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的职业选择

佛化家庭的职业选择

合理的经济生活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古人说:衣食足,然后才能知礼义。佛教八正道中的正业,就是指正当的职业。有了正当的职业,生活的基本需要有了依靠,才有余力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因此,凡是不危害社会大众的士农工商等职业,佛教认为可以去从事。佛教主张应该存财于百姓,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强盛,佛教有了净财也才能兴隆,因此合理的经济生活是被认许的。但是举凡伤天害理、陷民不利的工作,譬如开辟赌场,谋取暴利;贩卖军火毒品,危及国家;私贩人口,妨害善良风俗;乃至开酒家、开地下舞厅等不当行业,都是佛教所禁止的,至于经济犯罪,扰乱国家的安定,纵然暂时吃到了刀口上的蜂蜜,但是也付出了割舌的血淋淋代价。君子取财有道,非份之财不觊觎贪想。强取豪夺,虽然一时尝到甜果,却种下生生世世的苦因。我们要追求的是永世的安乐经济生活,而不是如昙花一现般短暂梦幻的享乐。

(一)正命--正当的经济生活

1.合乎五戒、八正道的生活

所谓「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身为佛教徒,凡是与杀、盗、淫、妄语,乃至赌博、毒品等贩卖有关的行业,都应避免。如屠户、酤酒、酒家、舞厅、妓女户、相命、占卜、钓具等,这些都是佛陀斥之为邪命的职业,所以佛教徒不应该以此谋生。

此外,贪污、敲诈、剥削、仿冒、伪造皆为非法取财,国法既不容,佛制亦不许可。

什么是正当的职业?《杂阿含经》中说:「种田行商贾,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以现在而言,还应加上公教人员、医护人员等,只要以正当的方式,劳心劳力换得的生活,皆称为正当的职业。

2.非道不行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善生经》中,对于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

(1)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如赌博、竞胜、比武等皆是。以博戏而求财物,不但求财不得,而且事业不成,更使本有的财物因而消耗,精神亦将受损。有六种灾患:*1赌博场中最容易生怨起诤。*2因与人竞争,输则必觉羞辱。*3输则心生不甘,赢则睡眠不安。*4使得怨家得其所欲而心生欢喜。*5让亲朋好友因爱护你而为你担忧。*6赌博之徒,智者所呵斥,众人亦不能信任你。

(2)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非时行,指昼夜颠倒,不顾家庭眷属,如玩弄娼妓,不务正业,即世间放荡浪子。非时行的人不经营作事,则功业无成,财物亦不能得,本有的财物也会日渐消耗。非时行亦有六灾患:*1不自护身。*2不护财物。*3不护妻子。*4为人所疑。*5多生苦患。*6为人所谤。

(3)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酒能乱性,饮酒的人必多放逸,因此也有六种过患:*1酒醉时往往身家不顾,财物丧失。*2酒含毒汁,能伤人致疾,或因酒醉露宿,或因酒醉跌倒而生疾病。*3酒能使人兴奋,容易起斗诤。*4醉时多发狂言,虽有隐密之事,不知自护,以致计划失败。*5世之醉汉,智者所避之,无人称誉,无人爱护。*6酒性昏迷,能令智能减少,增长愚痴。

(4)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指亲近恶友不但不能得财,反而有倾家荡产,甚至丧命的灾祸。若人亲近恶知识者,当知有六种灾患:*1亲近贼。*2亲近欺诳。*3亲近狂醉。*4亲近放恣。*5逐会嬉戏。*6以此为亲友,以此为伴侣。

(5)常喜妓求乐求财物者为非道:指性好歌舞娼妓,任意浪费。此亦有六种过患:*1喜闻歌。*2喜观舞。*3自歌舞。*4喜热闹聚会。*5喜拍手叫呵。*6喜见弄铃。

(6)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指性好游荡,不喜作业,凡寒热饥饱都有借口,不肯作事。其有六灾患:*1大早不作业。*2大热不作业。*3大寒不作业。*4大晚不作业。*5大饱不作业。*6大饥不作业。

以上六种皆是消耗财物不能生产,现世劳神丧财,身败名裂;来生堕苦趣,失人身,所以说是非道,非人伦善道也。人生在世,必须有正当的事业,因勤奋经营,使得衣食丰足而生安定,然后才能生种种的善事,即所谓「衣食足,然后礼乐兴也」。

3.理财之道

我们有钱,并不完全达到目的,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仍然是主要的课题。假如你每一个月有一万元的收入,你怎样来处理你的财富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

十分之四--经营事业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储蓄应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宝积经》中,佛陀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为例,他的财富,已经不要为生活计算,他处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

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

三分之一--奉献国家作为资源

在《涅槃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养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补助仆佣属下

四分之一--施给亲属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国家沙门

(二)佛教徒应有的职业道德观

工作除了提供生活所需,也是奉献、服务、广结善缘的最好修行,因此应该具备正确的观念,亦即所谓的职业道德。

1.要有因果的观念:不藉公务之便而贪污诈欺、假公济私、收受贿赂、强取豪夺、威胁利诱等;凡有所得,悉数归公,一丝不苟。

2.要有忍耐的力量:受责不抱怨,遇难不推诿,要任劳任怨,一切想当然尔。有了忍耐的力量,才能担当,才能负责。

3.要有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要乐在其中,遇事不推托,不以磨人为乐,要给人方便,给人服务,此即是敬业。

4.要有感恩的美德:凡事感恩,感谢老板提供工作机会,感谢同事、部属协助我们工作等,有了感恩的心,不论多忙、多累,都会欢喜的去做。

(三)如何创造事业

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在这么多的梦想中,总希望自己的事业能有所成就。我们的事业如何才能有成就呢?以下四句偈可以给我们启示:

第一、从合群中广结人缘:一个人的事业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得依靠大家,所谓「众缘和合」,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合群的风范,与人友善相处。你要想大家接受你,就必须广结人缘,给人很多的帮助,助人者人恒助之。

第二、从工作中发挥热忱:要想创造事业,就要对工作有兴趣,对工作有信心,更要能发挥热忱。

第三、从节俭中乐于喜舍:创造事业的人,对自己一定要节俭,对别人要宽厚。节俭,不光只是财物上的节俭,也包括时间上的节俭、感情上的节俭,所以必须懂得处理运用金钱、时间、感情,并把节俭下来的财富布施给大家,让大众共同来享受你的财富。

第四、从勤奋中创造明天:我们要从勤劳奋斗里创造新希望,希望事业越来越开展,越来越茁壮。「勤有功,嬉无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从奋斗中才有明天的收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六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六回看来一场大事因缘正要发生。在兜率天,弥勒菩萨嘱咐无名菩萨监督事况的发展。与此同时,帝释、妙音天女与爱神也发现到雁儿的生命运程正将出现最严峻的考验。「他的『爱的慧眼』将受到考验。看来他的准备...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是如法的供养?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是如法的供养?

1:我今天以香花、水果来供佛,希望佛保佑我发财,你说佛接不接受?这个条件很苛刻,佛不敢接受。为什么?接受你供养,要保佑你发财,佛不愿意保佑你发财,所以他也不接受你供养。2:所以供佛的心要清净心,不能...

文 / 一诚长老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

一旦有了执著心,内心就有了挂碍,没办法获得自在。所以说要做到心无挂碍很难,尤其在现实,人的牵挂和负担很重,工作、家庭、生存的竞争,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压抑,都让人的身心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很难放松下来。

归根结底,心里的负担重、牵挂重,是因为我们向外的攀求太多了。期求事业成功,生意兴旺;希望父母、伴侣、孩子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梦想财富加身,越多越好;或者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整天计算着这些,当然不可能有放松的空间。

更何况世事又是十之八九不如意,求的东西越多,失望和痛苦也就越大,如此这般,该上哪儿去找自在?

一个人白天工作时心神不宁,吃饭味同嚼蜡,晚上睡不好觉,噩梦连连,人际上也处得很紧张,那就说明他心里有很多的思虑,很多的欲望,这样的人往往心眼小,看不开,不能通达,身心也难以安住。反过来,内心通达的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慌张,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不会念念不忘,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动摇他,束缚他。

这样的境界就好比《心经》里另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头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不会用“颠倒”的观念去看待世事人生,任何时候都活得坦然、自在。

当年四祖禅师到南京的时候,看到山上的气与其他地方不同,就知道有高人在那里。山中住的是一位叫懒融的禅师。他住的地方,竟然有老虎替他看门。平日他也不用自己做饭,因为有天人给他送饭。

两个人见了面,就互相参禅,参到很晚。四祖睡觉时打鼾。懒融禅师听到呼噜声,睡不着。他醒着时,发现身上有虱子,就把虱子抖到地上。天亮之后,他对四祖说:“咳,什么祖师,一晚上打鼾,打我的闲岔。”四祖道:“打闲岔?你把虱子抖到地上,害它摔断了腿,叫了一夜,还打我的闲岔呢!”

呼噜响着,还听到虱子叫,这就是功夫。四祖之所以有这种“功夫”,是因为他的修为已经精深到“心无一物”的境界。一定是人的心里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存在,然后生活、情绪、人际才会出现问题。如果内心干干净净,不留一物,那么任何事都不会成为你的障碍。

现在有很多人,心里头很怕啊,有很多的恐惧,害怕权力不能长久,金钱不能长留,生命无法永恒。其实,这些“怕”都怕得没有道理。任有多少能耐,谁又能永远地留住权力、金钱和生命?谁都留不住。

既然无论如何也留不住,那又何必害怕失去这些东西。明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法永恒,偏要死死攥在手心里,不肯放手,这不是自寻苦恼么。可是偏有许多人被贪欲蒙蔽了心智,不能够明了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以至于时刻在恐怖和颠倒之中,活得沉重,烦恼多多。

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我们白天有很多的贪欲、追求不得实现,心里头累积了很多的害怕、恐惧,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做噩梦。我不会解梦,但是偶尔听人提及自己的梦境,多少也能从梦中的情形推断出这个人当时的心境。

比如,一个人总是梦见自己身陷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这很可能就代表着这个人内心的迷惘和无路可走;若有人经常梦见自己遭遇很恐怖的灾难,这就意味着在他的意识里,隐藏着很多不好的念头,他的内心不够净化。

假如说,我们真的有全然的善心,用全然的善念去对待一切人事,不苛责,不抱怨,不贪求,让心中三分田地,平平坦坦,不负人,不负己,少些计较,欢喜度日,那我们心念深处的噩梦就会消失不见,生活能少一点焦躁恐惧。

“心无挂碍”的意思是什么?

文 / 一诚长老《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

大师教你想要前男友挽回自己应该怎么做

大师教你想要前男友挽回自己应该怎么做

很多人情侣当初在一起的时候轰轰烈烈,但一走到分手的时候还是会痛苦不堪。爱情不是大白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特别是女生女,总是比男生要脆弱一点,当被分手的一方想要挽回自己的爱情应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想...

庄椿荣:念佛感应道交现奇迹

庄椿荣:念佛感应道交现奇迹

念佛感应道交现奇迹 作者:庄椿荣    我自从听闻佛法,有缘持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已十数载,于兹朔望之日,早晚必诵念。至于称念佛号,即如东坡居士所言者,行也念,坐也念,卧也念,暇时就念,默默念...

【孝顺】孝顺的意思是什么?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孝顺的意思是什么?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佛教解释)  孝顺原指爱敬世界之人﹑顺世界人之心的美好德性。后多指尽心伺候父母,服从父母的意志。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顺,另一种为出世间的孝顺,所谓世间的孝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