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化婚姻:四 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

四 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

问∶我们希望拥有婚姻和建立家庭,这个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吗?

答∶是的。这个欲求潜藏于内心深处,生生世世,根深蒂固,它就是佛法所说的爱欲。爱欲,包括了性欲,但它的范围更广。爱欲,即贪爱之法。与爱着、爱染、爱执同义。爱,意为贪恋执着于一切事物。欲,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

爱欲主要有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等五欲∶

(一) 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二) 色欲,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贪染,而起造诸种淫欲之事。故心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

(三) 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谓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

(四) 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谓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

(五) 睡眠欲,谓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

几年前的冬天,我乘火车从北方返回四川,临近春节,返乡归家者甚多。漫漫旅途中,与几位中年打工者谈起了佛法:

问∶出家人可不可以结婚?

答∶不可以。

问: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佛教也可以改革改革嘛!

荅:不行!这一条是佛教出家人的根本大戒,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能出家。

问∶为什么?

答∶出家人是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追求真理,学习佛法,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实践。有了家室,就会时时替自己打算,容易增加私心和占有欲,身心都会被绑住,没有办法全身心的奉献和实践,更不可能无条件地服务大众。

问者惊愕∶唉呀,如果不结婚,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就想不通这些人,为什么好好的不结婚成家,跑去出什么家。幸好国家没有禁止结婚,如果真要我不结婚的话,我情愿马上自杀!

车厢里随即发出一阵附合的笑声。

这个例子,说明一般人皆对婚姻十分执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阴德、阳德、功德、福德,您懂得若干?

阴德、阳德、功德、福德,您懂得若干?

阴德 阳德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积不住。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

人生修行:干净的灵魂需要—慎独!

人生修行:干净的灵魂需要—慎独!

人生修行:干净的灵魂需要---慎独!作者:夏一文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是修身最高的境界——“慎独”最先见于《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

《文殊智慧咒》全文

《文殊智慧咒》全文

文殊智慧咒全文:嗡(欧姆)啊啦(啦是弹舌音)巴匝那德文殊智慧咒是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提取。文殊智慧咒是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至少有四种以上,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

宽运法师: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宽运法师: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疑惑及提问的问题,因此,我常在开示中引用佛经义理及故事加以说明;《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法身无病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法身无病

法身无病洞山良价禅师,浙江人,俗姓俞,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亲近过南泉、灵佑、灵岩等禅师,后因见水影而彻悟。洞山禅师行脚参访的足迹遍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各省,最后在江西洞山普利院十年,盛开化门,接...

中国名人故事:上官婉儿的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上官婉儿的故事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