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四回

一梦醒来,雁儿看看自己,还身处海岛上的石洞里。他回想一遍梦见爱神的过程,以及「爱的慧眼」的修法,深觉不可思议。原来他已不知不觉地扮演了「爱神」的角色,只是尚待圆满而已。

此时,东方的天空露出一道曙光,雁儿在岛上找了一些食物,又再起飞上路。

「将要见到小燕了吧!」雁儿想。

此时,天边传来了悦耳的歌声。

啊,是妙音天女!

千苦悲苦因

苦海中多少苦楚

且用爱去安抚

一切苦皆有苦因

看果知因因知果

悲苦悲苦因

悲无奈痴缘塑

体谅体悉

同体心宽谅自己

悲万恶不嫌弃

珍惜中极瓦玉

妙音天女的歌似乎总像是预告,告诉雁儿他将要面对的考验与承担的一切。

他听了感触良多,虽然只听到歌声,没看到天女,他也以一首即兴的歌回应:

洒脱的奋斗

如果众生将得善报

我会成功救苦救难

如果众生善业不足

我要永远劝种善业

嘿哟嘿哟

多洒脱空悲奋斗

生心终无住

依法如实转乾坤

中极万法缘

接着,妙音天女又唱了一首歌:

爱的力量

爱是一种能量拔苦予乐的力量

爱能给你勇气和希望

爱是一种清纯蕴含无私的真心

同体的心总与你相印

爱是一种神通能够承忍万苦难

爱能感摄万里万心灵

爱是一种神通带来万千的神通

只要记得要活出无我

爱是一种傻气从来不怕吃亏

爱能给你安心和无畏

爱是一种智慧依法如实的智慧

无我的真从不会粉碎

爱是一种力量永远不败的力量

爱能溶化一切的无情不义

爱是一种力量自然自在的力量

无边无际绵绵地延续

对雁儿来说,这首歌几乎是在预告雁儿面对接下来的考验时所必须发挥出来的力量。

此时,他更坚定心念,又以一首歌唱出了他心里的准备与愿意付出的代价。

假使智悲是真的

假使智慧是真的

没有我苦没有我受

假使悲智是真的

同体的悲没有我忧

多少众生的泪日夜不停地流

我心救苦的悲已然忘我不停流

假使悲愿是真的

再多磨考也愿忍受

假使悲愿是真的

无尽的路我也愿走

此时,天边响起了众天神集体合唱的歌声:

只愿你好

缘来只愿你好

缘去只愿你好

空悲心柔柔流

洗尽众生的烦恼

纵有万千善巧

一心只愿你好

在那万变的路上

你献出纯纯的爱

这带给雁儿无限的鼓舞与力量,更一往直前地向前方飞去。

(这会是个怎么样的预兆呢?请看下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法门观念以及其难悟通的原因

禅宗法门观念以及其难悟通的原因

佛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统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文化,其宗教信徒遍布世界各地,当然各大宗教文化也有相对于比较繁荣的地区,而佛教影响比较广阔的地区还要属亚洲地域。大家都知道佛教内部因为思想的差异而被分为了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22)“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人生病大体上分为四大类: 1、四大不调----即身体的疾病,医生能治好的; 2、心理疾病---对事物产生异常,混乱...

佛教故事:另一个梦

佛教故事:另一个梦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又是小沙弥的故事 -- 另一个梦沉睡中翻来覆去的小沙弥突然惊得坐了起来。他好象做了什么噩梦般瑟...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再过一年、两年,就什么功课也不念了,只是在放生的时候,随喜一点点的钱,某个HF来的时候,去接个法,去供养一下……

 

    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放生随喜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呢?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希望这些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佛?还是希望自己身体好?希望自己有福报?哪个比重更大一些呢?很多人学佛,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更没想过要成佛,有的是因为自己很痛苦;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垮掉了;有的是因为夫妻吵架;有的是身体不好,想治病;很少有人是因为感到人生无常,怕死而学佛。由于目的不同,真正学习佛法并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工作中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对学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没有意识到。学佛就像抓金子,不是可有可无的,真的入门了,抓住的就是金子。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往昔有父子二人,共同拥有一个如意宝。一天,父子二人到一个地方去,路途中父亲累了,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在我睡着以后,千万不要将如意宝给任何人。”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果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孩子说“父亲说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小偷们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这个如意宝对你没有什么用,糖果却可以马上吃,不如我们交换吧。”小孩终于把如意宝交了出去。父亲醒来,听说儿子因为几个糖果已经把如意宝舍弃了,心里非常伤心与失望。


    学佛也是如此,如果把最重要的“修心”舍弃了,虽然得到了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利益。对于功课,不要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应该“认真”对待,还应抱着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世间任何一个大学生要毕业的话,也是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也自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我们从无始以来,能获得人身,能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学佛机会,能有学佛的条件,真的是不容易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佛、修心应该像山中的小溪水,长年不断的流。而不应该像开关水龙头一样,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这样断断续续,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益处。要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心。

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或一点点的烦恼就放弃学佛,就像上面的那个小孩子一样。到最后,你面临死亡感到痛苦、伤心的时候没有人能救你。


    以前,我只是告诉别人,今天你皈依,学佛可以慢慢来。现在想想,这样不太对的,皈依虽然对他们的今生来世,有很大的利益,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佛,来世何时再得到这样宝贵的人身和学佛的机会,谁也不知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快一点学佛,早日成佛。每个人的生命是无法自己掌握的,我们不知道生命的过程,什么时候生,不由我们决定,什么时候死,我们也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把握住眼下的时间,把握住学佛的机会,用心去学。

    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修心”,心的本性控制得好,本质就好,外面的伤口也就没什么了。

    “修心”有多重要呢?学佛就像一棵树,而“修心”则是树根,树根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没关系,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但如果树根烂了,那这棵树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有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只有学佛才能保护自己的心,不要受外面的干扰。现在很多年轻人皈依后,不懂得如何学佛,嘴巴里乱说,不珍惜佛法,这样真的不好。每个人应该时刻观察、保护自己的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自己害怕的、痛苦的事情、病痛、烦恼,这些时候都要忆念佛所教给我们的修行办法。怎样才是修心呢?还是那句话,时刻要观察自己的心。比如说,生气、生病,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的时候,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你一定会使用世间法去解决这个事情,你生气的话,会说是别人不对,才惹你生气,你生病的时候,你会说是天气冷了、食物不干净……你才生病;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样的呢?再比如,很多人都有人生中自己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也有最可怜的时刻。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失了。当时你可能非常的伤心、绝望、痛苦、烦恼……现在呢?这些都随着时间而过去了,就像风吹一样过去了。能留下什么呢?当时的那些痛苦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意义吗?


     有位修行人曾经说过:“每天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就是学佛”。不要去说别人的事情、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自己每天多观察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如果能调伏自相续,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

彻悟大师语录:戒杀因果感应(24)

彻悟大师语录:戒杀因果感应(24)

人之所以不戒杀者,由于不达因果之理。因果者,感应也。我以恶心感之,人亦以恶心应。我以善心感之,人亦以善心应。人但知感应见于现生,而不知感应通于三世也。人但知感应见于人道,而不知感应通于六道也。果知感...

佛教名词:善心(名词解释)

佛教名词:善心(名词解释)

善心(佛教解释)善心(shn xīn),形容好心;善良的心意。语出《荀子乐论》: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生经》卷四:其五百童,虽有善心,宿命福薄。《云笈七签》卷九五:大王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