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伽女与阿难(下)

『伟大的佛陀!我现在已经完全从糊涂的梦中清醒过来,我不会再像往昔那样愚痴胡来,我明白我此刻所修证的圣果,也许超过阿难比丘。我很感激佛陀,佛陀为度化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真是用尽种种的苦心与方便,请佛陀慈悲怜悯我,准许我的忏悔,我愿永远踏着佛陀的足迹,走向真理的领域,服膺佛陀的教化,做一个真理的使者!』

佛陀微笑着很满意的回答道:

『摩登伽女!很好!我早就知道你会有今天的成就,你的根机很利,今後你是不要我再烦心了,佛陀很为你高兴。』

摩登伽女转祸为福的佳话,在僧团中留下了千古美谈!

但是,当时的社会并不这样想,他们以为尊贵大圣佛陀,准许一个下贱的首陀罗族的姑娘加入圣人集合的教团,这是怎样也说不过去的事。一般普通的信众,都十分感到不快,尤其异教徒或背叛佛陀的人,都以此做攻击佛陀的材料。教团的内部,也有时发出不满的怨言,阿难听到这些风声闲言,心中非常难过,但佛陀心平气和的没有两样。

佛陀的心中,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没有种族阶级的悬殊,佛陀初成道时就发出四姓平等的宣言。佛陀有正思正行,佛陀是不怕人误解的大觉者,世间上的人见解思想有错误的时候,但佛陀的正觉却是没有错的时候,真理毕竟永远是如此。有一天,佛陀集合僧团中不满首陀罗族出家的人说教道:

『你们都是我的弟子,我是海洋,你们是百川。如果百川流入海洋,那些百川就没有昔日的名称,昔日的系统,唯有以海洋呼之。像你们大家,以前有贵族、婆罗门、吠舍、首陀罗的阶级分别,但一旦出家,顺我的教,依我作弟子,进入一无所住的生活,以前的名字,以前的阶级,完全去除,一律称呼沙门或比丘。我平时叫你们把爱要施给一切有生命的众生,你们现在连和自己同一立场身份的人类,都有这彼此贵贱的分别,那你们救度一切众生的宏愿,如何去实践呢?』

诸比丘听佛陀的训示,都深怀惭愧,低头不语。

僧团中是这样,再说到社会上的非难,比僧团中像更严重。非难的风声,传入波斯匿王的耳中,王也惊怕起来。为着教团的名誉,王的内心非常不安,他即日带领大臣到只园精舍来,想对佛陀贡献一些忠言。但当他顶礼佛陀後,佛陀即对他说道:

『大王!你来得很好,我也想有几句话告诉你。世间上的批评,有时候不一定依着道理,他们只是依着相习的我见出发。政治应该要接受民众的批评,真理却不是人人所能懂得。

『首陀罗的女子出家,正如当初我允许优波离做比丘一样。我是作三界的导师,每一个众生,他只要具备善根,与佛陀有缘,佛陀一定摄受他,不遗弃他。

『学佛的人,要净化自己的身心,要强化自己的道念,用污秽的心,不成熟的见解,来批评论断事情,大王!你说,应该依着甚麽去作才好?

『我知道大王今日是为社会上对我允许首陀罗族的女子出家的风评而来,我现在告诉大王,讲话的人给他们去讲好了,迟早他们会有明白的一日。』

波斯匿王本来想劝谏佛陀的,但佛陀倒先开示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听佛陀的开示後,更加恭敬佩服佛陀,他带着清净的心回入王宫。

摩登伽女出家後的不久,即证得四圣果中最高的阿罗汉果,很多的比丘见到她都很惭愧!她的美德圣行传扬出来,社会上的人也很感动,大家对她都生起恭敬供养之心,但社会上这时候却很少有人记得先知先觉者佛陀当初的用心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 问: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索达吉堪布答:应日日夜夜思维:一、我辈凡夫随着无始以来的业力牵引,将来一定会遭受到贪嗔怨敌的危害和袭...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问:尊贵的上师仁波切,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在家修行重布施,出家修行重持戒,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该如何理解? 上师回答:其实在家出家都一样,...

大师详解沙发风水 你家的沙发是否摆对

大师详解沙发风水 你家的沙发是否摆对

每家每户都有沙发,沙发不仅是家人休息闲聊的地方,更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客厅是凝结整栋房屋的气的重要场地,而沙发作为客厅最重要的家具,它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沙发风水。1、沙发套...

真正的勇敢

真正的勇敢

一个来自于日本禅宗的故事:     铃木大拙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日本江户时期的故事。大家知道日本参禅过程中提倡的是茶禅一体,人喝茶,茶道本身就是参悟的过程。那么他写道,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茶师,他跟随着...

离婚后挽回老公的技巧

离婚后挽回老公的技巧

不要试图寻找婚姻问题中的是与非在日常生活之中,有许多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妇都在相互抱怨,怪罪对方将矛盾激化,并且试图寻找婚姻问题的是与非,将其化解和弥补。其实,这种寻找是与非的做法不仅是徒劳的,而且还会...

佛教故事:法音集:巧计降魔

佛教故事:法音集:巧计降魔

降魔从前有一出家人,性喜幽静,不爱与众共修。于是,一人独自往诣山中,精勤行道。一日,时进黄昏,忽见一鬼,化作无头,来至行者座前。是时行者,不但面无惧色,心静如恒,并与之言:汝今无头,反占便宜,既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