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巧计降魔

降魔

从前有一出家人,性喜幽静,不爱与众共修。于是,一人独自往诣山中,精勤行道。

一日,时进黄昏,忽见一鬼,化作无头,来至行者座前。是时行者,不但面无惧色,心静如恒,并与之言:汝今无头,反占便宜,既无头痛之患,更无目以视色,耳以闻声,鼻以嗅香,口以尝味等贪欲之苦,真是一大快事。言毕鬼去,未久,鬼复化作无身,但有手足而来。行者语言:汝今无身,既无难受之痛痒,亦无五脏疾病之忧愁,又是一大快事。鬼复退出,更作无手无足,乘一轮车至行者前。行者语道:汝今既无手足,正好未克取他人之财物,何其快哉!

鬼见行者,守意不动,坚持如是,遂便化作端正男子,至行者前,头面接足曰:沙门所学,将成不久。起绕三匝,恭敬而退。

按:是凡认真精勤之行道者,在除烦恼与证圣果之中,总难免不发见或大或小之魔障。即使佛在刚成道时,犹不免遭受第六天魔王,率诸眷属来碍其道。但佛陀于当时胸中无半点尘染,终以神力,悉伏散去。佛陀尚且如此难免魔障,况我人薄地凡夫。

《胜义谛品经》上说魔有十种,《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上说有四十五种魔障。无论任何一种魔障现前,皆是夺行者之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行者如能克制之,则道业不难成办。然而,不幸为之所制,不但有失功行,反成魔之眷属矣。

《楞严经》上说修禅定者,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古德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乃警诫行者,道念固然要时刻照顾,而强横之魔力,亦须欲加意紧防。

智者禅门中,教人辨魔有三种方法,一者,了知见闻觉知,皆无所有,不受不著,亦不忧戚,亦不分别,若是魔者,彼即自灭。二者,但反观见闻觉知之心,不见生处,如是观时,魔便灭谢。三者,若作此观,不即去者,但当正念,勿生惧想,正念不动,知魔界如,即佛界如,一如无二如,于魔无所舍,于佛无所取,佛法现前,魔自退去。俗语说:好事多磨。若人能受得住魔障之考验,则魔力自敛,道业自成。如是,未尝不是行者进道之逆增上缘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觉海文集:心不执求

觉海文集:心不执求

过去有一位无果禅师住在山林之中,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是由一对母女护持供养。由于这位禅师长久以来,一直未能明心见性,深怕信施难消,所以就打算要离开去寻师访道,希望能明白生死大事。这对护法的母女知道...

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智力与智慧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学中来。学有三法:上学用神,中学用心,下学用...

星云大师:禅师作女婿

星云大师:禅师作女婿

禅师作女婿一休禅师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的高僧。有一天,他到信徒家里拜访,只见夫妇两人抱头痛哭,家里一片愁云惨雾。一休禅师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悲伤,这位信徒哭丧着脸说:「师父!我们作生意赊本、欠账,房屋就要...

广买田产,子孙不肖

广买田产,子孙不肖

唐朝的张嘉贞,历任秦州和梁州的都督。有人诬告他谋反,因为没有罪证而不被起诉。皇帝下令查办诬告者,张嘉贞禀告说:「这样做恐怕会阻塞一般百姓发言,成为未来的忧患!」天子认为他很忠于职守,将他升为「中书令...

我们持咒念咒真的有用吗?

我们持咒念咒真的有用吗?

咒的作用应该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咒语的出现,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的媒介,由神灵所传授,而为民间所采用...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心灵手巧的妇女沐定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心灵手巧的妇女沐定

心灵手巧的妇女沐定明朝年间,随沐英征讨云南后迁移到会泽的客户,有位名叫沐定的妇女,住在会泽县鲁机村,乃是沐国公的后代,太夫姓李,是个强干的农人。夫妻二人虽然勤劳,但租税太重,生活也不怎么好过。间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