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为人处世:砍柴工

砍柴工

有一个工人在一个伐木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决定认真做好这份工作,好好表现。上班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到人工种植林里去砍树,这个工人卖力地干了起来。一天时间,他不停地挥舞着斧子,一共砍倒了19棵大树。老板满意极了,夸他干得不错。工人听了很兴奋,决定工作要更加卖力,以感谢老板对他的赏识。

第二天,工人拼命工作,他的腿站久了又酸又疼,胳膊更是累得抬不起来了,可是这样拼命,却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结果。他觉得自己比第一天还要累,用的力还要大,可第二天却只砍倒了16棵树。

工人想也许我还不够卖力,如果我的成绩一直下降,老板一定会以为我在偷懒,所以我要更加卖力才行。第三天,工人投入了双倍的热情去工作,直到把自己累得再也动不了为止。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只砍倒了12棵树。

工人是个很诚实的人,他觉得太惭愧了,拿着老板给的高薪,工作却越来越差劲。他主动去向老板道歉,说明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检讨说,我真是太没用了,越卖力干得越少。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听愣住了,他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砍树上了,哪里有时间去磨斧子啊?

埋头苦干是很好的做事态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花上大量的时间,事情自然就会解决。实践告诉我们:不是不做事,也不是只做事,而是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魏德东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着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4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1)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4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1)

第 十 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条件越好,关注越多,责任和压力就越大,物质上优待对玄奘来说根本不值一提,没有压力才是最大的压力,高度的自律性和强烈的求知欲让玄奘没有在那烂陀寺浪费半点光阴;事在人为,玄...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十七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十七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十七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十七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差别品第二之九 已辩六因相别世定。必应对果建立因名。何等名为因所对果。颂曰 果有为离系无为无因果 论曰。果有...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善财童子继续南行,渴则饮,饥则食,来到阎浮提畔摩利聚落。寻觅海幢比丘,乃至七日,在一个路旁寻着海幢比丘,跏趺坐于宝幢座上,入无量三昧,端然不动。下有百千居士大众围绕,在围绕居士大众...

静波法师:慈悲与平等

静波法师:慈悲与平等

静波法师:慈悲与平等慈悲与平等 ——静波法师开示节录(录音整理)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慧鑫 所谓平等就是没有差别的意思。人与人、人与动物,应该具备平等、尊重,是这样...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每一天的修行生活中升起无常感?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每一天的修行生活中升起无常感?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每一天的修行生活中升起无常感? 问:如何在每一天的修行生活中升起无常感? 索达吉堪布: 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