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对比丘尼说法

对比丘尼说法

因为阿难陀的俊貌多情,不但在俗的女众追求过他,甚至连出了家的比丘尼恋慕他的也有。

阿难陀对女众的出家,尽心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好,所有的女众,尤其比兵尼对他特别恭敬。有时他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先请阿难陀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可是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强过阿难陀,但比丘尼们不管这些。

出家的生活,在心里好象有一个战场一样,那就是理智与情感交战的战场,理智战胜了,可以成佛作祖;情感战胜了,仍然是凡夫俗子。假若说,要求每个出了家的人,都像枯木死灰的样子,没有一点人间的情感,那是不可能的。

住在祇园精舍里的一位年轻的比丘尼,见到阿难陀那潇洒文雅的神态,日里夜里,一刻不能忘怀,可是,中国的古语说,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严格的僧团?这一位比丘尼虽然默默的恋爱着阿难陀,但她怎样也无法突出那禁戒的范围,除了偷看阿难陀几眼,其它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一天,这位年轻的比丘尼病了,她请人带了一个口信去对阿难陀说:「尊者!我现在生着大病,恐怕是没有好的希望了,请求尊者慈悲,前来看我一次!」

像这样可怜的要求,最使阿难陀动心,第二天早晨,他就在着衣持钵出外乞食前,顺便去看她,她衣服不整的躺在床上不起来,见到阿难陀走近时,她用多情的眼睛,眨都不眨的注视着他,阿难陀见到她那含情的姿态,已明白一切,他马上转身就走,不好意思再看她,她见到已经来了的阿难陀,不说一句话回身而去,一定是不满意她的行为,她马上生起惭愧心,赶快起床,着衣敷坐具,追上阿难陀,请他就坐,阿难陀坐后,就开示道:

「妳不可以用不净的东西来养身,不可以憍慢养心,不可以存碰触之想、淫欲之念,妳病了,把身心安住于无所求的境界,你就会痊愈了。」

年轻的比丘尼,像是忘记她已经出家的身分,仍然低着头,含情脉脉的说道:

「我不是不懂你的道理,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穿的,我都能忍受,唯有对你的情爱,我怎样努力也抑制不住。人,为了保身安心,不能不有所求!」

「你千万不可这么想,人求衣食住是为了保身,保身是为了修道,修道才能安心,忘道而求身上不实的欲乐那就错了。商客涂酥油于车,但无染着之想,只为了使车转动;生疮者涂酥油于身,并非为饰身,也非为欲乐,只是为治疮而已!我们养身安心,要断欲念,离乐想,远离有漏心,求真实之道,不可为虚幻无常之法所迷!」

比丘尼听后,深深感动,息灭爱欲之念,获得法眼。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6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6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6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昨天我们讲到第二十六句「或拜佛念经」,昨天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佛教...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布施法要「布施」这个名词,是从印度语「檀那」或「陀那」翻译过来的。檀那与陀那的意思,即为布施。凡以自己的财物分布给他人名为「布」,以人之忧为忧,戚人之苦为苦,人饥己饥,人困己困;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昼三时、夜三时、前夜、中夜、后夜是指什么时间

昼三时、夜三时、前夜、中夜、后夜是指什么时间

古印度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昼三时、夜三时。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晨朝,即上午八时顷, 6-10点日中,为正午十二时顷,10-14点日没,为下午四时顷; 14-18...

真正的喜悦

真正的喜悦

从禅的传承来看,禅家把生命看成一朵花。这在佛陀灵山法会“拈花微笑”的传法中可以看得出来。它的旨意就是每一个人要如如实实地接纳自己,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朵花开了一样。生活的本质不在...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回

第七回在天上的宫殿里,帝释正会晤众天神,谈论如何帮助那些刚被天兵天将打败的阿修罗们改邪归正。突然间,帝释天王觉得浑身不自在,他的王座突然变得非常燥热起来。「是谁要把我推下王座?」他,神一提,心一定,...

运用佛教的智慧 对治生活的贪嗔

运用佛教的智慧 对治生活的贪嗔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佛教的心灵妙药了。  我本人研究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