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00自序

自 序 

从体裁、目的与对象而言,这本《学佛群疑》是我在民国五十二、三年间所写《正信的

佛教》的第二册。因为自从民国六十五年之后,该书即受到海内外的普遍欢迎。许多读过该

书的人,不断地向我建议,盼我继续再写一本类似而探讨层面更广的书,我也觉得有此必

要,经常希望静下心来,拟出一百个题目,写上十万个字,疏解、说明类似《正信的佛教》

所解答而未曾解决的问题。由于事情太多,时间太少,加上多年来身体多病,所以未能如

愿。 

到了民国七十六年春,有一位张鸣居士,每几个月都要附印《正信的佛教》一千及至五

千册,分送结缘,同时也一再地敦请,要我赶快再写另一本《正信的佛教》。我却对他说:

「我的体力不济,头脑迟钝,想不出问题,最好你能想出一百个题目让我解答。」我的本

意,以为就此可以不了了之,想不到十天之后,他送来了几百个问题,写成厚厚的一叠。据

说是向他信佛学佛的亲戚朋友们采访收集而来的。如果照他所提出的问题作答,每题大概只

要用三、五句话或十来句话就可答完,那样的问答,可读性不会太高,所以我还是不想提

笔。 

过了一个多月,张居士又来问我:「怎么还没看到问题的解答在《人生》刊出?」我

说:「我正在考虑采取怎样的方式解答。」因此,我把那一大堆的问题交给当时《人生》的

主编──果淳比丘,要他把问题分类集合成一个个的主题,一共理出了三十多条,果淳比丘

帮忙想出了十多条,我自己也逐渐地发现了二十多条,这就是本书的内容。 

本书多半是由我利用若干时日的晨课之余,一边口述,一边由果淳比丘笔录。有一部分

是在纽约,由一位正在电台服务的叶云小姐笔录,仅有少数几篇由我亲自执笔,故也断断续

续地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在用字遣词方面,可能不甚统一,现在藉此汇辑成书的机会,仔

细地重读了两遍,适度地予以润饰、补充、修正。 

本书的内容,既是知识学问的,更是生活和实用的。依据基本经论的观点,运用浅易通

俗的文字,解答人人都想知道的实际问题。 

一九八八年十月六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集量论笔记--佛教的知识论

集量论笔记--佛教的知识论

集量论笔记--佛教的知识论集量论笔记??佛教的知识论作者:庄朝晖归敬为量利诸趣,示现善逝救护者。??陈那菩萨《集量论》本文以宗喀巴大师著,杨化群先生译的《因明七论入门》[5]为中心,结合其它经论及讲...

洪福齐天冻豆腐

洪福齐天冻豆腐

原料:香菇5朵,冻豆腐干1块,芥菜干3条,姜3片,八角1个,桂皮1小片调味料:1、生抽1小匙,2、老抽2大匙,生抽1大匙,水1杯,冰糖1匙半,3、水淀粉1大匙,香油1小匙做法:1、冻豆腐化冻后,切成...

星云法师:要拿起的是道理,要放下的是;执念

星云法师:要拿起的是道理,要放下的是;执念

赵州禅师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法王,人称“赵州古佛”。凡有所问,他经常不从正面回答,总会要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会。有一次,一位信徒前来拜访,因为没有准备礼品,所以非常歉意地说:“我空手而来!”赵州禅师望...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太子走到远远的地方,迅速的回过头来一看,见到悲啼着的车匿牵着白马向王城的路上走去,他这才毫无罣碍的进入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原来这苦行林中有很多的苦行仙人,他们见到太子一表超群...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处事名言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处事名言

小名言1.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2.高兴,就笑,让大家都知道。悲伤,就假装什么也没发生!3.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 ,对别人要宽容 ,能帮就帮, 千万不要把人逼...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佛像的起源,你知道吗?

有一天,佛祖心想:此四部之众,有很多人都懈怠,都不常听法,也不精进修行,使身能作证,又不祈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我现在应使此四部之众,能真正渴仰于法。那时,佛祖乃不告辞四部之众,又不带侍者,就有如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