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回拜德雲比丘

  参妙峰德云长老 问法得忆念诸佛

  智慧光明普见法 证入发心住境界

  善财童子自告别了文殊师利菩萨以后,直向南行,到达胜乐国,登上妙峰山。为了寻访这位行踪不定的德云比丘,善财童子经过七昼夜,终于见到德云比丘在另一个山头上徐步经行。①

  善财童子前去向德云比丘顶礼、右绕②后说:“圣者,我早已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可是我还不知道菩萨应怎样学修菩萨行?乃至怎样从普贤的大行中,很快得到圆满?我曾听文殊师利菩萨为我介绍说,你圣者善能诱导教诲于我,令我修菩萨行。我愿圣者大慈大悲为我宣说:菩萨是怎样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德云比丘听到善财童子的来意后,赞叹说:“善哉!善哉!你这位善男子,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你又能请问诸菩萨所修的行门,你有这样的诚心,真是难能可贵啊!”

  德云比丘鼓励善财童子说:“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行,你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境界,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出离三界之道,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的菩萨清凈道,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清凈广大的心,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成就的神通,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示现的解脱门,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示现于世界的一切作业境界,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生死、涅盘门③,你也能求得;这种不容易求得菩萨观察“有为”④“无为”⑤,你也能求得明了;这种心无所著的智慧,就能速满普贤行愿。”

  接着,德云比丘向善财童子介绍了自己所修的“忆念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见法门”,以及修学这些念佛法门⑥的方法和境界。他说:“这一智慧光明普照的念佛法门,能使我常见到一切诸佛国土的种种宫殿,完全庄严的清凈境界。又有使一切众生念佛的法门,随顺一切众生心所欢喜的,完全令他们见到佛,而得到清凈的妙道。又有使众生安住于佛的十力中,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证入佛的十力。又有使众生安住在念佛法门,能见无量佛,听闻正法。又有照耀诸法的念佛法门,能完全看见一切诸世界中,众生所造的业,平等无差别的诸佛大海。又有证入不可见处的念佛法门,完全看见一切微细的境界中,诸佛自在神通的事情。又有能住于诸劫中的念佛法门,在一切劫中,能常见到如来的所行所作,无有暂舍。又有住于一切时念佛法门,在一切时都常见如来,和佛同住,不舍离的境界。又有住于一切佛剎的念佛法门,在一切国土中,都看见佛身,相好光明超过一切,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境界,又有住于一切世的念佛法门,能随顺自心之所欲乐,而普遍见到三世诸佛的境界。……其他还有住于一切境界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寂灭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远离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广大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微细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庄严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能事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自在心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自业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神变的念佛法门、又有住于虚空的念佛法门等等。德云比丘认真而谦虚地说:“我只得到这忆念一切诸佛境界的三昧,以智慧光明普见一切诸佛的法门,但我岂能了解说一切诸菩萨无边的智慧和清凈的行门呢?善男子,在南方有一个国家,名叫海门,在那里有一位圣人比丘,名叫海云。这位比丘以观海为法门,以普眼法云润泽一切,你可以前去,请问他:菩萨应怎样学习菩萨行,修菩萨道?海云比丘能为你详细分别解说,令你发起广大善根因缘,海云比丘将会令你证入广大的助道位。”

  善财童子在德云比丘处,学习到了“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能光明普见法门”和指引后,即向德云比丘顶礼、右绕,然后告辞而退,去寻访他的第二位善知识。

  [注一]经行:是在一定的地方,绕圈回旋,来来去去散步,叫做经行。这是为了防止坐禅时发生睡眠状。经行又可养身疗病.《十诵律》:经行有五种利益:①轻健、②有力、③不病、④消食、⑤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①闲处、②户前、③讲堂前、④塔下、⑤阁下。

  [注二]右绕:佛教礼敬仪规之一,即围绕佛、尊者、塔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或称匝)、三圈或百千圈,表示敬意。

  [注三]生死门涅盘门:不住涅盘是生死门,不住生死是涅盘门。

  [注四]有为,原意为“造作”、“有所作为”,亦称“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泛指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以生、住、异、灭为其特征。特指人的造作行为。

  [注五]无为,亦称“无为法”。与“有为”相对,指非因缘和合形成、无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原是“涅盘”的异名。

  [注六]念佛法门:此处简略,可详阅原经文。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安世高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安世高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   尔时,弥勒菩萨叉手白佛言:“世尊,我欲小有所问。若世尊听,敢有所问。”   佛言:“若有所疑便问,吾当为汝解说,使意欢喜...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四--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四--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四)   日常法师   【“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诸险恶恶趣,颠倒堕落。”】   佛告诉龙王,即沙竭罗龙王,说这个一切菩萨,只要有一个,把握住了一个法门,他就能够把堕落恶...

慈悲梁皇宝忏.卷三--真观法师

慈悲梁皇宝忏.卷三--真观法师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显果报第七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已具述罪恶过患。以过患故乖于胜业。以不善业。所以坠堕三途备历恶趣。及生人间受诸苦报。皆由过去宿对因缘。舍身受身无暂停息。是以诸佛诸大菩萨...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施护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二十一至三十--施护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二十一至三十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一 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八   尔时世尊。复入一切如来法...

忍力如根

忍力如根

  人烟罕至,僻静的山林中,婆舍比丘独自在树林下禅坐修行。当他进入一禅的定境时,忽然来了一群飞鸟停息在他禅坐的大树上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令他无法进入更深的禅定境界,内心不禁懊恼瞋恨。赶走飞鸟后,他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