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德行是至宝

德行是至宝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远亲戚的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的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是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主人说:放盐呀!盐是百味之源,所以能使每样菜都好吃。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哇!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智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智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否则良药也会变成毒品。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们的智慧去运用。然则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从闻思修去证得,而且生生世世受用无尽。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在修行的时候,有一天闻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半句偈。便舍身去求法。如获至宝,故而成佛。现在的人却将三藏经典当作学问研究,贪多而不求实用,不依法去修行。故如说食数宝,没有得到佛法的好处。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现在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廿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反而变成所知障。所以学佛要能转***,不要被***所转,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生的瓶子

人生的瓶子

人生的瓶子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时候,有些人对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看不顺眼,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而且还气得特别厉害。甚至我们会因为生气而大哭一场,或者会喝酒来解闷,又或者用疯狂购物来排解抑郁。殊不知,...

我先开始踢的

我先开始踢的

阿凡提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得无聊,一时想不出该玩什么。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对阿凡提说:如果你把自己的帽子放在地上亲自踢一下,我们就封你为孩子王。那有什么不能的,你们看!阿凡提说完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放...

天上的福报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大臣们终于...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人生预案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人生预案

人生预案互相消除我,忘记自己,消除对立的想法,一定是彼岸。你有分别,有得失,有爱憎,有输赢,区别自己与他人期间,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净土。消除自己和他人的分别,消除好坏的分别,消除爱憎的歧视,消除生死...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问:我是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佛家讲“生死轮回”、“前世后世”,但我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些道理? 答:其实,即便是现在的科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