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忘记前世?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

释迦世尊就开示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辗转变异,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

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陀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灵知心识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陀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心识回来向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心识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佛陀说:心识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心识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心识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矿石。

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心识便有六种隔碍:

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

二是入于胞胎之内;

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

四是呱呱坠地后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

五是出生后就贪着物取,忘失旧识;

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

心识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

弟子们回答:办不到。

佛说:心识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

佛陀告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

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这肉已腐败,哪能回复原来的鲜洁。

佛陀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心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识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网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就象这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陀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心识生死的去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黑之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

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子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流徙,祸福牵连,如照蒙尘纳垢的镜子一样。生死错综繁乱,遂成为隔胎之迷,转世即忘。

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的。

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异,不能忆起过去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证道,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心识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雪窦禅师:无求品自高

雪窦禅师:无求品自高

雪窦禅师:无求品自高 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如果我们的心灵能破除虚妄,那么这样真实的本心,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雪窦寺在浙江宁波四明山中,历代出高僧,都以雪窦为名,但禅宗公案中的雪窦禅师是指正脉的雪窦...

心道法师: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

心道法师: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心就老神在在,我们要能够掌控自己,这...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六节 不露名姓,人我相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六节 不露名姓,人我相空

第五十六节 不露名姓,人我相空谈起活佛在仰光,有很多有趣味的事,善师说:他住在缅甸瓦城无忧寺,距离仰光很远,不过每年都有数次去大金塔看看活佛的机会,或住上几天,每次活佛见到我都是抢先拜下去,我们互相...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会出现一些境界,而我好像没什么不平常的反应?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会出现一些境界,而我好像没什么不平常的反应?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会出现一些境界,而我好像没什么不平常的反应? 问: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会出现一些境界,而我好像没什么不平常的反应? 答:噶当派的大德说:人的修行境界是高还是低,通过相...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要回向?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要回向?

1 佛法里面对于回向非常重视,为什么要回向?回向是破执着,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2 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3 “上报四重恩...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二 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法鼓山的理念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可是,想要提升人的品质,一定要站在人的立场,以人的身分,完成人的高尚品格,然后就能「人成即佛成」了。当人都成佛时,人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