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宏大的身躯,一双恐怖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是以,它伤害过许多生命。

但有一次,它被一位修道者克服了。修道者用佛法降伏它,彼此没有动武,没有流血,顽强的毒龙真真切切地信受修道者的一番话。那是:“宇宙间的有情动物最强的欲望,就是自己的生命能永恒不死。所以,伤害人家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异常怨恨,这股怨气会保持到它报了仇为止。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假如你能奉行不杀戒,一天也不伤害有情的生命,这种功德力,能超拔自身离开苦楚的深渊,像你,就能舍去这粗笨的身体,远离畜生道,上生天界。”

龙很信任这些事理,它愿望离开畜生道。因为这粗笨的巨体,其实加给它许多忧?和不自由。所以就誓愿奉行修道者的法训:“不杀生戒。”

从此,它不敢伤害有情,就是一条小虫也不敢害它。宁愿自己忍受饥饿的苦楚。逐渐地心中开朗起来,不像早年那样急躁,爱生气,畜生的坏习惯也逐渐消除了。它不像一条龙,俨然是一位菩萨了,这时,它找到深林里的山洞,干脆躲进去专一修持。

经由良久良久,有一天,正当它走出山洞在大树下打坐的时刻,也许过于用功,身体疲惫,竟睡着了。

龙的睡相很好看,软绵绵地像一条绒毡、从身上的鳞甲闪发出美丽的纹彩,就像一堆宝石。一个猎人巡猎到这里,看到它心里异常爱好,他想:假如采得这张美丽的龙皮,献给国王,一定是无上的礼物,必定能获得重大的奖赏。对,不要错过机会,就快些着手吧!

于是,他用铁杖按住龙头,掏出锋利的刀子,开始剥它的皮。

龙知道有人要剥它的皮,它想:“我的体力可以翻山倒海,没有任何动物的力量可以抗拒我。一个区区的人,只要我伸个懒腰就足以损伤他了。可是,他挠着想,我不能如斯,因为我已经发愿持戒,愿望跃出畜生道。也罢,忍受一时的苦楚,成就猎人的愿望,我也可以顺此机会,舍离这副臭秽的皮囊,以一贯修持的功德,或许能上生天堂。”

想定后,龙就闭上眼睛,屏住气息,开始观照:“慈悲!慈悲!怜悯这小我,把自己喜舍给他吧。”

这样,龙就平心静气地任猎人去剥割皮肉,忍受全身的惨痛,而心中没有涓滴怨恨。

皮被剥走了,鲜红的肌肉沉浸在血水之中。日间,炎红的阳光照射到它的身上,像是无数的火舌在刺烧它,这真是残酷的烙刑。

森林里的鸟兽,甚至爬虫,闻到龙血的腥味,都来啄吃龙身上的肉,小动物爬满它的身上,苦楚异常剧烈,它想翻一翻身,或打几个滚来减低苦受,但毕竟强硬地抑制了,它不能稍动,那将会压死许多小生命。为了严持不杀生戒,布施到底,把身体摊在那儿,任它们去分取。

它用最诚切的心,发愿道:“愿尽此生所有,布施给一切众生,护持无上的戒宝。将来有一天能成佛,我愿以佛法布施给众生,使他们获证无上正觉。”

即时,它的肉身干枯了,它飘升到忉利天上。

佛陀在因地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菩提佛道真不是轻易求到的。

本内容来自《佛教因果故事》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日本军阀火烧佛寺住持临终一语惊世

星云大师:日本军阀火烧佛寺住持临终一语惊世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百味具足》,原题为“灭却心头火自凉”,主人公是日本战国时代临济宗僧快川绍喜禅师。正如星云大师所说:“真正的禅者,即使面临险恶的环境,也能放下万缘、提起正念。”快...

海涛法师说故事4:一万支射不出去的箭

海涛法师说故事4:一万支射不出去的箭

一万支射不出去的箭 有个人为了升官发财,知道优填王好美色,就抓住国王的弱点,找来一位美女进献给优填王。这个美女果真是个绝代美人,把优填王迷得神魂颠倒,爱她爱得不得了。进献美女的人因此获得了重赏,还成...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念阿弥陀佛也是救世行这些年看到一些好的气象,国家逐渐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这好事情。可是真正要拯救这个世界,道德教育不够。为什么?...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问: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答:从声闻戒的角度来说,当你看到别人行凶,不想救并不算犯戒,自己杀人才算犯戒。声闻戒以止息自身恶行为主,是消...

大愿地藏菩萨化身欤

大愿地藏菩萨化身欤

周杨慧卿著 我南京的寓庐,在蓝家庄兰园十六号,周围竹篱,前后二门。一九三五年七月间,一天上午,前后门未启,忽一老僧,飘然而来。头戴毗庐帽,身穿海青衣;佛珠十数串,自胸前挂起,环贯垂地,左右两袖佛珠,...

真正的修行,是为了降服自我!

真正的修行,是为了降服自我!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