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 无欲自在

无欲自在

佛经上说:“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

自在,就是自由。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受到种种的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主要的原因即在于众生的贪欲心太重。凡是对于自己的所有,包括钱财、衣物、房舍、田园、地位等强烈地执著,或贪得无厌;或觊觎他人之物,起贪得之念,意欲据为己有;或对他人产生思慕之情,爱欲由生,这些都是贪欲。贪欲心太重,见到这个想要这个,就被这个所缚,见到那个又想要那个,又被那个所缚,这样如何能够得到自在呢?

三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三业的行为活动是善还是恶,关系于其中有无贪欲之心。如果是由贪欲而发出的行为活动,必然是不善。在社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贪财而互相残杀,有的因为贪色而起淫念强暴别人,有的是贪享受而去犯案抢劫,也有人为贪名闻利养而打妄语,所以贪是一切罪恶的根本,是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由贪欲所造成的不净业,当业果成熟时,招感生于饿鬼道的果报,其业果未熟时,若转生为人,则常因所欲不可得而痛苦,且贪婪如狼,也会招到五官不正,六根不具的报应。

佛陀在世时,印度舍卫城有一位名叫难陀的长者。他虽然是财富不可计算,但是生性悭贪,一毛不拔,为了保护财产,建造了七重围墙,并且派人日夜看守,平时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家里。此外,空中又布置铁网,防止飞禽进入吃他的五谷,四周墙壁下边也铺上水泥,防止老鼠穿穴损坏财物。难陀长者只有一个儿子,也是很悭贪。

有一天,难陀嘱咐儿子说:“如果我命终以后,所有的金银财宝不可浪费,若有出家人来化缘,或是乞丐来讨饭,一文钱也不要给,我留下的这些财宝,足足可供给七世子孙享用。”

后来难陀去世,投生到附近一位盲目的妇人家里,出生时双目已经失明。有人告诉盲妇说:“你生了男孩!”

盲妇说:“我两眼失明,将来可以依赖此儿来养我。”

旁边的人又对她说:“你虽然生了男孩,但是小孩没有眼珠。”

盲妇听了,内心非常的悲伤。

到了盲儿八岁时,盲母给他一根拐杖、一个碗,叫他自己去求生活命。盲儿就手拿著碗到附近家家户户去乞食,后来到了他前世儿子的家,刚好守卫的人有事暂时离开,盲儿即摸进屋内,他的前世儿子见到了,非常生气,就叫来守卫说:“你怎么给人进来?”

守卫怕得罪主人,就把盲儿捉到门外,用棍子打得头破血流,又将他掷在深坑内,连盲儿所乞得的饭也全部倒在地上。

这个时候,佛陀在精舍了知此事,就对阿难说:“灾祸啊!灾祸啊!难陀长者命终后,出生为盲妇作子,生来即两目失明。由于他生前的悭贪,今天受此报应,这一世死后,还要堕入地狱。”

慈悲的佛陀为了开示众生,就和比丘僧众,来到难陀前世的住宅前。这时候有很多人来围观,佛陀加持盲儿,使他了知宿命,然后问他说:“你是难陀长者吗?”

盲儿说:“是的!我的前生是难陀长者!”

佛陀连问了三次,盲儿均回答是难陀。

观众听了佛陀和盲儿的问答,皆疑惑不解:“为何难陀死后,会变成这种样子?”

佛陀开示说:“因为过去难陀悭贪,不修善行,所以遭受苦报,从此命终,当入地狱,这是因为宿业深重的关系。”

悭贪嫉妒,受罪无量。人有钱财,除了自己的生活所需之外,应该多行布施、供养,广修福田,像难陀长者,自己累积财产,舍不得吃穿,又不布施别人,悭贪成性,这是最愚痴的人。修行人应远离贪欲,一个离开贪欲的人,他的行为一定是向善的,以此善因感得的果报,也必定是五官端正,六根完具,身相圆满,三业得到自在。所以,我们应该广修供养,随喜布施,多行善事,多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才是智者之所为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耶律楚材佐政止杀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耶律楚材佐政止杀

耶律楚材佐政止杀耶律楚材是元朝时代有名的大臣,生平无书不读,学问很渊博,尤精通佛教内典,对于术数黄老等学说,也很有研究。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行军之前,每次都要请楚材占卜得失,预言常能应验如神,所以成吉思...

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学佛后,我结束婚外情,回归家庭

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学佛后,我结束婚外情,回归家庭

编者按:婚姻,结两姓之好,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成就幸福美满之一生。成熟的婚姻是夫妻二人共同进步,你很好,我也不差,相互忠诚,白头偕老。病态的婚姻是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争斗不断,严重者彼此伤害,一...

做人的佛法:目录

做人的佛法:目录

目录第一章 人生可以很圆满人活一世,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因为每个人只有一生,同样是活,为什么不活得圆满一点呢?? 活着就要好好活? 生命经不起等待?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活出人间好时节? 求人不...

十斋日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近3年的神奇感应

十斋日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近3年的神奇感应

学佛至今已近10年。从2002年底开始于十斋日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至今(惭愧的是经常由于工作等违缘而中断),念《地藏经》约356遍和地藏王菩萨圣号约9万遍(没刻意数过)。因平时向来不求自身福报,...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诃卢,生性愚钝、不解事理,比丘们都会热心地教导他一些法理。但是几年下来,摩诃卢却连一句偈语...

修习慈心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利弗慈悲的趋前垂询:“老人家,您怎么啦?” 老妇人泪流满面的说:“尊者!我家里遭小偷,财物被偷光了。” 舍利弗回到精舍后,将早晨见到的事情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