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参透生死之道

参透生死之道

人终归都要走向死亡,人死如同灯灭,灯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要总是执著于死后如何升天,那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好是趁生命还在之时,多为他人也是多为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学僧道岫看着身边的不少人对禅都能够有所体会,想想自己既不幽默,又不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实在没有资格学禅,便决定做个行脚的苦行僧。临走的时候道岫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禅师说:老师!学僧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然是一点领悟都没有,实在辜负您的教诲。看来我不是学禅的材料,今天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四方。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去别的地方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我的道友一个个都已经回归根源,而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但就是因缘不合。现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经生出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门师兄一比,立刻感到像是小麻雀看见大鹏鸟那样羞愧。

广圄禅师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的算大?怎么样的算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它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但它却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

乐天禅师一百多岁的时候身体还特别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也完好无损,总是红光满面,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有位生命学专家想从禅师这里得到一种长寿秘籍,就专门来寻访乐天禅师。第一次寻访时,乐天禅师说:没有什么秘诀啊,连我也没弄明白,我为何如此长寿的。

几年过后,再次拜访乐天禅师。乐天禅师说:我知道为什么了,但是,天机不可泄露。

又是几年过去了,乐天禅师的身体依然强健,一点也看不出衰老的迹象,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生命学专家再次来拜访,他对乐天禅师说,他对生命的探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全人类。

这次,老禅师终于说出了他的长寿之道,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从六十岁的时候就盼着圆寂,视圆寂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乐。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够,一直未能实现早日圆寂的最大夙愿。这,也许就是你要探寻的长寿奥秘吧。

恬淡平和、视死如归的心态让老禅师早早卸下了生命和心灵的重负,一直生活在别样的期待和无所畏惧的轻松愉快之中。而生命之树在心灵的沃野上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膨胀着年轮。而一般的人,却无法理解生死之道。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什么话也不说。

但是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来,看来人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佛陀对他的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

弟子急忙拿来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过来靠近我,让我看看蜡烛的光。

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面前,用手遮掩着,担心风把蜡烛吹灭了。

佛陀却训斥道: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他把蜡烛吹灭了,问: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

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上来。

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同火焰熄灭是一样的道理,佛陀死了,他就消灭了。因为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火焰是个性,个性存在于整体之中,火焰熄灭了,个性就消失了,但是整体依然存在。不要关心佛死后去了哪里,他去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佛。等你们顿悟的时候,你们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

我路碧空外,

白云无处闲。

世有无根树,

黄叶风送还。

唐疏山匡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与佛教文化

素食与佛教文化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佛教...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皇后的约定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皇后的约定

皇后的约定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处留的地方,城中住着一位名叫优陀羡的国王。国王长得威武英俊、聪慧豁达。王后名叫有相,容貌娇美、举世无双,并且生性善良、温柔贤淑,深得国王的宠爱。当时,国中有一条律法身为...

出轨后的婚姻该怎么挽回   看几点小妙招

出轨后的婚姻该怎么挽回 看几点小妙招

婚姻是一座城堡,同时也是一座炼狱,两个人步入了婚姻就意味着要风雨同舟,共患难。都说打是情,骂是爱,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充分的了解彼此,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婚姻中,要是不能照顾到对方的需求,长此以往...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削发。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时。有六师...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护法--青竹丝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护法--青竹丝

护法--青竹丝愚山居之屋旧将败,请人重整,亦有居士每星期日来做义工。中有一人,居附近,处事随便,颇不知礼。愚本不愿此人来帮,后乃别有因缘故,常叨其来做工。然愚亦常虑此人,对住众有失。有时亦规绳其过。...

不修行,命中的福禄、寿命都成定数!

不修行,命中的福禄、寿命都成定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