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与看门人

有一座千年古寺,香火很旺,寺庙里有一尊很灵验的观音菩萨。所以每天有很多很多的人们在观音菩萨面前朝拜许愿。许愿的人在菩萨面前唠唠叨叨许下了很多杂七杂八的愿望,比如说:求富贵,保佑平安,生孩子,或者是诉说心里的心事隐私等等。

在寺庙里有位看门的人,他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人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很多很多心愿,于是他就对菩萨说:观音菩萨,你每天听这么多的人唠叨这么多的隐私,你坐在上面有什么感受呢?观音说:我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啊,就是听他们唠叨听他们许愿。看门人说我无法想象你坐在上面是什么样的感觉,

看门的人又说:我能否坐在上面感受一番呢?也替您分担一下辛苦。观音说可以啊,这个很容易的,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坐在上面的时候你必须一句话都不能讲,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必须保持沉默。看门的说:这个条件很简单嘛,我能够做到。观音就抽出杨柳枝对着看门人点了三下,于是看门人变成了观音,观音变成了看门人。

看门人每天就象观音菩萨一样就坐在莲台上重复着观音菩萨所做的事情,听着许多人的许愿和唠叨,虽然说心里憋的慌,但他仍然信守自己的诺言一句话也不讲。

直到有一天清晨,来了一个很有钱的富翁,来到观音面前许愿,希望他能赚更多钱能够娶更多的美女做老婆,当他磕完头离身走的时候他的钱包不小心的就掉在了蒲团旁边,看门人看见了忍不住想提醒他,但一想到他的诺言就闭上了嘴。

第二个来许愿的人是个很穷的穷人,她希望观音菩萨能够让他有钱给孩子看病,能够买足够的食物回家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当她许完愿望后突然发现了蒲团旁边那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钱。这个穷人万分感谢观音菩萨显灵让他心想事成,很高兴的离开了寺庙。

跟着进来了第三个人,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正要外出远行谋生。所以他来到观音面前许愿说:我要坐船远行到外面去工作了,希望观音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一切顺利并能赚钱回来。正在这个时候有钱的富翁发现丢失了钱包转回来了,他抓住小伙子说:我钱包丢在这里,一定是给你拣到了。你赶快给我拿出来。小伙子说:我刚来根本就没有看见你的钱包,更别说拣到了。富翁说:现在大清早的,寺庙里一个人都没有,除了你还会有谁拣到我的钱包呢?如果你不把钱包还给我,我是不会让你走的。小伙子掏出船票说:你看我马上就要坐船了,我真的没有拣到你的钱包,我坐的船马上就要起航了,你不让我走的话我就要误了航班误了工作,两人就这样争执不休起来。

坐在上面的看门人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你的钱包的的确确是掉在了这里,但这个钱包不是小伙子拣去了,是另外一个穷人,这个人长的什么样,出门往左边什么方向去了,刚走不久,你现在去找她就可以找回你的钱包。

于是,富翁去找穷人拿钱包,小伙子去坐他的船远行。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就出现了,菩萨对看门人说你没有资格坐在上面了,你违背了你的诺言。看门人说:我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说出的是一件事情的真相,让他们各得其所。我这样难道是做错了吗?观音菩萨说:富翁丢掉了钱包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无伤大雅。对于穷人来说有了这笔钱就可以为他的孩子治病,可以有衣服穿有食物吃,可以救一家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严重的就是那个年轻小伙子,如果那个富人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性命,而现在,他乘坐的那条船正在沉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时刻想着去帮助别人,怎样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是每个人却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判断对错是非,而忘记了别人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结果对别人来说是最好的,最圆满的。

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有些时候我们说出真相并不一定是对的,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面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八、今后僧伽应走之途径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八、今后僧伽应走之途径

三八、今后僧伽应走之途径佛教的教理虽然不可说它是宗教,而佛教的仪式却没有完全脱离宗教,因此,佛教可说是最高的宗教。而宗教的第一个条件厥在“信仰”。然能信仰者即人民,所信仰者即教主。然则教主何故而致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5)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5)

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初二句明因缘即假,后二句明因缘即中。以味尘及舌之尝性,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随缘不变,故非因缘;不变随缘,故非自然。众生不知,二尘即藏性,故为味尘所缚;若悟...

75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75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佛说的「圣言量」经得起考验吗?  佛法的理论根据,以三种标准作为说服人的方便,那就是:①现量──用事实证明;②比量──用逻辑推论;③圣言量──佛在经中所说。①②两点尚不成为问题,第三点在今天已成了引...

达真堪布:如何修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

达真堪布:如何修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

达真堪布:如何修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 问:如何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答:我们讲特加行,讲因明、中观的时候,通过逻辑推理也抉择了一些无我和空性的道理,但这都不是真正明白。即使你明白了一些,这也是比量...

观世音菩萨断臂后抽出手臂无数-千手观音

观世音菩萨断臂后抽出手臂无数-千手观音

古时候,有个妙庄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天天浓妆艳抹,穿红戴绿;二公主一天到晚轻歌曼舞,吃喝玩乐;三公主(观世音菩萨)却穿布衣,吃素食,在房里读诗文。妙庄王年老了,他想,这王位...

《十小咒》原文全文

《十小咒》原文全文

一、如意宝轮王陀罗尼南无佛驮耶 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具大悲心者怛侄他 唵 斫羯啰伐底 震多末尼 摩诃 钵蹬谜 噜噜噜噜 底瑟吒篅啰阿羯利 沙夜吽 癹莎诃 唵 钵蹋摩震多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