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我们做课的时候为什么要唱诵?

达真堪布:我们做课的时候为什么要唱诵?

问:我们做课的时候为什么要唱诵?

答:我们做课的时候要念诵好多仪轨、偈诵、祈祷文,我要求大家尽量唱着念,慢慢念。为什么?这样比较容易思维观想。对于一个老修行人来说,对于一个有成就的人来说,速度快一点没问题。

但是我们这些初学者没有一定的修行,没有一定的定力,若是念快了,很难思维和观想。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经典的精髓都包含在早、晚课等修法的内容里。我们做课、唱诵的时候,是不是从心里念?现在时间久了,念多了,很多人开始没有兴趣,没有信心了,不太爱念了。这就说明你没有边念边观想,没有边念边思维,你没有把心融入到修法中。若是你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这上面,把自己的心投入进去,你会越念越想念,这是一种最大的享受。

问:唱金刚歌对修行有帮助吗?

答:学佛应该开心快乐地学,修行应该轻松自在地修,这样才能彻底了脱生死,彻底解脱。应该把佛法学得红红火火的!有时候可以唱一些觉歌,唱一些赞颂三宝的歌,也可以唱唱金刚歌,跳跳金刚舞。这样,对学法修行会更有帮助,不会有什么罪过的。所以大家以后可以多学些这样的歌曲,我们自己也有很多歌曲,都可以唱。在这种轻松、快乐、自在的状态中唱金刚歌,跳金刚舞,容易开悟证悟,觉行圆满。

问:既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固定的时间里做课呢?

答:一定要把佛法与生活融合到一起,把所有的修行都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做!现在我们做早晚课,念诵仪轨,有固定的时间与数目,这都是为了降伏烦恼与习气。最初不好降伏,所以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些,就不会提起修行的念头。如果真能想起来修行了,就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数目了。如果我们能把行、住、坐、卧都变成修行的过程,把吃、喝、玩、乐都变成修行的方法,任何时候都能增加福报与智慧。如果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是想不起来修行,还是要有固定的时间和数目。在这段时间里把规定的功课完成,严格要求自己,把修行变成习惯,这样慢慢就好了。

问:做课的时候,脑海里忽然呈现出一些妄想、烦恼。如何才能控制住呢?

答:强行去控制这些妄想、烦恼是很难的。其实也不用去控制。这些妄想、烦恼出现的时候,你就观想成这是佛菩萨的加持,让你发现自己的阿赖耶识里存着这么多不好的东西。这也是烦恼转为道用的一种方法。

问:每天除了按照法本做早晚课,还可以念诵其他的经文吗?

答:我们经常说,要通过传承和上师的窍诀才能成就。我们所修的早晚课这些仪轨,都属于是传承、窍诀。如果在早晚课以外还有空闲时间,自己想念其它的也可以,不冲突,但是不能加到修法仪轨里。不念也可以,因为我们早晚课里的内容,都是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的精髓与精华,都是非常方便而且殊胜的修持方法。

比如麦彭仁波切造的《八吉祥颂》,几分钟就能念完。佛经、续部里有很多吉祥经、吉祥文,但《八吉祥颂》是所有吉祥经、吉祥文的精髓与精华,念诵一遍《八吉祥颂》等于念诵所有的吉祥经、吉祥文。再比如《普贤行愿品(七支供)》。佛经里有很多积累资粮的方法,但是都包含在七支供里了。《普贤行愿品(发愿文)》也是,诸佛菩萨的愿望有很多,如果我们每个都要念、都要学,是很难的。但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力都包括在《普贤行愿品(发愿文)》里,我们念起来也很方便,很容易。佛法广大奥妙,经论、续部内容都很复杂,那些窍诀非常分散,如果没有一定的成就,没有一定的智慧,很难掌握,很难领悟,很难成就。我们所修的这些仪轨,都是历代上师们给我们铺好的路,做好的饭,自己要有信心。

问:每天坚持做早晚课,相续能否改变?

答:我们每天的早课、晚课是必须要做的。若是按要求,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真正用心做,一定能改变相续。若是没有按要求,仅在表面上做,在口头上念,不会有多大的意义。

问:为什么坚持做早晚课也没有得到加持?

答:我们早课、晚课的仪轨都非常殊胜,但是很多人做早晚课坚持一两年以后,就开始没有兴趣了,都当成是一种任务。今天任务没有完成,还得勉强做,不是心甘情愿地做,不是法喜充满地做。

其实做早晚课是一种最大的享受!这是一种禅定啊,应该是有禅悦的。你真把自己的心静下来了,让心安住于那种境界,那是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喜悦。那种法喜充满是无法表达,无法形容的。

但是我们从开始做课到结束,连刹那的喜悦都没有。“哎呀,快点结束……”心里着急,然后越念越快。心根本没有进入状态。虽然表面上在做课,在打坐,在修行,实际上心里却在胡思乱想。

我们做功课的时候,应该和佛菩萨感应道交。但是我们没有得到加持,只有麻木、疲惫的感觉。为什么呢?修学不到位,不明理,加行学得不好,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都没有修出来,身心也没有调整好。

做课时,身心是要调整的,心胸是要打开的。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没有般若空性智慧,这个心胸怎么打开啊?打不开,锁得严严的,里面装的都是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疑,装得满满的,阳光怎么能照进来,上师三宝的加持怎么能进来啊?上师三宝的加持像阳光一样,普照整个法界。你想让阳光照进来,你想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想和佛菩萨感应道交,先要把屋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清理出去,然后把门窗打开。身心放松下来了,才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才能得到佛光的普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罗汉菜:偷香--罗汉菜

佛教故事:罗汉菜:偷香--罗汉菜

偷香从前有一比丘,在山林里修道,有一天于莲华池边经行,忽然闻到莲华的香味,鼻嗅到香气,心即生起贪着。那管理莲华池的神即责备道:「你为什么舍去林下禅坐而来偷闻我的莲华香气呢?由于贪着香气,一切结使心念...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访他两次,时常只是去看他,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九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九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九集) 尊敬的各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孝经》。昨天我们把五孝讲解圆满,夫子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这五种行孝的方法、理论、事项都介绍得很圆满,最后告...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领悟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领悟

传说某地深山小庙住着一位百岁高僧,他门下有三个弟子,个个聪明朴实,勤劳能干。常说一国不能无君,一家不能无主,高僧愈感身体每况日下,料定自己时日不多,必须在圆寂之前定主把持,但眼下三个弟子品貌、修养、...

可敬的第四名

可敬的第四名

可敬的第四名这是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三个人,所以竞以竞争格外激烈。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

春日省身:我有没有在无常中修行?

春日省身:我有没有在无常中修行?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会开,而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无常的可怕,我也知道,但今年却让我对此格外深刻。南无羌佛说法《一转眼十五年就过了,也许下一个十五年你都活不到了》,这盘法音我之前常恭闻,每一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