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一字之差

一字之差

守成法师著

百丈和尚,凡上堂时,常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是何人?老人云: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在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由是,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俾脱野狐之报。师云:汝问可也。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恳请和尚,依亡僧事例。师令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闻言,甚为惊异,人人皆安涅槃堂,亦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但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亡僧法而为之火葬。

按:佛法不能自弘,必须假人以弘之。所以出家者,理应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即使在家信众,除本著护法之责而外,如有多闻薰习,于法领会者,亦应助以阐扬。期佛法于四众弘护之下,人人得沾法雨之润泽,俾能去恶为善,转邪成正。所以太虚大师说:发扬大乘佛教真义,应导现代人心正思。然而弘法工作,非轻而易举之事,固非掉以轻心者所能为,更非薄德少学者所能胜任也。

观夫古今大德,为道游方,参访大善知识,住则三载五载,十年二十年不定。总之,宗下者以透关实悟,教下者以大开圆解为目的,而后始建道场,树法幢,广结众生之法缘。慕道而云集受教者,座下动辄千众,于如法教授之下,听众得受法乐而悟解者,往往不乏其人。

眼看现代本省各地弘法者,除几位大陆来此之大德,及曾亲近大德几位青年法师外,其余凭空而突起之挂名法师和居土,居然亦大谈佛法,领众共修。既不入学深造,亦不亲近大善知识,单凭翻点注解,或拾人些许牙慧,即洋洋自翎而传道授业。诸如此类作风,看来俨然在弘法,若遇识者一旦拆穿,始知鱼目混珠。如是胆大轻举者,万一有人问其: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若错答不落因果,保管五百生野狐身有其份也。

笔者于此,敬劝一类于佛法不求甚解而好为人师者,首贵亲近大善知识,学有师承,于理有会,而后再弘法不迟。切忌妄认自是无师自通,作自误误人之法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断联10天后 男人到底是什么心里反应

断联10天后 男人到底是什么心里反应

女生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技巧和方法,作为自己检测和男友爱情的方法的,虽然常常有些不着调,但还真是有效果。比如断联,其实不是一种绝对靠谱的方法,但是通过暂时的、主动地和对方切断联系,你就可以从中判断出...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吃眼前亏?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吃眼前亏?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吃眼前亏? 问:自己最不能忍受不公正对待,一般都会用各种方式去争,往往越弄越复杂。如何才能做到“不吃眼前亏”? 索达吉堪布答:在生活中吃一些亏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与人交往时...

蔡礼旭: 行善绝对不能染着上名闻利养的心

蔡礼旭: 行善绝对不能染着上名闻利养的心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悯」跟仁爱、慈悲的心相应,怜悯别人错误的行为,或者是怜悯别人有凶灾。而这个怜悯还要化诸于行动,常只是...

催眠前世今生:天人堕凡间

催眠前世今生:天人堕凡间

催眠前世今生——天人堕凡间女,自述对高中时期的前男友心中一直怀有心结无法放下。目前有个相恋几年的男友,一直相敬如宾,非常稳定。前男友已婚,她期望自己在对方的心中有一个唯一的位置,幻想对方的老婆还有其...

佛陀教你不生气:守财让我们变得疲惫

佛陀教你不生气:守财让我们变得疲惫

守财让我们变得疲惫在我们的生活中,财富可谓是我们不愿舍弃的甜蜜负担。它总是有一种难以想象的魔力,使人服服帖帖地把生命交给它。创造财富只是一种生命的冲动,而我们却把自己创造出的第二性的东西,人为地赋予...

风的感悟

风的感悟

一风在空中吹,不见它有拣择,它的心从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停留,也不执著于任何一物。它从不留恋任何东西,它是没有分别的,因此就那样地潇洒,不知道何谓痛苦,也不知道何谓欢乐,因为这一切都不能动它的心,不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