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爱为祸魁

祸魁

守成法师著

从前有一清信士,持戒清净,丝毫不犯。平时与一位已弃重担,生死永尽,逮得神通之罗汉僧亲善。未几,清信士卒染困疾,医药罔效。是时,其妇悲苦,终日愁肠,谓其夫言:卿我共为夫妇,一向恩爱异常,而今卿独为病所困,使我肝肠寸断,以何方法,分病令轻,设卿一旦无常,则我何所依附,加以子女孤单,复何恃怙。夫闻妇言,益怀爱恋,大命将至,应时即死。因爱恋至切,魂神转生其妇鼻中,化作一虫。其妇哀嚎恸哭,不能自止。

正值斯时,罗汉僧至,一见友妇如是哀恸,故软言慰唁,令捐愁忧。不料妇见僧至,倍加悲戚,泪涕横流。是时,虫自鼻涕流出,忽然堕地,妇见虫出,即生惭愧,立时举足,欲以踏死。圣僧告曰:止,止,莫杀,是虫乃汝之夫婿化作。妇言:我夫在日,奉经持戒,精进不懈,何缘再生,转形作虫?圣僧答曰:因其在日爱恋系缚,不忍分离,故今生为虫,在汝鼻中。

于是,圣僧即为虫说法:卿于人中精进奉经持戒,福应生天受乐,但因卿一念恩爱恋慕之想,今生堕此虫中,我今为汝授三自归,愿汝一念回光返照,则可以矣。虫闻是言,即生意解,便自克责,俄而命终,转生天上,得受妙乐。

按:人将死时,对自身及身外之产业妻孥等,特起一种恩爱烦恼。因是烦恼而润业种,因是业种招感未来之苦果,所以《华严经》上说:业田爱润无明覆。修学佛法之出家众,其之所以要割爱辞亲,剃发染衣者,乃因恩爱害道如毒药,为不妨害学佛道之起见,故发心出家。从恩爱系缚中脱出,不落爱见之坑,迈进菩提之路。

然而修学佛法之在家众,除有至性、毅力,工夫有把握者,不为爱所缠缚。否则,终因周遭之环境熏染,颇易于堕入爱网,《出曜经》上说:颇有众生,堕爱网者,必败正道。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人轮回六道,以爱为根本。《圆觉经》上说:轮回爱为根本。又说: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由此可见,无论生离死别,爱恋实在要不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见闻种种,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你老人还好'?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

28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28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  所以,古来即有大...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拉珍昨天在新浪网上看到一句话,让我哑然失笑,同时想到很多。这是一个匿名网友的回应,是回应一篇质疑某知名藏密高僧是否是凡夫的文章,当中有这么一...

长期吃辣吃素或导致肾虚 补肾首选五个食谱

长期吃辣吃素或导致肾虚 补肾首选五个食谱

现在,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繁重的生活压力让不少朋友都患上了肾虚的毛病,中医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对肾虚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少吃以下这五种食物,可以有效远离肾虚。少吃这五种食物避免肾虚避免经常吃辣...

宽运法师:做人失信 得不偿失

宽运法师:做人失信 得不偿失

我们中国古代都有三不朽。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大家知道这只是我们的发愿,立功立德立言,在这过程里头,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如果我们从零点起步的话,那可能是我们要付出的更多更多。我记得以前有个毕加索的故事...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俗话说“世事无常”,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劈头盖脸扑面而来时,你会如何应对?怨天尤人,还是嚎啕大哭,或者封闭自己,逃避社会?还是勇敢面对这不期而遇的失败、变故?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但以下这则报道是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