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见闻种种,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你老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你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碌,怎么都不觉得你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没有时间觉得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回响着.

结语;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禅者人生观,也是如此.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思想已没有了活力,未老先衰;有的年已高寿,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我们要向后一种人学习,追求'了以忘忧'的境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的“六和敬”是指什么?

佛教的“六和敬”是指什么?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

相貌庄严的妙招:修善与面相

相貌庄严的妙招:修善与面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

给别人的幸福让道

给别人的幸福让道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后停住了。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却静静地坐...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六节 见坏僧,誓毁佛地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六节 见坏僧,誓毁佛地

第六十六节 见坏僧,誓毁佛地干隆皇帝私下江南,漫游各大名山圣地,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因为他是私访,所以人不知鬼不觉,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当今皇帝圣驾亲临,所以一切都是随随便便。普陀山有一个不好的风气,...

苹果派

苹果派

材料:苹果(中) 4个、柠檬半个、纯素奶油20克、砂糖2汤匙、玉米粉2汤匙、肉桂粉1/2小匙、起酥皮12张作法:1、苹果去皮切成小丁,放入炒锅小火慢炒,并加入砂糖,直到苹果软化。(此时苹果会自然出...

女神与吉祥草

女神与吉祥草

佛陀在世时,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且经常布施财物帮助孤苦贫困的人,所以大家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当时的社会有明显的阶级之分,奴隶是最低的阶级,被称为“贱民”。给孤独长者虽然非常富裕、社会地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