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三节 佛顶山水瓢观音现真身

第五十三节 佛顶山水瓢观音现真身

煮云法师著

佛顶山还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的,那就是水瓢观音。观音大士是随类化身,只要我们对佛菩萨具足了坚定的信心,最后的结果是功不唐捐。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随众生应现色身,有感则通的。不信且看佛顶山的水瓢观音的故事。

民国三十八年重阳节,普陀山驻的最高机关是浙东行署,那一天有很多的长官上了佛顶山,作重九登高之游。笔者那时陪同行署主任俞济民将军、军务处长袁建勋先生等同游佛顶山,该寺住持庆规和尚,设斋招待,饭后有人提议要看水瓢观音。在平时是用电筒或灯火照进去看,可以隐隐约约的看见,一个铜水瓢连柄供在桌上,还用最好的木料做成一个小佛龛子,是宝塔式的,上面刻有一卷金字的《普门品》。水瓢是从上面放进去的,普通人是不能拿下来看的。那天因为人多,同时皆是军政要人之流的知识阶级,所以笔者提议把龛顶卸下来,把水瓢拿出来让大家看个痛快,免得不信者有所生疑。那时,由笔者动手把水瓢观音请来让大家开眼界,菩萨圣像是现于铜水瓢柄上,似乎象童女像,神光奕奕,令人见了肃然起敬。

因为大家不知道水瓢观音的来历,所以就一定非要问一个水落石出不可。由该寺住持告诉我们:这是不多年的事,约在二十年前,大寮里(即大厨房)有一位茶头师(即烧开水的人),是一个在家居士,发心在本寺大寮烧开水,供养大众。他是一个最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他身子虽然工作,可是他心里在修行,他是修行不碍工作,工作不妨修行。不象现在的一班不知修行的人,你如果劝他修行,他或者说出不得闲三字来回答你,不知搬柴运水无非是上乘禅。工作是用的身和手,修行办道是用的心和口,这是一点也不妨碍的。这位老居士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烧了二十年的开水,念了二十年的观世音菩萨圣号,并且很有规律的,使他工作和念佛打成一片。烧开水是从早上三点钟起来,一直到晚上九点钟止,因此他念佛修行的时间也是如此之多。并且因为修行引起他工作的兴趣,他的心、口、手是在一起的,他手里盛一瓢水,口里念一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手一边动,口一边念,手中工作不停,口里圣号也不停,如此不间断的念了廿年。结果人有诚心,佛有感应,菩萨现身度他出家了。

有一天他拿起瓢盛水的时候,忽然发现水瓢上有一尊观音菩萨圣像,应现在铜柄上,分分明明的。这一来他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高兴,赶快忙不叠的跑到方丈室,报告大和尚(即那时的住持僧),这是一个奇迹。大和尚也知道这是老修行道德的感应,全寺上下人等都知道这位老修行是盛一瓢水,念一声观音圣号的,说句俗话皇天不负苦心人,何况是寻声救苦、随类应现的观世音哩!所以这一来轰动全寺,当即就把这个水瓢珍藏起来,后来有发心的信士檀越,做成如此的一个佛龛,将水瓢观音供奉起来。这位烧开水的老修行,深感佛恩,随即就发愿出家为僧。听说这个人还没有死,已经不在山上多年了,是被什么信众弟子请去供养也不一定。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再看看事实,不容你不信的。当时有好几位不信佛的县太爷们,因此就皈依三宝,进入了佛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名词:【静坐】_静坐的意思_静坐是什么意思_静坐的好处和方法

佛教名词:【静坐】_静坐的意思_静坐是什么意思_静坐的好处和方法

静坐(佛教解释)静坐,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达真堪布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金刚兄弟之间是生生世世的缘分,生生世世的兄弟姐妹,一直到成佛,成佛以后也要在一个坛城里。所以大家一定要互相尊重,搞好团结...

婚姻出现第三者怎么办?

婚姻出现第三者怎么办?

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谓饱暖思淫欲,人们吃饱穿暖会想着干嘛呢?第三者是社会的产物,也是夫妻生活不和谐的产物,女人最痛恨的就是婚内出轨,她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一个复合,很显然外部因素指丈夫,而内部...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陈腔滥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陈腔滥调

禅师回答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不同的答案。也只有这样,这些回答才是活泼的,才是自然地从心中流出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你以同样的答案回答同样的问题,那便变成了死板的格式。如果运...

索达吉堪布:哪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最为殊胜?

索达吉堪布:哪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最为殊胜?

索达吉堪布:哪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最为殊胜? 问:哪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最为殊胜? 索达吉堪布:有一次,冈波巴尊者问上师米拉日巴尊者:“积累资粮的方法,究竟是哪一个最殊胜、最无上?”尊者回答说:“密集...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问:修行人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说:“出家人应完全解开名闻利养的困缚,谁能如此,他就是火中莲花。”修行者要做到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