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佛是万能的吗?

佛是万能的吗?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的智慧和福德深浅大小,「无知即全知,无能即全能」。无

知并不等于愚疑,无能并不等于无力。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有存于无,无含容有;唯

「无」能涵盖全体,「有」则不论是多么深广、远大,都是有限的,不能涵盖一切。 

佛陀是福智圆满的人,既是圆满,便不能以形相来形容,也不能以有无来判断。从他本

身说,他就是全体,以全体的法界为身,故称为法身。法界遍一切处,一切时,法身藏于法

界的任何一个时空,已无自我中心的存在,而是以一切众生善根福德的感应,随处、随时,

以各种不同的形象、方式现前,那就成为化身。既然是化身,就是局部的,受时空限制的,

不能代表全体;既不是全知,也不是全能,只有具备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能够接触并感受到

他的存在。 

但这不是佛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自己感应而得的结果。所以《法华经》说:「佛以一

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也就是说,以此全娑婆世界的众生共同所有的善根,而感应到释迦世

尊的降世。 

因此,《法华经》说:释迦是迹佛。所谓迹佛就是化身,本佛就是法身和报身;释迦世

尊既有生老病死和修道、成佛、入灭等等的现象,当然不是真佛。真佛无形、无相,而即一

切形相。他跟泛神论的「神」,相近而不相同:泛神论的神是弥漫于一切时空,能够被人

爱,而不能爱人;法身的佛,弥漫于一切时空,即一切时空而不属于任何一时空所限,具足

一切智慧和福德的力量,能够接受一切众生的需求,做恰如其分的因应,而又如如不动,未

有任何造作。所以,从法身及报身来讲,他就是全知、全能而即无知、无能,从化身来讲则

不是。 

佛的全知、全能并不是等于神教所说的「万能上帝」、「万王之王」,因为对众生而

言,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但也需要看众生

本身的条件。这在佛经中也有比喻,佛的慈悲如日光普照大地,不论众生的根机大小,他是

普遍地照耀,众生所得的利益则千差万别。与生俱来的瞎子虽然得到阳光照射,但未见过阳

光是什么。终生生于地下的昆虫和阴暗处的微生物,虽然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阳光的利益,

但它们也不能体会阳光为何物。又如释迦世尊在世的时候,在其游行的化区,尚有好多人不

知佛为何许人也。三世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之时,都发愿度脱一切众生;但诸佛已经成佛,

还有无量的众生未闻佛法,所以佛不是全能。 

当佛住世期间,也说过不能度无缘的人,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在佛陀的祖国遭到

邻国琉璃王灭族的大屠杀时,也无法用神通加以救济。但是佛能够以佛法开导众生,使众生

自己来修善、积福、消灾、免难,因此,佛度众生,实际上还是众生自度,否则就违背自然

的律则和因果的秩序。 

以佛的全知来讲,他知道十法界一切众生的三世因果及因缘的关系,因为佛不像众生有

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狭,他以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点上,都知道全体的一切,因为他的

任何一点,对众生而言,都即是全体的时空和空间;对佛而言,则非任一时间和空间所属。 

众生通过记忆而知道过去;神通乃凭感应而知道过去和未来;佛以全体的实证而知道一

切,但不能在同一时间用语言加以说明。佛所见的空间和时间是全面的、整体的,没有距离

远近和体积大小的,所以佛说任一众生的过去和未来,佛都知道;但是虽以无量无数恒河沙

劫,也说不能尽,所以,除了少数的例子,在佛经里头,并未逐一加以追溯。 

佛不多说过去和未来的事,只要掌握著当下的一念,实际上就是涵盖著从众生到成佛为

止的历程,以及他活动空间的全部。因此,他以心为理体,掌握理体原则,开发心的智慧,

就能达到全知的目的。虽然全知,但不必说是万能,因为佛的境界叫做不可思、不可议,不

可以用心意去思考、不可以用语言去议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和合秘术 帮你更快地挽回男人

和合秘术 帮你更快地挽回男人

当女生和自己的另一半闹了矛盾,怎样挽回一个男人,常常是让大家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对女生来说,要彻底搞懂男人的心思,往往也不太容易。因此,当感情出现问题时,如何寻找最有效的挽回感情的方法呢?在诸多...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

学道尼姑竟容淫污,败德书生鬼夺其魄张士进,清朝杭州人。他外表俊美灵秀,而且又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所以年轻时就中了举人。他此时前程,正是极为光明远大的时候。但当他和哥哥士宏,为了参加国家的抡才大典进士...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五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五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五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看经本第四面第二行: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金刚经持验感应:消杀业得大富贵

金刚经持验感应:消杀业得大富贵

(前言)我一位道友过去曾作恶行业,感的贫穷家有六口,每天念金刚经一遍,三年后一天念金刚经时痛哭忏悔,而后才一、二年賺进千万,从此福足,可谓专一!若因贫困无法安心办道,对本有专一修一法门自会去祸得福(...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

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在许多宗教的早期阶段中,常出现的一个角色是著名的交际花或小妾,她们的改变与内在转化,显示出真与善的力量远胜过人的劣质性。例如在《新约圣经》中,我们看到抹大拉的玛利亚(M...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潘金往生的故事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潘金往生的故事

潘金往生的故事浪中石友人年仅八岁的爱子潘金罹患骨癌,本是一人间悲剧。然而,这孩子在善友的帮助下,却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多麽奇特!多麽殊胜!在潘金事迹的感召下,许多人走上了解脱之路,佛门行者因此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