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

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

悟的问题。 

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求悟不得悟,待悟即是迷;因为企求和等待都是

妄念、执著、攀缘、放不下。所以、真正的禅者,知道有悟这样东西,但并不以悟境的贪求

为修行的目标。悟境是在修行之前的一种观念,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将此观念摆下,才能

真正得力。所以,禅者修行,重视过程不重视目的。在修行过程中依照明师的指导,用正确

的方法,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所谓一掴一掌血,一步一脚印,贴切著每一念,不容瞻前顾

后,念念不断、丝丝入扣、绵绵不绝,功夫自然得力。得力之后,始知悟与不悟、生死与涅

盘,和修行了不相关。 

但是一般初学佛者,虽已知道生死是苦海、涅盘是彼岸,但却不知生死和涅盘之间,并

没有绝对的界限。所以要畏生死而求涅盘,认为未悟之前是为烦恼所缚、为生死所苦、受众

苦煎熬,但若一旦开悟,就能了生脱死、得大自在。殊不知这是方便说,是为迷人说,不为

悟者说,以此诱导迷人来修学佛法。一旦进入佛门,生信起修,就要告诉他们,修行不为目

的,悟境也是执著,除执著才能开悟,才能离开生死的烦恼。如能有此认识,即不会再有求

悟、待悟之心。 

倘若一生修行,都不得力,也就是自始至终,无法体验舍执、离执的功夫。经常都在畏

生死、求菩提的心态下,努力修行,那更不必担心死后下堕三涂了。因为心向涅盘,总比心

向地狱来得好。佛法重视愿力和业力,依愿力为前途的导向,但因修行时业力的障碍,此生

虽然可能无法得到解脱,但也不会离开三宝。此生若不成,来生可再继续,在愿力的引导

下,努力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也就是持戒的福业及定业、慧业,三者相加,必能使之

上生天国、往生净土,乃至成就菩提;至少也还能够转为人身,继续学佛修行。 

所以,修行的禅者,第一:不必为死后的去向而担心。第二:如果自己功力浅薄,没有

把握,没有自信,不知自己的愿力有多强、修行的功夫有多深?唯恐由于愿心不强,戒、

定、慧三业的功力不够,临命终时会受到恶业的影响,魔冤的牵引,而离开三宝,堕至三

涂,于此出没生死,再也无法回头,那就最好一方面依弥陀的本誓愿力,以求往生西方净

土;一方面以禅修等一切的修行功德,增长往生净土的资粮,这样是最可靠的。 

所以,中国在宋朝以后,禅净交流且倡导禅净双修,是以禅的方法和求生净土的愿力两

者并重。倘使禅修的功夫得力,则自可不愁悟或不悟;不然的话,也能以殊胜的净土为其暂

时的归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四回 拜普德净光主夜神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四回 拜普德净光主夜神

第三十四回 拜普德净光主夜神善财童子转到菩提场,天色将晚,进入场内,四处寻找普德净光主夜神,不见踪影。渐渐黑幕降临,善财在树下石凳上坐着少憩。忽见东方金光闪灿,善财急往东方走去。善财凭着金光闪照,在...

达真堪布:心的力量极其不可思议

达真堪布:心的力量极其不可思议

达真堪布:心的力量极其不可思议 此处讲的也是引发力,就是大目标里有小目标。然后不断地下决心,不断地确立目标。一分钟有一分钟的目标,一小时有一小时的目标,一天有一天的目标,一月有一月的目标,一年有一...

灵魂存在吗?

灵魂存在吗?

灵魂,是许多宗教的说法,认为人有一个永远存在、不变的精神实体,人死后,仍然有自我意识,有一个清清楚楚的精神生命。佛教则认为人的生命由身、心和合,而人心,机理极其复杂精妙、功用极其繁多神奇。如果将人心...

看了爆网的《”第3286个站”从世界奔向家》,我呐喊“家在哪里?”

看了爆网的《”第3286个站”从世界奔向家》,我呐喊“家在哪里?”

春节前,返乡的大潮奔涌而来。好不容易挺过了三年疫情,远方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天再寒、地再冻也阻挡不了返乡的热情,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留不住回家团聚的脚步。在哔哩哔哩看到一个火爆全网的短视频《第3...

久坐不发胖小妙招

久坐不发胖小妙招

健康早餐每天早晨一杯新鲜的豆浆,几片全麦面包(或其他面点)。这份早餐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解决,却会使人感觉精神抖擞,如果不吃早饭,整个上午都会感到能量不足,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所以每天必须吃好早餐。健康零...

法云法师文集:一双凉鞋

法云法师文集:一双凉鞋

一双凉鞋法云法师偶尔经过镇上的小学,在校门外花木扶疏的小径,只见几位身着整洁校服的小女学生,正兴趣盎然地互相比较谁的手表更为漂亮。凝望着那么灿烂的笑容,心想,她们真是生在福中啊。霎时,漂浮的思绪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