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佛是万能的吗?

佛是万能的吗?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的智慧和福德深浅大小,「无知即全知,无能即全能」。无

知并不等于愚疑,无能并不等于无力。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有存于无,无含容有;唯

「无」能涵盖全体,「有」则不论是多么深广、远大,都是有限的,不能涵盖一切。 

佛陀是福智圆满的人,既是圆满,便不能以形相来形容,也不能以有无来判断。从他本

身说,他就是全体,以全体的法界为身,故称为法身。法界遍一切处,一切时,法身藏于法

界的任何一个时空,已无自我中心的存在,而是以一切众生善根福德的感应,随处、随时,

以各种不同的形象、方式现前,那就成为化身。既然是化身,就是局部的,受时空限制的,

不能代表全体;既不是全知,也不是全能,只有具备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能够接触并感受到

他的存在。 

但这不是佛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自己感应而得的结果。所以《法华经》说:「佛以一

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也就是说,以此全娑婆世界的众生共同所有的善根,而感应到释迦世

尊的降世。 

因此,《法华经》说:释迦是迹佛。所谓迹佛就是化身,本佛就是法身和报身;释迦世

尊既有生老病死和修道、成佛、入灭等等的现象,当然不是真佛。真佛无形、无相,而即一

切形相。他跟泛神论的「神」,相近而不相同:泛神论的神是弥漫于一切时空,能够被人

爱,而不能爱人;法身的佛,弥漫于一切时空,即一切时空而不属于任何一时空所限,具足

一切智慧和福德的力量,能够接受一切众生的需求,做恰如其分的因应,而又如如不动,未

有任何造作。所以,从法身及报身来讲,他就是全知、全能而即无知、无能,从化身来讲则

不是。 

佛的全知、全能并不是等于神教所说的「万能上帝」、「万王之王」,因为对众生而

言,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但也需要看众生

本身的条件。这在佛经中也有比喻,佛的慈悲如日光普照大地,不论众生的根机大小,他是

普遍地照耀,众生所得的利益则千差万别。与生俱来的瞎子虽然得到阳光照射,但未见过阳

光是什么。终生生于地下的昆虫和阴暗处的微生物,虽然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阳光的利益,

但它们也不能体会阳光为何物。又如释迦世尊在世的时候,在其游行的化区,尚有好多人不

知佛为何许人也。三世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之时,都发愿度脱一切众生;但诸佛已经成佛,

还有无量的众生未闻佛法,所以佛不是全能。 

当佛住世期间,也说过不能度无缘的人,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在佛陀的祖国遭到

邻国琉璃王灭族的大屠杀时,也无法用神通加以救济。但是佛能够以佛法开导众生,使众生

自己来修善、积福、消灾、免难,因此,佛度众生,实际上还是众生自度,否则就违背自然

的律则和因果的秩序。 

以佛的全知来讲,他知道十法界一切众生的三世因果及因缘的关系,因为佛不像众生有

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狭,他以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点上,都知道全体的一切,因为他的

任何一点,对众生而言,都即是全体的时空和空间;对佛而言,则非任一时间和空间所属。 

众生通过记忆而知道过去;神通乃凭感应而知道过去和未来;佛以全体的实证而知道一

切,但不能在同一时间用语言加以说明。佛所见的空间和时间是全面的、整体的,没有距离

远近和体积大小的,所以佛说任一众生的过去和未来,佛都知道;但是虽以无量无数恒河沙

劫,也说不能尽,所以,除了少数的例子,在佛经里头,并未逐一加以追溯。 

佛不多说过去和未来的事,只要掌握著当下的一念,实际上就是涵盖著从众生到成佛为

止的历程,以及他活动空间的全部。因此,他以心为理体,掌握理体原则,开发心的智慧,

就能达到全知的目的。虽然全知,但不必说是万能,因为佛的境界叫做不可思、不可议,不

可以用心意去思考、不可以用语言去议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

星云大师: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

白莲台上弥陀佛,紫竹林中观世音。这两句话,我想凡是一个中国人,皆是耳熟能详道得出的。尤其在紫竹林中坐着的一手执净瓶、一手执杨枝的观音大士圣像,龙女站在身旁,鹦鹉口衔佛珠,善财童子在下边参拜,这一幅精...

转载:当商人赶上佛法

转载:当商人赶上佛法

编者按:本文取材于凤凰网同名专题系列文章。【题记:商场如疆场,不乏刀光剑影。商战有规则,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引导人的才智往往决定着商战的成败。对商人来说,成功需要机遇、勇气,更需要聪明和仁心。于...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觉远”李连杰的修行路在何方?任沧桑岁月诉说无常

近日看到有关李连杰的报道,我大吃一惊,他现在面目干瘪消瘦,驼背严重,连起身都很困难,甚至需要人搀扶。谁也无法相信,这还是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觉远”吗?这个伴随着我成长的国际武打巨星,给我带来了许多欢...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贪顽 托梦兆庇护善士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贪顽 托梦兆庇护善士

第三十三回 幻香梨小警贪顽 托梦兆庇护善士话说那一班人想拿了宝物去变钱花用,不料却都变作灰尘,随风散尽。大家都十分惊异,一商议之下,都以为和尚此时,当没有去远,大家去找他说话。于是结伴追赶,直到慈云...

达真堪布:普贤云供咒有什么功德?

达真堪布:普贤云供咒有什么功德?

达真堪布:普贤云供咒有什么功德? 问:普贤云供咒有什么功德?为什么要通过供养仪轨来做供养? 答:我们平时都做供养,上香、供水果等。我们做供养的时候,首要的是要发心清净。靠清净的力量,这样才能跟诸佛...

净土大德故事: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净土大德故事: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出蜀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从通相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慧日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