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有无相争

有无相争

从前有甲乙二僧,一为参禅。一为念佛。有一天,二人偶于途中相见,甲僧参,禅者道:本来无佛,无可念者,佛之一字,我不喜闻。乙僧念佛者道:西方有佛,号阿弥陀。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二人正在执有执无,争论不已之际,忽有少年,从旁经过,耳闻二僧,论理未圆,遂语二僧曰:刚闻两师所言,皆徐六担板耳(意即见理未周,犹如力夫负板,唯见前方,而不见左右也)。二僧叱曰:尔乃一俗士,安知佛法。

少年曰:诚然我乃俗士,然以俗事为喻而知佛法也。我本一梨园之子,於戏场中,或为君、或为臣、或为男、或为女、或为善士、或为恶人,而求其所谓君臣男女善恶者,以为有,则实无;以为无,则实有。盖有是即无而有,无是即有而无。有无俱非真,而我则湛然常住也。我既常住,何以争为?甲乙二僧,相对无言,遂即息争,揖别而散。

按:我见之众生,总是处处自我妄执,由是而起种种邪见。所谓有见、无见、断见常见、一见、异见......一切邪见,总括有六十二见。而六十二见,又不出乎有、无二见。《法华经》上说: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众生之所以起我见,有无诸见,无非是对世间一切林林总总,不了其名字性空,但从缘起,皆唯实相,不落有无。《法句经》上说:佛告宝明菩萨,汝且观是诸佛名字,若是有,说食与人,应得充饥。若是无,定光如来不授我记,及于汝名,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当知字句,其已久如,以我如故,备显诸法,名字性空,不在有无。

要知道,一切诸法,自性不舍,名字不灭,由是,菩萨随顺世间,不舍于行,如愿所作。所以经上往往说:不动实际,建立行门,不坏假名,圆通自性。

学佛法者,最忌情见用事,妄起执著,胶柱鼓瑟于有无,系缚生死于三界。要能于法融会贯通,方能得其受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虚云老和尚:佛法世法无二无别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虚云老和尚:佛法世法无二无别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

一个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

一个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四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四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四 西藏有四皈依,先皈依上师,上师代表三宝,先念皈依上师,再念皈依佛法僧,皈依就是投靠依靠,一般人到了没办法时就要投靠别人,要听别人的指挥,皈依佛常随佛学,皈依法不损恼有情...

属羊人未来5年的运势 波动点都在事业运势 要时刻注意

属羊人未来5年的运势 波动点都在事业运势 要时刻注意

十二生肖,每一个生肖的运势都不相同,生肖和运势是息息相关,所以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运势,可以从生肖上去分析。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属羊人的运势,属羊的人一生温柔体贴,待人真诚,别看他们性格软绵,其实内心是有...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

新年祈福,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许和祝愿。在这个过程中,惜福和培福显得尤为重要。惜福,就是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福气和幸福,不浪费、不挥霍,保持感恩之心。培福,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去创造更多的福报和幸福。

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和慈悲的心,对待他人要宽容、要仁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正能量和好运,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当我们珍惜福气、培植福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们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佛菩萨的教导,珍惜福气、培植福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种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之,新年祈福最重要的是惜福、培福。我们应该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保持善良和慈悲之心,多做善事,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新年祈福,这一点一定要知道!

新年祈福,是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许和祝愿。在这个过程中,惜福和培福显得尤为重要。惜福,就是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福气和幸福,不浪费、不挥霍,保持感恩之心。培福,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去创造更多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