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自投火窟

刘喜是江苏省常熟县人,生长在富裕的家庭,虽然没有从事任何职业,因祖上遗下财产众多,故能丰衣足食。他本质上原是一个老实人,可是由于饱暖思淫欲,虽有妻室,仍不免动起家花哪有野花香的歪脑筋。他看到邻居的女佣,颇具姿色,时觉心动,因此常找机会与那女佣搭讪,日子一久,二人发生感情,遂陷入情网而无法自拔。

某一天晚上,他潜入邻居女佣房内,上床以后,由于兴奋过度,以致精疲力尽,无力返家,竟在她的床上呼呼熟睡了。室内点著一盏油灯,不知怎的,老鼠把油灯打翻,以致起火。女佣发觉室内起火,急忙逃走,一面推著熟睡如死的刘喜,惊慌的叫著:快逃!快逃!刘喜在睡梦中听到她快逃快逃的慌叫,不知是失火,误以为外面有人来捉奸,也吓得惊醒起来。因此他只是一心逃避捉奸,不仅没有向房门外面逃,却朝著相反的方向,拼命奔向卧床后面的壁橱,躲在壁橱中。熊熊的火,烧得越来越大,可是蜷伏在壁橱中的刘喜,只知害怕捉奸,对于外面的大火,一点也不知道。到后来嗅到浓厚的烟火味已无法逃出,结果活活烧死在火窟中,临死之前,悔已晚矣。

丰衣足食,民生富裕,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人民生活太富裕,常会饱暖思淫欲,造成色情泛滥,因此精神建设应与物质建设齐头并进。宗教信仰是精神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各宗教都劝人布施,佛教更主张六度万行,布施第一。奉劝社会上的富人,要多行布施广积功德,若把很多财产留给子孙,反而会害了他们。便如本文主角刘喜,就因财产太多,造成贪淫的恶习,而至焚身,岂不是祖宗的遗产害了他吗!(取材自人生指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十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十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十)净界法师讲述好!请大家打开讲议第11面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前面一章念等本空,说明大乘佛法的修学,身口意应安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本章对中道实相的修学,再做明确的说明。修中道实...

守财的监院

守财的监院

守财的监院泰州有一位僧人,任地藏殿监院,跟随三昧先老人多年,生性吝啬。这位监院死后,睡在地藏殿的两位僧人经常在半夜见他现形,每次都先过来给他们整整鞋子,脸上似乎很愁苦;接着登上佛座,用手探摸地藏菩萨...

切切别将好运逼走

切切别将好运逼走

佛陀时代,每位学生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经常在僧团中搬弄长短,他虽然削发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有意制造长短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叹佛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南泉斩猫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南泉斩猫

南泉在弟子面前讲解破像,大家都听不懂。于是拿了一只猫,两只手拉住猫的腿,问弟子"你们听得懂听不懂,听不懂我就给他撕掉!"。众弟子还是听不懂。南泉就当众将猫撕掉了。大家在惊讶之后,终于悟到,原来一切事...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今天在这里能够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同大家结一次法缘,来表示我的法供养。《维摩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诸供养中,法供养圣。’当然,作...

破戒果报故事:牛鼓偿罪——僧法爱

破戒果报故事:牛鼓偿罪——僧法爱

牛鼓偿罪僧法爱唐朝北台山后,有一座黑山寺。里面住着一位僧人,法名法爱,任当家师的职位。因为职务上的便利,他竟然将四方施僧之物,占为己有。由于囊括不少,就在南原广置了田地。最后他将这一大片的田产,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