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除草算不算杀生?

雪漠: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

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

香巴噶举派之宗教哲学集中体现在其大手印中。

噶举派认为,大手印分为三种:因大手印、道大手印、果大手印。

所谓“因大手印”,就是指众生本俱清净的如来藏和光明心,它自然任运,自生自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远离分别,绝思绝虑,超越言诠,无瑕无蔽,无执无舍,无求无住,无修无整,无垢无染,修炼不能使之增,污染不能使之减,故《噶举派之传承与教义略讲》中说:“一切法之法性从来离一切戏论。由自性光明之性空成为生死涅槃一切法三遍主。具体说自心之真实,即本元实相,无始明而清净,无有认知,离言绝思,即为因之大手印。” 《藏传佛教哲学境界》中说:“这一原本是众生心的主体性心灵通过这样的描绘和规定,变成了整个宇宙的心灵,即绝对观念。这就叫做胜义实相,即宇宙的本体。不过,这一宇宙的真实本体为世尘所惑,为无明所蔽而颠倒不觉,于是执影相而为实境,舍根本而枝末。故应求通达,识其本来面目,这便叫做因大手印。”

道大手印,分为见、修、行三种,“见”是正见和见地。

在《大手印实修心髓》中,写了香巴噶举之“大手印”和“三支法”。其中,就融合了见修行三者:

如其“见“:“胜解一切显现即是上师,胜解上师即是自心,胜解自心性即是空性。”“胜解一切显现都是本尊佛父佛母,显而无自性。”“胜解一切所显、所闻都是自心,而自心性即是空性。”“决知一切显念皆是自心,决知自心即是幻化。”等等;

如其“修”:“白天修幻身,晚上修梦境。推究六根与其所对六尘之自性,则见其自性空,空而能显,显不异空,显无自性,即如幻化。如是如幻而修,断除执著分别,于显空无执中入深禅定。”等等。

如其“行”:“观想一切佛父佛母(即一切显现之事物)亦同作持诵。

观想一切音声皆是诵咒之‘嗡嗡’声,并作胜解。如是精勤观修,得决定见。”“顶上不离上师,自身不离本尊,口中不离咒语,所食不离甘露,所念不离梦幻,己前不离护法。”

香巴噶举之大手印之“见”中,更融合了“修”和“行”:“大手印自现时:种种显现,即是化身自显;于一切显现无执无分别,即是法身自显;显现而无分别之大乐生起,即是报身自显。上述三身体性不二不异,即是究竟大乐(自性)身自显。”(以上引文引自《奶格五金法圆满次第》)

概而言之,道大手印之内容不外乎净信上师,明诸法空性,能如法修持,能精进不辍,消除贪嗔痴烦恼,勿为世间八法所染,能于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不离大手印正见和觉受,于一切显现无执无分别,大手印禅定修持过程中体验因大手印中所说的圆满本性光明。

果大手印,则是道大手印之修炼结果。明因大手印之理论基础,经道大手印之修炼过程,证果大手印之收获果位。“如此之因大手印由道之大手印串习之,即如虚空之锈清净而净二现之极微,远离障蔽,成为唯一之具二清净之智慧。”,换言之,“由闻、思、修之力,一旦豁然,障垢清净,究竟通达,本觉妙智,证得常住真心,本觉如来,真心显现,此即是果大手印。” (转引自《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青海人民出版社)

换言之,果大手印就是证到了“即心即佛”“心佛不二”。此“心”,便是指客尘除净后的“本净妙明心”。

综上所述,因大手印者,修炼之理论基础也;道大手印者,修炼之过程和方法也;果大手印者,修炼之收获结果也。

班班多杰先生在《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一书中用现代哲学话语解释了噶举派的教法:“噶举派所谓的因、道、果之大手印的最终目的,在于用‘道’这个手段和途径来沟通人类个体本性和宇宙神秘的本体之间的联系,由个体本性扩展到宇宙本体,最后使二者融为一体。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佛我合一’、‘我佛一体’。个体本性,就是有情众生之心性本性,宇宙的本体就是指森罗万象、千姿百态的现象背后的统一本质,相当于黑格尔说的‘绝对理念’。用现在的哲学语言来讲,是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被认识对象。在噶举派看来,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和被错误的无明习气的障蔽遮盖,所以,人的本性不能认识宇宙的本来面貌,即因实相,这时,人的本性与宇宙本体之间处于二元对立的异体状态。通过修持佛法,破除了自心上杂染的无明习气即错误颠倒的认识而觉悟到宇宙的本体时,则个体的本性和宇宙的本体合二为一,处于同体一元状态。这就达到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此时作为个体的众生凡夫即得解脱而证得了佛果。所以,达到‘佛我合一’的境界是噶举派大手印法的最终目的。达到此目的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个体自心的本质。噶举派认为‘佛’就是心性性空,‘佛’就是心性光明。假如每个众生都认识和觉悟到这一点,便可永离轮回之苦,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什么是大蒙山施食?

什么是大蒙山施食?

善士问:什么是大蒙山施食?法师答:宋朝时有一位不动法师,居住在四川的蒙山;他为了普济幽灵,收集瑜珈焰口及密宗诸部,辑成蒙山施食,成为禅门日诵。直到近代,有位兴慈大师,大力提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对群灵的...

什么是地藏王菩萨

什么是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即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那么地藏王的具体又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地藏王本愿地藏王之本愿...

男人有了新欢 从哪些行为可以窥测

男人有了新欢 从哪些行为可以窥测

两个人恋爱的过程中,其实最怕的就是外在的干扰因素,怕有人插足,怕男人出轨。其实,男人出轨,并不是一件很难察觉到的事情,即便对方再如何努力地掩饰,男人有新欢心理状态都是完全不同的,今天就帮女生们去捕捉...

净土法门法语:结缘非常非常重要

净土法门法语:结缘非常非常重要

1 阿弥陀佛给我们说明念佛的利益,念佛人的好处、念佛人无比殊胜的成就,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因,修因;第二十愿是果报,修因证果。发愿念佛,发愿是第十九愿,念佛是第十八愿。2 你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极乐...

报恩

报恩

报恩众生本具佛性,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方法--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五百位婆罗门修行者张罗饮食,并...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下 九、佛教的南传与北传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下 九、佛教的南传与北传

五下 九 佛教的南传与北传极力提倡佛教的阿育王,为了要把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地,他选派了很多宣教师,组织传教团,分别到世界各国去弘扬佛法。传教团到处,备受当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其中传教最有成绩的,要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