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10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

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

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

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

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

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

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

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

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

开感情生活。 

至于佛教徒应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呢?家庭是感情关系的基础。家庭的基础从伦理上说是

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这

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

朋友」;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为基点。如果没有情,就像机

器没有润滑的油,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伤。佛法目的不外为教化世

间凡夫,诱导凡夫将矛盾化为和谐。因此,佛法有两个不变的法门──智慧和慈悲。智慧是

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来指导慈悲、运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混乱变为条理,从

矛盾成为和谐。情感如果离开理性的智慧,就会泛滥成灾,自害害人。 

有一部佛经,叫《六方礼经》,其中提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有一种宗教信仰,教

人专门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尸迦罗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诚地礼拜六个方位,便问

他拜的是什么。那位青年说不出所以然,只回答这是父亲的意思,父亲在世时拜方位,他去

世之后儿子也应照著拜。佛陀告诉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顺父母为东方,恭敬师长为

南方,夫妇互相体谅为西方,爱护亲友为北方,体恤仆从部属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为上

方;同时并说明了父母对儿女、师长对弟子、部属佣人对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门对俗人,各别

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像这些都属于感情的范围,是人间的伦理关系。能够善于处理感情

问题而过正当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开始。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

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

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

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

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

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著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

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

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

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

或厌恶感情。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

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

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

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

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乘宗法师:平衡的自在

乘宗法师:平衡的自在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验到的很多烦恼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的心和...

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一)不良资产某一妙龄女刚刚失恋,非常痛苦,她一想到和前男友的海誓山盟,便愈加悲伤,并且心有不甘,充满了不解和怨愤:“我这么爱他,他竟然抛弃了我,去找别的女人。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这位女子一直背着...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和我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和我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可以强迫他人和我一起学佛修行吗? 可以强迫其他人和我一起学佛修行吗? 达真堪布答:修行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适度。希望他人和自己学佛修行,既不能太过分,也不能太迁就。你想度化你周围的人,...

齐雨娥和她的素膳美创业

齐雨娥和她的素膳美创业

1990年,只有20岁的齐雨娥从山东曲阜来到天津。她说,当时只是想到大城市看看,觉得生活也会轻松些。3年后,齐雨娥结婚了,她说,虽然生活依然清苦,但从农村到城里,还做了家庭主妇,心里还是非常满足的。...

佛教养生的六种心里疗法

佛教养生的六种心里疗法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养生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佛教养生的六种心里疗法都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养生妙法:佛教养生的六种心里疗法一、念佛对治业障: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

越抱怨越糟糕

越抱怨越糟糕

越抱怨越糟糕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内容,恶劣的天气、越来越糟糕的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工作太累、待遇太少、感情的困扰、疾病的折磨、房子的问题、孩子的消费等等,都在抱怨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