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沙瓦提城中有个妇人有十个小孩,她一直都忙着生产、养育与照顾孩子,忙着教育他们,以及为他们安排婚姻。她一生都环绕在小孩身上,因此被称为「多子的索那(Sona,古译:输那)」。[1]我们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家庭怎么有这么多的子女,但这在过去的亚洲并不罕见,甚至直到今日也是如此。

预期回报的自私母爱

索那(Sona)的丈夫是佛陀的信徒,在虔诚奉持在家戒多年之后,他决定献身梵行,因而出家成为比库。对索那来说,接受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而她并未因而怀忧丧志,反之决定过更虔诚的生活。她召集十名子女,将庞大的财产过继给他们,并请他们只要提供她生活所需即可。

这安排顺利进行了一阵子,她有足够的支援,能将时间都花在宗教活动上。但不久之后,这个老妇人便成为子女与他们配偶的负担。他们未曾真正接受父亲出家的决定,更不同情母亲的宗教信仰,而认为父母亲是心智失常的宗教狂,因此对母亲的态度很快就由尊敬转为鄙夷。

他们不再顾念对母亲的积欠有多深,以及她过去无私奉献给他们的财富与多年辛苦的照顾。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因此视这个老女人为讨厌鬼与负担。佛陀说世上懂得感恩的人就如圣者一样稀少,在此再次得到验证(AN 3:112, 5:143, 195)。

对索那来说,孩子们对她的冷落,比丈夫和她分离更令她痛苦。她内心五味杂陈,其中混杂着对孩子的责备与控诉。她了解到,过去她所认为无私之爱纯粹的母爱,事实上是含有预期回报的自私之爱。过去她完全依赖子女们,并相信他们会在她年老时奉养她,以作为她长期照顾他们的回报。过去她一直都认为,感恩、感谢与参与他们的事务,是她应得的回馈。难道那时她未将子女视为是一种投资,是对抗老年寂寞与恐惧的一种保险吗?

以这样的方式,她观察自己的动机,并发现佛陀的话在自身上得到应证,即女人依赖的不是财产、权力与才能,而是她的子女;而沙门则只依赖自身的美德(AN 6:53)。

思惟年老出家修行的障碍

这样的反省让她决定出家,如此才能培养无私之爱与美德。为什么她要继续待在家里受到无情的冷落呢?她认为在家生活是灰暗与沉重的,而想像中的比库尼生活则是光明与美好的。因此,她追随丈夫的脚步出家,成为世尊比库尼僧团中的一员。

但不久之后,索那(Sona)就了解到,她只不过是又将自己的自私之爱一起带入新生活中。她以一个老女人的身份进入僧团,身上带着许多习气与怪癖,使得她在新环境中处处碰壁。她习惯以某种方式做事,其他比库尼则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因此她动则得咎,经常遭到年轻比库尼的指正。

索那很快就发现,达到圣果并非那么容易,而比库尼僧团也不是她所想像的天堂。就如未在子女身上找到安全感一样,出家为比库尼也并未带给她立即的安稳。她还了解到,自己受到女人身的束缚,而光是憎恨缺点并不够,她渴望自己有更多阳刚的气质,此外,也必须知道怎么做才能产生改变。她接受必须更精进用功的事实,不只因为年纪较大,也因为到目前为止,她都只有培养女性美德,而欠缺男性精进与稳重的特质。索那并未因此而气馁,也不认为正道遥不可及。

索那明白必须努力战胜自己的任性与轻浮,必须修习正念与正知,并且牢记能对治情绪的教法。如果她被情绪带着走,而且在最重要的时候忘失教法,那么所有的知识与誓愿又有什么用?这些想法闪过内心,更加深她自愿完全投入修行的决心。

精进不懈,证得阿拉汉果

因为索那(Sona)是在老年时才进入僧团,因此她修行起来更具有急迫感。她甚至会彻夜坐禅与经行,只有很少的睡眠时间。为了避免晚上陷入昏沉,她在漆黑的小禅堂中练习经行,她将脚步对准柱子,以确保不会绊倒或踢到东西。就这样,她快速蓄积精进的动能。

索那在毫无预期的情况下,证得阿拉汉果。有一次,其他比库尼都外出,只有她一人留在寺院中。在《譬喻经》她的偈中以自己的话描述此事:

彼时其他比库尼,

留我独守寺院中。

行前特别指示我,

煮沸一大锅之水。

完成汲水行动后,

将它倒入大锅中;

置锅灶上并坐下

然后吾心便入定。

吾观五蕴皆无常,

见彼为苦与无我,

断除心中之诸漏,

当下证得究竟果。(Ap. ii, 3:6, vv.234-236)

当其他比库尼回来时要求热水,索那却还未烧水。于是她运起火大神通力,迅速将水烧开拿给尼众。她们向佛陀报告此事,世尊很高兴并以偈赞叹她的成就:

若人寿百岁,

懈怠不精进,

不如生一日,

勉力行精进。(Dhp. 112)[2]

笑看老死苦,不再受后有

在《长老尼偈》中,索那以五首偈描述她的一生:

吾以此身育十子,

以吾此肉身躯体。

当吾年老体衰时,

往谒德高比库尼。

她开示我此教法

关于蕴处界诸法。

从她听闻此法义,

吾遂剃发而出家。

当我仍为学戒女,

吾已净心得天眼;

今吾知往昔居所,

它乃吾曾住之处。

制心一处得安止,

专意修习无相观[3]。

吾便立即得解脱,

止息欲贪之苦边。

彻底觉悟五蕴法,

从根断除彼等执。

笑看痛苦之老死:

今已不再受后有。(Thig. 102-106)

原注

[1]出处:Thig. vv. 102-106与注释:Ap. ii. 3:6。另外请见《法句经注》(针对第115颂),BL, 2:260-261。这里关于一个名为「多子」(Bahuputtika)比库尼的故事,是《长老尼偈》注释中索那故事的翻版,但细节有些差异。

[2]在《法句经注》与《长老尼偈注》中佛陀对她的赞颂偈都是《法句经》第115颂。但在《譬喻经》的版本中则是《法句经》第112颂,而这似乎比较恰当,因为索那(Sona)是以她的精进著称。

[3]无相(animitta):无有为之相。它可以被视为无常观法,或从思惟无常生起的出世间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房子环境布局主要看什么 记住这几点以后看房不愁

房子环境布局主要看什么 记住这几点以后看房不愁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很注重房子的风水,因为房子的风水是能够影响一个人运势的,如果房屋的风水不好住在里面的人做事也不会很顺利;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住的房子风水比较好的话,那这个人的运势通常也会比较好,不...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说情的燕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说情的燕

说情的燕一般世间的人,总认为燕来筑巢,是会发财,吉祥的因缘,愚倒不觉为然。去年佛堂刚整修好,就有燕子欲来筑巢,其位在走廊上方,每天早上都要扫鸟大便。我拿楼梯,爬到巢边对母燕说:你有多大的福报?要诸师...

西红柿汤有助提高男性生育力

西红柿汤有助提高男性生育力

英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西红柿汤能增加人体对番茄红素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提高男性生育力。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朴次茅斯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6名平均年龄为42岁的健康男性...

闻此法的人,即得一切如来常观察,一切如来常现在前,圆满善法!

闻此法的人,即得一切如来常观察,一切如来常现在前,圆满善法!

闻此法的人,即得一切如来常观察,一切如来常现在前,圆满善法! 无比殊胜的法宝经典,名:《佛说大集会正法经》!有正法名大集会,在阎浮提广大流布! 如果有众生暂时得闻,这个人假设有五逆重罪全部都销灭!...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怀表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怀表

怀表有个农夫打扫完马厩时,突然发现他的怀表不见了。这个怀表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那是母亲留给他珍贵的礼物。他慌忙又跑回马厩,几乎把整个马厩都翻遍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他满头大汗地走出马厩,看见一群孩...

最奇妙的介绍职业感应(观世音菩萨亲自帮一信女换工作的经典

最奇妙的介绍职业感应(观世音菩萨亲自帮一信女换工作的经典

最奇妙的介绍职业感应——观世音菩萨亲自帮一信女换工作的经典案例作者 林看治(台湾)宽金师姊从脱免火灾之难以後,信佛念佛,更加虔诚,并且逢人就宣扬佛菩萨的灵感,可是儿子老三,当兵期到了,要服役三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