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广结善缘怎么讲?

广结善缘怎么讲?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

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变成了疲于奔命、忙于应

酬,毫无原则的护法、说法、弘法。如此出钱、出力而无自修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依止,

从表面看,他们的确是结了很多人的善缘;但事实上他们对人、对己、对道场,都没有做到

比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帮助。虽然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但不一定处处都需要他们;虽然许

多人都可以接触到他们,却很少有人能真正从他们那儿得到有力的帮助。 

这种结善缘的方式,就好比用一碗饭布施一个人,可以勉强吃饱,用一石米布施一个

人,可以维持半年的生活;相反的,如果用一碗饭布施一百个即将饿死的人,结果是没有一

个人能够活命。但是,若以此碗饭布施一个人,至少还能使这个人多活一天。因此,若以一

斗米来布施一万个即将饿死的人,固然是广结了善缘,但结果是没有一人能够多活一天。所

以,广结善缘应该是有原则,且量力而为的。如果有力量救济全世界而不虞匮乏,那就应该

无限制、无分别地平等布施,无远弗届,无微不至;如果仅有微弱的力量,则应该集中起

来,选择急需援救和护持的对象。比如说和自己比较熟悉、亲近、关系较深的人,即家人、

亲人、师长、友人等为优先;否则,自不量力地去广结善缘,是不切实际的。 

若从三宝的立场来说,广结善缘是指无差别的平等布施。也就是用佛法教化众生,有教

无类,不论程度的高下、财富的有无、权势的大小、地位的尊卑、智能的深浅,对他们都是

有求必应。因此,三宝接受一切供养,绝不挑剔;任何人只要发心供养,不论数量多少,也

不论财物品类,都是以慈悲心、欢喜心来接收。此在释迦世尊的时代,出家弟子便是如此,

他们每日托钵乞食,挨家挨户,贫富不拘,也不拘食物的的种类、质量,有什么就接受什

么,有多少就接受多少,直至满钵或适量即止。这就是以平等心广结善缘,又称为「一钵千

家饭,广度有缘人。」布施他人固然是结善缘,接受布施也是结善缘。 

由于一般人的财力、物力、体力、智力和时间都很有限,所以如果盲目无原则地广结善

缘,不但效果不彰,还可能会招致无谓的困扰。有的情形是,虽然自己已竭尽全力,甚至已

影响到家庭的生计、个人的健康,但所得的回应却是令人怨愤、遭人猜疑,如此的结果更可

能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和道心。世尊曾于《遗教经》中告诫弟子:比丘乞化人间,应如蜜蜂从

花间采蜜,不得损伤到花朵的颜色与香味。因此,居士们若不自量力地广结善缘,则三宝虽

无意伤你,你却可能因三宝而受到伤害,求升反堕,岂不愚疑!所以,护持三宝应该有中

心、有重点、有原则。应救济贫病,但也该有轻重、缓急之分,远近、亲疏之别,不能不切

实际,一味地讲求平等布施。 

其实,原则性和重点性的护持、布施,也是广结善缘的方式之一。例如:成就一人成

佛,佛能广度众生,你也就间接地与一切众生结了善缘。所以《四十二章经》中说:「饭凡

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

(初果圣人)。」乃至饭一已至无修无证程度的大解脱人,功德当然更大,以此类推。供

养、布施、护持三宝,可分为两个重点: 

①对于整个佛教的现在和未来有大影响的人、物及其事业的护持,就是广结善缘。 

②对于你所尊敬的佛教人物及其事业,纵然是默默无闻,只要是值得你尊敬而愿意护持

的,就足以证明此人物已有潜移默化的功能,这也是广结善缘。 

由此二点可知:对于著名的佛教人物及其事业的赞助护持,未必就是锦上添花;对于无

名的佛教人物及其事业的供养、布施,也不可以存有雪中送炭的念头,最重要的是能够掌握

重点及量力而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2)(《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2)(《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2(第二品)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菩萨在说法的时候,让大家都能听到他们所能理解的语言,这就是善能分别众生的语言,那么这更是善能分别...

人类可以不吃肉而不会营养不良?

人类可以不吃肉而不会营养不良?

美国有一位麦都果医师,他在一卷劝世人吃素的录音带里面,就曾经说过,他说:‘我可以向全世界任何的营养师挑战,看看谁能够为我设计一套以平常的蔬菜为主,但是会造成蛋白质不足或是任何营养不良的菜单!’他说啊...

乌鸦歼仇

乌鸦歼仇

从前,有一群乌鸦和一群猫头鹰,生活在同一座森林中,两群鸟结了怨仇。乌鸦知道猫头鹰白天看不见东西,于是每到白天就杀进猫头鹰的巢中,啄杀猫头鹰,吃它们的肉。猫头鹰知道乌鸦夜里看不见东西,于是每到夜里就杀...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我所知道的红桃二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我所知道的红桃二

我所知道的红桃二那次我和智缘师父及戒傲去镇上,远远看到招福茶馆的老板秦施主从茶馆的二楼探出头来,秦施主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智缘师父点头向他致意,转头笑着对我们说,自从曲艺班陈施主来这里表演后,秦施主的...

每当大事要静气

每当大事要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写的一副名联。仔细体悟之下,觉得这两句话真实地映照了我们当前的生活状态和疫情形势。“新冠疫情”肆虐,无数医护人员,众多志愿者,他们义无反顾,...

蚁喻经

蚁喻经

蚁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放大光明普照耀已。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于一时中有诸蚁聚。夜中出烟。昼日火然。有一婆罗门。见是事已。乃作是言。若有执持快利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