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第九节 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做无明。

/佛陀

苦行僧憍陈如、婆沙波和阿示说老远就看见佛陀朝他们走来。他们一眼就认出他就是悉达多。所以,他们各自对其他人打了个手势。阿示说用手分开嘴边的胡须,首先说道:

「你们看,那个败坏了修行人的名誉,离开了我们的悉达多现在养得多好啊!真是红光满面。虽然我们过去曾奉侍过他,但是我们现在在修行上已经超过了他。我们用不着再尊敬他了,一个都不要去迎接他。他想过来的话,就让他如我们一起坐在地上好了。」

「不过,阿示说朋友,他好象有点与众不同。」憍陈如说道。

「什么不同?」阿示说问道。

「他的步伐、举止是如此的安详、庄严。」

阿示说接下去说道:

「你从小生长在王宫里,过着王子的生活,一天三顿山珍海味。他当然应该这样了。悉达多确实有一种威严的风貌。但是,你听说过不用折磨自己就能解脱的事吗?我想,他已拋弃了苦行生活,正准备回迦毗罗卫国,重新穿上太子服。他是顺路来拜访我们的。」

佛陀越走越近,阿示说再也坐不住了,他第一个身不由己地站了起来,慌忙中还扯断了一根胡须。他看到佛陀的脸,他完全被佛陀的形象吸引住了,赶忙奔进山洞,端来了一张凳子,摆在一颗毗钵罗树下,又抢在别人面前,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对佛陀拜了三拜。憍陈如用同样的方式礼拜了佛陀,并一手接过佛陀手中的钵。婆沙波端来一盆水,清洗了佛陀的脚,然后和他两个同参一样,他也礼拜了佛陀。

「出家人,跋提和摩诃男到哪里去了?」佛陀问道。

「乔达摩朋友,他们乞食去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出家人,你们不应该直接称呼你们的佛陀为乔达摩朋友,你们应该在内心深处无限崇敬佛陀。我已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觉者,常住禅悦,不受感情牵动。我特意从优娄罗来寻找你们。出家人,佛陀已出现于世界,我已觉悟了无上正法,我将教授你们。聆听正法,从生死轮回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吧。」

「朋友,即使是修行,你都不能觉悟,那么过着舒服奢侈的生活,享受好吃的好喝的,你又怎能悟道呢?」

「出家人,我知道你们会犹豫,而不肯相信我的。不像你们所想象的那样,我并没有追求快乐的享受。如果说我离开了你们是为了寻找快乐的生活,我应回到迦毗罗卫国去,而不该去优娄频罗乡村。出家人,隐居者应避免两个极端:一味地沉湎于物质享受是十分卑贱低下、无益的,这是一个极端;严厉的自我折磨是痛苦、愚昧,而且也是毫无收获的,这是另一个极端。我拋弃了这两个极端,获证了开发自在的智慧的中道真理。哦,出家人,正由此中道,我获得了无上智慧,从而圆证了无上菩提。」

这时,跋提和摩诃男乞食回来了。他们见佛陀高坐在他们朋友之间,赶忙向佛陀致意,然后他们也跪在佛陀面前,五体投地地礼拜了佛陀。

「朋友,看到您的身影,我就感到十分的喜悦。」摩诃男说道。

「是的,乔达摩,您具有一种魅力。」跋提说道。

「出家人,我常住寂静,不被情欲所染,消除了一切不净,远离生活烦恼,圆证了真理。我来这里是为了将我精进探求而发现的正法传授给你们。你们现在开始用斋吧!但头脑要保持清醒,我将为你们宣说我亲证的正法。」佛陀说道。

行僧们分了一份他们刚讨来的饭菜给佛陀。饭后,他们又休息了一会儿。然后,他们就围拢到一起,聆听佛法。

「出家人,你们的意识应高度清醒,放松自由地坐下,我将为你们演说正法。出家人,僧人应该尽量避免两个极端,而应追随八正道」

佛陀接着给他们讲述了八正道,并讲解了其他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此八正道是唯一能使人健康平安的正确途径。然后,佛陀又阐述了四谛、十二因缘法。

「出家人,无知是世间诸恶之根源,这就叫无明。众生的智慧被无明障碍覆盖,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这种错误的观念将产生一种意识,这种意识也是虚幻不实的。因此,它就阻碍了对精神和物质的正确认识。这样就引发了各种精神活动,从而有触以及感受生起出家人,正确的信仰就是正见。这就是说,消除无明等错误观念,以及消除它发生的根源。」

「尊者,何为正见?」

「憍陈如,人们执着世事不放,因而,世事支配着众生。这样,众生就变得盲目而愚昧。如果没有这种执着、束缚,那就是正见。憍陈如,从绝对观点来看,有痛苦的存在,但没有受苦者。有业的存在,但找不到作业者。所以业过无常,作受如幻。」

「憍陈如,你这么想,在这一剎那中,你能静止于你所看到的某一件东西上吗?你能静止在你所听到的某一声音上吗?你能静止于你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上吗?如果你能在这些事上不带任何贪心,那么,憍陈如,在那一个瞬间,你就不会陷入烦恼。如果你断绝了此污染法,那么从那一时起,你就不会再生于这些染污法存在的地方。憍陈如,染污法不存在的地方即不是在这个世界之内,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以外,也不是置于这两个世界之间,这就是苦的消灭。引导苦灭的方法就是排除产生欲望的意念。憍陈如,时刻清醒自己的头脑,从自我幻梦中解脱出来,在无我思想指导下,观察整个世界,从而你就能探索整个世界。」

「善哉!善哉!世尊,我明白了!我觉悟了!」憍陈如欣喜若狂道。

「善哉!你确实明白了。你确实觉悟了。」佛陀说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当生病或家境不顺时,你会去求助”大仙”们吗?

当生病或家境不顺时,你会去求助”大仙”们吗?

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人生病了,尤其是在医院救治没有明显效果的重病,他们就会花很多钱去请一些所谓的大仙、巫婆,在家里供奉上山神地神,大仙、巫婆们围着又唱又跳,再烧些纸钱,然后就说病会慢慢好的...

阿'秋FW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和启发。

1、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进而全身心地摈弃今生,把自己投入到实证的行为中去,才是真正的暇满难得之人生。你们观察一下苦难的六道,相对于多如尘埃般的堕落恶道的众生,能够再次做人的有多少?做人后能够学习佛法的有多少?学佛的人中能获得上师摄授修行的有多少?修行的人中切切实实实修实证的有多少?通过实修实证获得解脱的又有多少?

 2、一个真正追求解脱的人,若欲不忘失动机而又能精进修行,并从现世中获取利益,则倾刻不要忘失出离心的要义:轮回的苦、空、无常。人总是在为追求快乐而努力生存,而你可否认真思维过自己所追求的任何一件大或小的事物能否恒久不变,永远把握?痛苦多来自于自己不曾仔细观察并思维一切事物的无常本性。由于无常的诸多变化,苦便产生,更产生了由苦所生的更多痛苦。

3、死亡并非象你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是无法确定的,由于死期的不定,你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所以死亡不会等待谁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能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后,珊珊来迟。故当你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著,努力修行以图改变命运啊!

4、由六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有谁能够避免生、老、病、死的规律?有谁可以远离求而不得、怨憎相会、与爱别离的痛苦?又有谁可以遭受到这一切后,仍然觉得生命不是危脆和难以决定的?故当你观察到一切众生的寿命无常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它对我们毫无意义啊!

  5、万物有出现必有毁败,有积聚必有失尽,一切诸法没有恒常而又坚固的,所以你在活着时要时常思维三恶道的痛苦。我们一旦失去今生,就马上要为活着时的贪嗔痴付出代价,想想再次获得人身的艰难,又何必追逐于世间的种种执著,要在还能改变下堕命运时把握机会啊!——努力修行,不被轮回所选择!

 6、众生的生命如此无常,贤圣的存在与消失亦同样无常。曾经有多少师佛和不可思议的智者已获四大自在,神通变异的能力,能在天空如同鸟儿一般自由飞翔,在水中犹如鱼儿往来悠游。即便当初他们曾将世界自在地尽握掌中,现在能留给世人的仍然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因此当你体会到上师在轮回中所显现的无常本性后,要放下对世法的追逐与执著,并以实修实证的行为好好珍惜与明师相遇的每个刹那啊!

 7、总之,追求现世的安乐,忘记此后的道路,则乐一时而苦永世。追求出离轮回,现世辛苦无比,则苦一时而乐永世,这样的苦乐,望谛听者闻而思惟,摈弃今生!

 8、其实外在的轮回是内在烦恼的显现,故而出离轮回的意思是说,出离于我们对妄想的执着。执着产生了无常和苦,这就是你需要去得见清净本性的原因!而摈弃今生的实际做为,就是建立一个明智正确的缘起,那么就从破除修行者最大的妄念执着--区分宗派、师门、党类的概念开始,创立自己粉碎一切分别执着、具足大出离的因缘。

 9、具备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轮回、烦恼及给予他们以解脱成佛的目的与动机,是你自己拔除轮回、烦恼并且解脱成佛的关键要诀。因为在所有修持所获得的功德之中,身、语的功德并非最大,且由于分别妄念的作用,由之产生的功德也是无常的。所以真正的善良绝不能掺杂世法八风的目的,不能为了世法八风的利益而去建立功德,这样的功德也是不足以令人解脱的。想要建立不是无常并且清净恒久地为自己所把握的功德,除非是内心深处生起了真正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10、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菩提心的摄持而获成就的。以此发心的殊胜,努力兑现让众生成佛的誓言并实践上师恩赐的教授,以维护菩提心的善根。在相续中不间断的行持,以至于逐渐破除了修行与不修行时的界限,于日常生活、任何功用中不断修行,形成三昧的力量。然后终有一日,得见并安住于本性之中,这便是正行的殊胜。

11、就所建立的功德而言,无论做任何大或小的好事,若心中只有自己,仅能获得相应的一份功德;若心中有十个人,则所获功德会自然增长至十倍;若心中有千万亿人,所获功德则是百千万亿倍。可想而知,当把功德发心回向于无量众生时,内在产生的功德,即便是佛菩萨也难以描述和称量了的。

 12、发心、正行与回向时,都应有世俗菩提心摄持的部分及胜义菩提心摄持的部分。由前者而引发自己与一切众生成就化身与报身的功德,由后者成就证悟法身的境界。这样的话,由于从始至终都有菩提心所摄持故,建立了修道的发心殊胜、正行殊胜与回向殊胜。这三种殊胜的直接利益便是将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最大程度地利益了师、佛、众生及自身的解脱成佛,否则,它们会成为有漏的人天福报,沦为无常的牺牲品。 
       
 13、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14、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的执著。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出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会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悲的泉源,而慈悲心会自然消除你对于自我的执著,这样,你距离得见清净本性的机会,还会远吗?

 15、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获得相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是因为生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并由这种让一切众生成佛的愿力,使得自己生起广大精进的勇猛之心。以观见无常而无畏于修行的劳顿辛苦,以相续的悲心而断除我执与法执,终于以圆满证悟本性而救度了无量众生。故而你们要爱护一切父母众生胜过于爱护自己,千万不要做任何伤害众生利益的事情。

句句震撼人心---阿'秋FW开示

阿'秋FW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

佛教五色旗的由来及五种颜色的含义

佛教五色旗的由来及五种颜色的含义

佛教五色旗的由来和意义佛教的教旗是美籍波兰人奥尔高特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的六种光色设计的,并在1952年举行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六种光色为蓝、黄、红、白、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其...

建筑公司设计的住宅楼层风水如何看好坏

建筑公司设计的住宅楼层风水如何看好坏

在很多人的思维里,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住宅楼层风水,除去温馨感,还有一种舒适感作为前提,那么建筑公司设计的住宅楼层风水如何看好坏呢?接下来就跟这专业的风水师傅一起来看看吧!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风水?风水是...

情感挽回的两个最佳时期你把握住了吗!

情感挽回的两个最佳时期你把握住了吗!

爱情之所以需要我们去情感挽回,那是因为我们在感情中犯了错误,而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有极少数的问题可能会无法被改变,比如先天家暴,多次出轨等一些硬性的问题。很多人都以为感情出了问题,换一个...

达真堪布:只忏悔以前的罪业,不发愿以后不再犯错,能清净业障吗?

达真堪布:只忏悔以前的罪业,不发愿以后不再犯错,能清净业障吗?

达真堪布:只忏悔以前的罪业,不发愿以后不再犯错,能清净业障吗? 问:只忏悔以前的罪业,不发愿以后不再犯错,能清净业障吗? 答:忏悔的时候,在诸佛菩萨、上师三宝面前发誓发愿,我从今以后再也不造这些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