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宁静不是归于混沌,亦不是避世求隐,而是置身于喧嚣之中,你的心依然能够保持安宁

心外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一个胸怀开阔的人,即便身居囹圄,亦可转境,将小小囚房视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心思狭隘、欲念横流的人,即便拥有整座大厦,亦不会感到称心如意。

一个囚犯的丑事大白于天下,定罪以后遂被关押在某地区监狱。他的牢房狭小、阴暗,住在里面很是受拘束。囚犯内心充满了愤慨与不平,他认为这间小囚牢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在这种环境中,囚犯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地叹息。

一天,牢房中飞进一只苍蝇,它嗡嗡地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囚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苍蝇搅得更加烦躁,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你还来招惹我,真是气死人了,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被捉到时,它就会轻盈地飞走。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依然无法捉到。最后,囚犯感慨地说道: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

感慨之余,囚犯突然领悟到,人生在世无论称意与否,若能做到心静,则万事皆可释怀,若能做到心静,自己也绝不至于身陷囹圄。其实他早该明白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天地宽。

心中平静,内心自然凉快。我们在遭遇问题、困难、挫折时,若能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则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宽广。

曾闻人言: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倘若脱离外界的刺激依然能够活得快乐自得,那么,他就能够守住内心的安宁与安详。然而,我们多是普通人,每日穿梭于嘈杂人流之中、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之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任心清净呢?于是,很多人需要寄托于外界的刺激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于是便见得一些人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于是又见得一些人自诩为隐者,远避人群以求得安宁。殊不知,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著于自我,刻意去追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如此又怎能达到将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却的境界呢?

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环境在于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真静无菌了吗?其实,这样的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是一团繁杂。何况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离,同样表示你内心还存有自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动静如一的主观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达到身心俱安宁的境界。

真正的心静之人,对于外界的嘈杂、喧嚣具有极强的免疫功能,他们耳朵根子听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造成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内心的境界就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如此一来,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便都宣告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物我两相忘。

佛家所谓的六根清净,不单是指耳不听恶声,也包括心不想恶事,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印象才行。而物我两忘是使物我相对关系不复存在,这时绝对境界就自然可以出现。可见想要提高人生境界就必须除去感官的诱惑,要做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当然,以现实状况来看,绝对的境界即人的感官不可能一点不受外物的感染,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意志锻炼,控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排除私心杂念,建立高尚的情操境界却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开始,由己及彼,从心着手,净化灵魂,则我们必会受益匪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心经》第8课03

星云大师:《心经》第8课03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3三、如何除苦怎么样除苦?科学的发达,能解脱人一部分的痛苦;医学发达,能给人类延年益寿;经济发展,改善大家的生活;政治清明,人人路不拾遗,家...

看日子结婚怎么定日子 避开岁破年 避免子嗣困难

看日子结婚怎么定日子 避开岁破年 避免子嗣困难

结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因为在结婚之后,人们就可以开始一段自己的新生活。有一句话说得好,结婚相当于第二次投胎,如果这胎投的好,那么生活可以从此幸福和谐、和乐美满。当然,如果没投好胎...

智敏上师:科颂思考题

智敏上师:科颂思考题

思考题附、思考题第一讲什么是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后弘期?略述宗大师简历?宗大师何时写《广论》此书总源何经何论,别依何经何论,有何特殊价值?海公上师集科颂为什么?详释“加持”涵义?为什么称宗大师为第二法...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与众不同的大象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与众不同的大象

与众不同的大象无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里林木茂密,是许多飞禽走兽的聚居之所。其中有一只母象怀胎了,不久之后,生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小象,它一出生就有牙齿,小象牙焕发着晶莹光滑的白色光彩,卷起来的...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李商隐的禅诗佛缘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李商隐的禅诗佛缘

《忆住一师》李商隐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华师》李商隐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李商隐一生虽然才华横溢,文采超群,但却...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难达(Nanda)出生时,深受父母佛陀的父亲与他的第二任妻子马哈巴迦巴帝.苟答弥(Mahapajapati Gotami,或译为「大爱道」,大爱道瞿昙弥,是佛陀的姨母、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