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感而遂通】

一千六百多年前,慧远大师与荆州名士殷仲堪在东林寺内一泉边品茗谈易,甚为融洽。殷仲堪赞大师“师智深明,实难庶几!”大师亦赞殷辩如泉涌,“聪明如斯泉”,聪明泉因此得名。其间殷仲堪问慧远大师:“易以何为体?”大师回答:“易以感为体。”

据《周易·系辞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而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之体是“无思”,就是没有思维,超越思维的;“无为”是不加造作,无形无相的;寂而不动但是又灵明不昧,一感就马上显发出来,“感而遂通”。有感就有应,显现在卦的爻相上,所以爻相就包含了很多信息。

所以易是很神妙的。神是“圣而不可知之”(引自《孟子·尽心下》),神妙莫测,但又真实存在。正因为“天下之至神”,就是神妙到极点,才能“不行而至,不疾而速”。如果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无法理解“不行而至,不疾而速”,要从感应的层面,才能理解这些文句。

【感应道交】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所应的救度力量十劫以前已成就,这种悲愿威力也在吾人的心念中。只要信愿具足,能念之心与所应的佛力即时感通。阿弥陀佛整日伴随着吾人,须臾不离。如同洪钟待叩,亦如寂而不动之易体,感而遂通。感通后神妙莫测。阿弥陀佛愿力亦复如是。

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念,信根、信力也能顺利建立起来。是故净业行人以至诚心念佛,即可契入感应之道,成办往生大事,万修万人去,斯语真实不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师教你想挽回快要离婚的婚姻

大师教你想挽回快要离婚的婚姻

很多人都会认为,婚姻中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对方的错,和自己无关。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又怎么没有错呢?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危机即是挑战,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还是有挽回的机会。一起来看看想挽回快要离婚的...

九色鹿经

九色鹿经

九色鹿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于我。鹿闻人...

名人成长故事:列宁,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名人成长故事:列宁,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

佛卡护身大难不死

佛卡护身大难不死

转帖:罗佛恩居士,成都人,今年廿七岁,四年前(二○○一年九月)离乡背井,远渡重洋,只身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打工。离家时,信佛的母亲给了他一张「阿弥陀佛」的小佛卡,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出门时一定随身携带佛卡...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被误杀死亡后竟神奇复活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被误杀死亡后竟神奇复活

很久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个修道人。他心地善良,为人慈悲,经常扶危救苦。当时,迦夷国有一对老夫妻,都是盲人,两人年近花甲,膝下无子,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后来,老夫妻两人决心一起到深山中修行,以求得到...

吴秀波坚持吃素

吴秀波坚持吃素

来源:资料图吃素吴秀波吃素不过是这几年的事。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结婚之前,他是个赤脚汉,天地拿我没办法,不知道和所谓怕。结婚,大儿子出生,小儿子出生,生活的压力给了他工作的动力。《黎明之前》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