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1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1)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

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

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是顶峰,也是刀刃,是圣僧,也是幌子--命运很无奈,而他选择了坦然;

人的一生总是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我们做到最好。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结束南行游学的玄奘再次回到曾经生活过五年的那烂陀寺,并决定东归大唐,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去,让玄奘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辩经论战中;

挑战那烂陀寺的人越来越多,玄奘的对手越来越强,辩经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后竟引出一场巨大的风波,使得他的回国计划再一次搁浅

一位东土高僧,竟能让两位在当时印度最有权势的国王险些兵戎相见;

立下生死状,玄奘选择了义无反顾,没有人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面对一场从头到尾的政治秀,玄奘选择了从容淡定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这一年玄奘四十一岁,离开曾经学习生活过的那烂陀寺已经五年,正在跟随印度另一位著名的学者胜军大师学习。中国人骨子里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玄奘也不例外,尤其人到中年,这种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也促使玄奘下定决心准备东归。

这时,玄奘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那烂陀寺一片荒芜,不但没有一个僧人,还成了一座庞大的牛圈!接着,玄奘又看见曾经出现在戒贤大师和自己梦里的金色文殊菩萨就站在自己曾经住过的四楼房间门口。文殊菩萨说,因为你身上还有业报,所以上不了楼,又指了指那烂陀寺的围墙外面。玄奘抬头望去,只见寺外火光冲天,一切全都化为灰烬。文殊菩萨又道,你应该回去了,十年后戒日王就要驾崩,印度将会陷入战乱,还会有很多恶人相互攻击,你要想明白啊!说完,文殊菩萨就不见了。

古人对梦的态度十分认真,不但要解梦,还会把梦境看成是对真实生活的预兆,所以玄奘醒来后就把这个梦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胜军大师。胜军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说:

三界无安,或当如是。既有斯告,任仁者自图焉。

意思是:世界本来就是不安宁的,这些事情也许真的会发生。既然有了这样的告诫,我看你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吧。玄奘一贯相信梦境,而他的梦境往往又都很灵验(就在玄奘回国后不久,这个梦应验了,使臣王玄策不但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还书写了大唐外交史上的另一段传奇故事),所以他决定立刻动身回国,然后在途中再前往那烂陀寺,见母校和恩师最后一眼。

很快,玄奘拜别胜军大师,回到了那烂陀寺。事有凑巧,戒贤法师正准备给众人开课讲述《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等佛经,一见玄奘回来,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玄奘当然不好拒绝恩师的盛情,只好留下来为众人讲经。与此同时,有一个名叫狮子光的小乘高僧也在那烂陀寺讲经,讲得内容正好与《瑜伽师地论》相对,并且经常攻击大乘学说。身为校长的戒贤法师没有把狮子光赶出去,而是派自己最得意弟子--玄奘,在狮子光的讲坛旁边再开一门课,同时宣讲大乘教义。

两位教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宣扬完全相反的两种学说,这是何等壮观的学术胜景。两人一边讲课,一边相互辩论,几天下来,狮子光无法自圆其说,被玄奘逼得节节败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原本聚集在狮子光讲坛前的学生们也觉得玄奘讲的有道理,纷纷改投玄奘门下。狮子光辩不过玄奘,又觉得很没面子,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那烂陀寺,回到东印度,请自己的同学--月亮狮子法师前来助阵。

这位月亮狮子法师不像狮子光那样冲动,没有一上来就向玄奘挑战,而是先听了一节课。听完之后,月亮狮子觉得自己根本不是玄奘的对手,不但不敢再去挑战,还对玄奘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来一去,玄奘声望大涨,俨然成了那烂陀寺的招牌。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就在玄奘讲完经书准备告别那烂陀寺和恩师戒贤法师时,又一个突发事件让他不得不再次延缓回国计划。这件事情还要从之前提到过的,与那烂陀寺关系十分密切的戒日王说起:

据记载,戒日王在那烂陀寺旁边建造了一座十丈多高的全铜佛塔,一下子成为全印度关注的焦点。有一次,戒日王经过一个名叫乌荼国的小国,那里的僧人都信奉小乘佛教,觉得大乘佛教华而不实,于是就对戒日王说,您能在那烂陀寺旁边专门为戒贤法师造一座塔,为什么不给我们也造一座?为了证明小乘学说才代表了真正的佛法,他们还向戒日王推荐了一位名叫般若毱多的灌顶师(灌顶师,就是给南印度国王行灌顶礼的高僧)。般若毱多是南印度三代帝王的灌顶师,他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和威望几乎可以与戒贤法师在大乘佛教相媲美,还著有一部专门用来攻击大乘学说的《破大乘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你内心里的黑房子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你内心里的黑房子

从前,有一个女子,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常出现相同的场景:很多人被关在一个黑房子里,房门上了一把生锈的铁锁,人们在里面哀求。每当梦醒,她就觉得自己胸口闷得慌。久之,她得了一种病,觉得胸闷、心神不定...

佛教故事:法音集:有无相争

佛教故事:法音集:有无相争

有无相争从前有甲乙二僧,一为参禅。一为念佛。有一天,二人偶于途中相见,甲僧参,禅者道:本来无佛,无可念者,佛之一字,我不喜闻。乙僧念佛者道:西方有佛,号阿弥陀。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二人正在...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真心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真心

真心卢巴苏库是扎伊尔尼阿里河上的一个渔夫。20年前初夏的一天,他从蟒蛇口中救了一条小鳄鱼,并为其取名恩加纳。由于担心恩加纳伤人,卢巴苏库做了一个笼子,将它放在里面。卢巴苏库每天都将捕来的鱼拿出几条喂...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2.完美与残缺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2.完美与残缺

完美与残缺午饭过后,闲散地盘坐在藤椅上,无所是事。忽然想起,至今年已垂四十了,从十年前到现在,我在知识学问及修证上,到底进步了多少?同时往后再推十年,我又将如何呢?且不说十年后光景如何?就以现在所要...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0」“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0」“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业障轻的人,口味比较淡!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太子走到远远的地方,迅速的回过头来一看,见到悲啼着的车匿牵着白马向王城的路上走去,他这才毫无罣碍的进入跋伽仙人的苦行林。 原来这苦行林中有很多的苦行仙人,他们见到太子一表超群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