消极的,这种说法很片面。说明此人对佛教仅知皮毛。依我看,他们说信佛消极一般有如下几层意思:首先是我们慈悲,比方说仇人、坏人找我们麻烦或是欺负我们,这几天我都在讲这个问题,我们把对方看作是上世父母,所以我们不跟他计较、不跟他一样,也就是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仍然以慈悲和慈善的心态对待他。另外,我们给他讲道理,他们会说我们软弱或者不去争斗的方面。其次呢,一般来说要是正规的佛教徒做任何事情只讲过程,不讲结果。因为三世因缘经已经讲了,这一世的福报也好、罪过也好、麻烦也好、灾难也好,都是上世、上上世,无始劫以来积累的结果,是应该受到的报偿,福是这样,祸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做事就是在还账,结果都是因果律决定了的,所以我们做事只讲过程,尽到心就行了,至于说结果再坏,那是我们该承受的。

比方你投资,有一个人给你规划了个项目,需要二十万,你盘算着确实不错,于是你就准备付诸行动,考察、论证,写可行性报告,找合作伙伴,然后再去办营业执照,银行贷款,买工具、买厂房、开拓市场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你都要努力去做。如果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而结果失败了,二十万打水漂儿了,那实际上二十万就是还账了,你所做的这些工作也是还债了,所以没什么可让我们心里觉得过不去的,就是讲过程,不讲结果,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佛教做事一切随缘,随缘而遇,随遇而安,不争求、不强求,好了也不高兴,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没什么可高兴的;做坏了,亏了,或者损失啦,那是还债,清账嘛,所以心态一直保持这样,这些可能也是他们说我们无争、上进心不强、消极的原因。

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在学习社会的一些知识过程中,一般是以佛教的理论为准绳,我们在思想上始终尊重、追求的就是这种大智慧,当然人间的聪明我们也得学习,但是他们认为我们的目标只是往上看,所以我们给他们的印象是与世无争,实际上他们对佛教的认识是非常狭隘主观的。

佛教到底是不是消极?大家想想,你说释迦牟尼佛已经证悟了,可以圆寂、可以如来了,他成佛以后到兜率天又下来,一生示现苦行、证悟的过程,他成佛了,不逍遥自在去,又在人间示现四十九年度人,这是消极还是积极?其他菩萨更不用说啦,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观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观、苦海常作渡人舟”,这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积极入世精神能说是消极吗?当今时代,有一种人生观叫成功,叫实现自我,认为一个人凭着不懈的努力去达到目标,这样就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或者在财富上取得极大的成功,或者在事业上有重大的发明、突破,再或者是在政界取得高高在上的地位。成功即意味着在名声、地位、财富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以为这样就不枉来人世一遭,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所谓个性的张扬、个人的自由,看似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实际上它更加强烈地体现了“我执”。“我要赚钱”、“我要事业有成”、“我要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要尽情享受人生”、“你如何如何侵犯了我的利益”等等,处处都以“我”为中心。但是世间的名利有限,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的欲望日益膨胀,谁也不肯让谁一步。这样的人生奋斗就像一个角斗场上的生死搏击,每个人都用尽力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在遇有同路人障碍的时候,就将其踩在脚下,有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亲友反目为仇。这是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

世间几十亿人,绝大多数终日都只关注着“我”和一些属于“我”的东西,要是让谁把自己的利益让出去,那真是比割肉还疼,以这样利己狭小的心量,很难有什么大作为!佛弟子不为世俗利益而争,把诸多方便利益让给别人,先利人后利己,这是何其洒脱高洁的品格!佛弟子,特别是修菩萨道的佛弟子,心系全世界、全人类,并且将之扩展到所有的众生,这种精神怎么能说是消极的呢?它的积极体现在对所有众生的关爱负责上!作为佛子一定要明白佛、佛教是究竟的智慧,我们行菩萨道不仅为自己努力积极工作,而且还要为众生去努力工作,这是积极的,是伟大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佛教深信因果,那么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所以讲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仅是社会对个体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个体自己求自由幸福的内在需要和条件,是自觉自愿而非受人强制的,这种思想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力,可以平衡冲淡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本能化思潮的消极影响,所以这种自作自受的因果规律对培养公众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自觉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佛教的戒律,何其严明!如果人人都能如法遵守佛教的戒律,那么社会上还有不法分子吗?社会能不安定吗?

所以我们说佛教的戒律、思想、作为绝对是有益于社会的。特别是我们把众生都当作父母看,我们用慈悲心去对待所有的众生,如果世人都有这种思想,世界还有战争吗?还会存在不平等吗?那世界就太平啦!佛教大慈大悲的思想,真正是代表人类最广大利益的思想,是真正积极进取的、求世界大同的一种最积极、最究竟的思想,所以我说佛教是假消极真进取。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新鲜健康的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

新鲜健康的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

人们一起吃了顿原汁原味的斋饭,饭菜都很简单,主菜是黄瓜炒西红柿、炒卷心菜、烩菜和凉拌粉丝,主食为米饭和馒头。慈福寺住持能戒说,五台山素食中的瓜果青蔬,特别讲究一个“鲜”字,即强调原料以时鲜为主,如应...

教你几个已经失去信任的婚姻该怎么挽回的方法

教你几个已经失去信任的婚姻该怎么挽回的方法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夫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婚。可是分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想念对方的好,想要挽回对方。但是之前婚姻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方可能会感到,绝望伤心。对自己也会反感抗拒,那么我们应该...

星云法师:珍惜人身

星云法师:珍惜人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法华经》比喻,在广阔无边的大海里,有一只独眼的乌龟,牠想要浮上水面,只有靠一根在大海里漂流的木棍。乌龟想要遇到这一根木棍的机会,微乎...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国内轰动的真实因果事例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国内轰动的真实因果事例

国内轰动的真实因果事例93年在四川发生过一起当时轰动全国的人口拐卖大案,以彭洪菊的丈夫为首的44人拐卖集团在86年到92年之间拐卖男女儿童80多名,妇女10多名,并因幼儿生病残忍抛弃致死者10几个。...

星云法师:有五种非人!

星云法师:有五种非人!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有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八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六十八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二 如是六种阿罗汉中。唯前五种容有退义。谁从何退为性为果。颂曰 四从种性退五从果非先 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