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故事:闻谤

闻谤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是以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曰:“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将何法以破之?”独不思白者是纸,黑者是墨,何者是谤?况一字一字,皆从篇韵①凑合而成,然则置一部篇韵在案,是百切切亿谤书,无时不现前也。何惑之甚也!虽然,此犹是对治窍门。若知我空,谁受谤者?

【译文】

①篇韵:古代检字的对象书。如现在的字典、辞典之类。

【译文】

《优婆塞戒经》上说:“有智之人若遇恶骂,算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意思是谤骂之声直如风、气在鼓动,全无真实。假如是以而发怒,就连听到鹊噪鸦鸣,都应该发怒了。这话说得真妙。但有人问:“假设他写成一部毁谤的书,则一看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灭,该用什么方法来消除自己的愤怒呢?”我告诉他:你何不试着这样想,那白的是纸,黑的是墨,哪还有什么谤呢?况且千字万字,都是从篇韵中凑合而成。假如认为这些白纸黑字是谤,那么置一部篇韵的书在桌案上,那岂不等于是百切切亿的谤书无时不现面前了。难道你会这么笨吗?即使如斯,这还只是用于对治的窍门。若能了知我空的事理,谁是受谤的人呢?

故事一:

往昔,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仙人,名叫忍力,他发愿永远纰谬众生起嗔心。当时有一魔王为了摧毁他的修行,有意幻化出一千人,用恶毒的说话诅咒他,用妄言肆意诽谤他,众目睽睽中,用难以启齿的言词羞辱他。当他前往城市时,这些人还把大粪浇在他的头上、衣上、钵里,用扫帚猛击其头……

这些人不时处处加害他,但不管别人若何待他,忍力仙人从未横目相向,也从未想过以眼还眼,甚至连“我到底做错什么”之类的话也没说。他只是暗自发愿:“以此修安忍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等我成佛之后,一定要先度化这些人!”

故事二:

有一次,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跟随佛陀削发,他忍不下这口气,于是怒气冲冲的跑到精舍去找佛陀理论。一见佛陀,不由分辩,起源就骂,佛陀只是静静的听著,等到他骂累了,稍为安静下来,佛陀这才镇静的问他:「长者呀!你的家中平常总会有亲戚同伙来访吧!」

「有呀!那又怎么样呢?」

「你偶而也会以酒食招待客人吧。」

「那是当然的事呀!」

「假如你备办菜肴,而客人不接收你的招待,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

「假如他们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当然归于我呀!」

「长者啊!你刚才骂我的许多话,我决定不接收它,所以那些话劳你再带回去。假如你骂我,我和你对骂,就如同主客相对用餐一样。是以,我不接收这些菜肴。」

佛陀接著又对长者说道:「一个有聪明的人,他是没有瞋恚心的。假如以瞋报瞋,以骂还骂,则不能算是有聪明的人;假如不以瞋报瞋,以骂还骂,不只调伏了对方,也调伏了自己。」

又经由佛陀一番教谕后,长者如沐春风,兴致勃勃的回家。从此欢乐赞同儿子削发,自己也成了佛教的大护法。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事中控制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魏文王问名医...

一念YIN心祸无央

一念YIN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著孩子、拿著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著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又看到男子瀟洒的身影,不禁为其所吸引...

星云大师:日本军阀火烧佛寺住持临终一语惊世

星云大师:日本军阀火烧佛寺住持临终一语惊世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百味具足》,原题为“灭却心头火自凉”,主人公是日本战国时代临济宗僧快川绍喜禅师。正如星云大师所说:“真正的禅者,即使面临险恶的环境,也能放下万缘、提起正念。”快...

道教秘术因缘和合术帮助你挽回女友

道教秘术因缘和合术帮助你挽回女友

介绍使用道教秘术因缘和合术.挽回女友时,催动和合二仙、月下老人等神,或和合或延续、或增缘或借缘、或化解阻星令分手的恋人或者夫妻回心转意,破镜从圆!用此术者,若想此效果能保持一生,请修善心,积福德,方...

太上感应篇图说113:护己所短

太上感应篇图说113:护己所短

经文:护己所短。【原文】自谓文章莫与俦,一闻议论便为仇。他年失职悲沦落,官势何能使到头。注:短者,一事一行不如人处也;护者,多方掩饰也,较知过不改更甚。盖不改乃因循怠惰,尚有振作之时,护则认非为是,...

《学佛群疑》10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学佛群疑》10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