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 无欲自在

无欲自在

佛经上说:“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

自在,就是自由。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受到种种的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主要的原因即在于众生的贪欲心太重。凡是对于自己的所有,包括钱财、衣物、房舍、田园、地位等强烈地执著,或贪得无厌;或觊觎他人之物,起贪得之念,意欲据为己有;或对他人产生思慕之情,爱欲由生,这些都是贪欲。贪欲心太重,见到这个想要这个,就被这个所缚,见到那个又想要那个,又被那个所缚,这样如何能够得到自在呢?

三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三业的行为活动是善还是恶,关系于其中有无贪欲之心。如果是由贪欲而发出的行为活动,必然是不善。在社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贪财而互相残杀,有的因为贪色而起淫念强暴别人,有的是贪享受而去犯案抢劫,也有人为贪名闻利养而打妄语,所以贪是一切罪恶的根本,是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由贪欲所造成的不净业,当业果成熟时,招感生于饿鬼道的果报,其业果未熟时,若转生为人,则常因所欲不可得而痛苦,且贪婪如狼,也会招到五官不正,六根不具的报应。

佛陀在世时,印度舍卫城有一位名叫难陀的长者。他虽然是财富不可计算,但是生性悭贪,一毛不拔,为了保护财产,建造了七重围墙,并且派人日夜看守,平时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家里。此外,空中又布置铁网,防止飞禽进入吃他的五谷,四周墙壁下边也铺上水泥,防止老鼠穿穴损坏财物。难陀长者只有一个儿子,也是很悭贪。

有一天,难陀嘱咐儿子说:“如果我命终以后,所有的金银财宝不可浪费,若有出家人来化缘,或是乞丐来讨饭,一文钱也不要给,我留下的这些财宝,足足可供给七世子孙享用。”

后来难陀去世,投生到附近一位盲目的妇人家里,出生时双目已经失明。有人告诉盲妇说:“你生了男孩!”

盲妇说:“我两眼失明,将来可以依赖此儿来养我。”

旁边的人又对她说:“你虽然生了男孩,但是小孩没有眼珠。”

盲妇听了,内心非常的悲伤。

到了盲儿八岁时,盲母给他一根拐杖、一个碗,叫他自己去求生活命。盲儿就手拿著碗到附近家家户户去乞食,后来到了他前世儿子的家,刚好守卫的人有事暂时离开,盲儿即摸进屋内,他的前世儿子见到了,非常生气,就叫来守卫说:“你怎么给人进来?”

守卫怕得罪主人,就把盲儿捉到门外,用棍子打得头破血流,又将他掷在深坑内,连盲儿所乞得的饭也全部倒在地上。

这个时候,佛陀在精舍了知此事,就对阿难说:“灾祸啊!灾祸啊!难陀长者命终后,出生为盲妇作子,生来即两目失明。由于他生前的悭贪,今天受此报应,这一世死后,还要堕入地狱。”

慈悲的佛陀为了开示众生,就和比丘僧众,来到难陀前世的住宅前。这时候有很多人来围观,佛陀加持盲儿,使他了知宿命,然后问他说:“你是难陀长者吗?”

盲儿说:“是的!我的前生是难陀长者!”

佛陀连问了三次,盲儿均回答是难陀。

观众听了佛陀和盲儿的问答,皆疑惑不解:“为何难陀死后,会变成这种样子?”

佛陀开示说:“因为过去难陀悭贪,不修善行,所以遭受苦报,从此命终,当入地狱,这是因为宿业深重的关系。”

悭贪嫉妒,受罪无量。人有钱财,除了自己的生活所需之外,应该多行布施、供养,广修福田,像难陀长者,自己累积财产,舍不得吃穿,又不布施别人,悭贪成性,这是最愚痴的人。修行人应远离贪欲,一个离开贪欲的人,他的行为一定是向善的,以此善因感得的果报,也必定是五官端正,六根完具,身相圆满,三业得到自在。所以,我们应该广修供养,随喜布施,多行善事,多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才是智者之所为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8款食物 让你远离冠心病

8款食物 让你远离冠心病

冠心病并非一朝一夕可治好的病,必然需要依赖食疗的慢慢调整。而多吃豆类、纤维类食物,是对心脏很有益处的。预防冠心病吃什么食物好?1、黄豆:黄豆能增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坚持血管通畅。除了可以将黄豆...

让心留有余地

让心留有余地

用心地的善意,去面对这人生得失,曾经的狭隘也成了笑谈,曾经的悲观成就了今天的乐观。生活就是一场经历,逐渐成就着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信念与希望,和岁月相伴,让心留有余地,去化解那些挫折,包容那些圆缺。P...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2」“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接着昨天说,昨天分享的是“法药”,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师”(就是我们平常经常念的药师的“师”)!师者,能以物药、...

韩焕忠博士: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

韩焕忠博士: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

韩焕忠博士: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韩焕忠智者站在“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圆教境界论立场上,是主张“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的。但这种平等一如只是从本性上来说的,就现实而言,众生处于生死流转之中,而...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第十一章 真理与智慧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第十一章 真理与智慧

1真理听起来往往是很尖锐、很刺耳的,谎言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由谎言的胶皮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任何尖锐的东西都足以造成我们的恐慌。2人们在虚假中已经浸泡得太久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感...

喜欢感应的人,非常容易着魔

喜欢感应的人,非常容易着魔

1 自古以来,那些修行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就没有别的,就这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面,给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 你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