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七回

雁王的故事与经历,虽叫雁群难以置信,但他的超凡出拔的气质与能力,却让他们不敢怀疑,尤其雁后最深信不疑。这是她与他共同投生轮回相聚的无数世召感,致使她很直觉地知道他是对的。她决定要依他的教法选择投生做人,来世在人间修行。但在她心底深处总有个渴望,她希望能与他同相厮守至少一段短时间,再各去修行。她把她的心思告诉了他,换来了他的一番训斥。

「你知道吗?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浪费,在『转乘』的规律下,皆可能损失惨重!众生太苦了,我们不能放逸地『慢』,无谓地『慢』。」他已是兜率天菩萨们的那一套想法。

她不得不敬佩他的无私远见,却抹不去心中的痴情。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错过了弥勒佛,就错过了在这个劫能得到安稳的机会了,未来的『成住坏空』,了了无期,何时有佛出世?

「你不是说在兜率天还见过一群菩萨吗?总会有佛啊!何必急呢?」又有雁儿提出「慢慢来」的理由。

「每尊菩萨从授记到成佛还要很久很久,再多的菩萨也未必能填满每一个劫的空档。」

这一切问题,在他与弥勒菩萨及无名菩萨私谈时皆已涉及。

「会不会有太多竞争者,争取在弥勒菩萨前得授记,而导致大王被淘汰?」

「竞争的问题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也问过两位大菩萨。「『法』是没有限止的,就像虚空与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并不会有一只雁儿出来享受阳光,而导致另一只雁儿得不到阳光。只怕太少众生能具足那八个条件,从不会有太多竞争而被淘汰的可能。苦难的众生无边无际,大菩萨说宇宙间还未曾发生过佛的数额过多的现象。」

群雁的各种问题皆一一被雁王辩服了。剩下的难题,就在于雁王的『法』对雁族来说始终抽象,做到做不到谁知道?不像交配繁殖或寻找食物那么具体。

当有雁儿病重要死时,雁王便会趁机说法教化。

「雁啊!回想你一辈子所做过的好事吧!你过去可有礼让其他的雁儿?是否有在其他雁儿遇到危险时,帮助解急?是否有帮助其他的雁儿守护幼小?是否有把食物布施给其他雁儿?」

「大王啊!我怎么一个都想不起!您叫我回忆的善事太少太少了!我只想起与其他雁儿争食,啄到其他雁儿流血,夺取窝巢会有什么善事吗?」

「那你对本王是否有过什么恭敬心。或对上天做过什么真心的祈祷」

「天啊!我一直以来都妒忌大王的能力,恭敬也是逼不得已啊,还有什么真心的祈祷!」

「啊!你瞧!你现在对本王说真话,不怕被处罚,正是一种忠实的善行。这就是了。你要一直忆念自己的真实,发愿以这功德的力量投生人间修行佛法吧!」

雁王总会千方百计帮雁族子民寻找他们可在临终一刻忆起与依靠来投生的善业。群雁未必都能明白雁王的用心,却都感受到雁王的一片真心善意。

一个月过去了。雁王预算再逗留多半个月,再去寻找小燕。

就在此时,一次前所未见的大海啸突然发生了。在一个大白天,把一大群未学会飞行的小雁儿吞没了。老残的也逃脱不及,躲在灌木丛下、未及时飞起的也被吞没了。有五分之一的子民,近千只雁儿死伤。海边的人畜皆活在凄惨的忧伤之中。鸟类会飞,还是比较幸运的。陆上行走的动物,逃脱不及的都被冲走了。

有雁儿开始提出,这是雁王近来经常谈「死」所带来的天谴。这种谬论开始在不爱受思想革命的雁群中传开,像传染病毒一般地漫延。有雁儿挑战雁王长鸣向天祈祷雁族的福利,雁王为了重振民心,不得不接受挑战。这回海神自顾不暇,正忙着把海中的人畜尸体冲上岸,也没心把雁王的鸣声放大。雁王也因近月来的劳累与这回天灾的事件分心,弄得身体弱了许多,鸣起来声音,竟然是当初他刚回来时的几十分之一,这更使到他的领导威信大减。

(待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能否通过尽量满足贪欲来生起厌离心?

索达吉堪布:能否通过尽量满足贪欲来生起厌离心?

索达吉堪布:能否通过尽量满足贪欲来生起厌离心? 问:对于内心狂乱而难以遏制的贪欲,能否通过尽量满足它的方法来生起厌离心? 答:世间一切贪欲享受都有永不满足的本性,人们越享受欲乐,贪欲之心也会越增长...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适可而止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过去在印度有个小国叫未登伽城国,城中有个仙人,相貌丑陋的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虽然如此,但他在山中坐禅已修得了五种神通。当时国中有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国王把她召进宫后就倍受宠爱。后来因...

陕西六大汉传佛教祖庭将“打包”申遗

陕西六大汉传佛教祖庭将“打包”申遗

陕西六大汉传佛教祖庭将“打包”申遗 著名佛教寺院,唐长安四大译经场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宗祖庭,迄今已有1350余年历史。大慈恩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玄奘法师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中...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药师禅: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大悲无泪,大悟无为,大境无心,大爱无言。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

何为四大皆空?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丢下妄念,任心清净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丢下妄念,任心清净

丢下妄念,任心清净你且静看那莲花初绽,出于淤泥,却依旧心净气洁,不染尘丝。你心比莲心,自是莲心更比人心净。一位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他见山脚下绿草丛中一个牧童在那里悠闲地吹着笛子,十分逍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