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毒龙

久远劫前,有一只大力毒龙,牠拥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威力,虽然能在指掌间毁灭一切,但牠却不随便伤害生灵。特别的是,牠对寂静的修行生活十分向往,也想要寻求解脱之道。

有一天,毒龙前往道场求受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牠以虔诚敬慎的心受完戒后,身心感到无比清凉,来到一处宁静的树林里思惟法义。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功后,毒龙感到有些疲倦,不知不觉地在大树下睡着了。睡眠时的毒龙身体盘曲,变得像蛇一般,而且表皮鳞片的花纹更显得光彩斑斓。正当此时,有个猎人经过,他看到熟睡中的大力毒龙,惊讶不已:「想不到这世界上竟然有花纹这么漂亮的大蛇,实在是稀有难得啊!」转念一想:「这大蛇的皮如此罕见,倘若献给国王做成衣饰,说不定还可以获得一番奖赏呢……」猎人越想越高兴,他一步步地接近毒龙,小心翼翼地拿着木杖,靠近毒龙身边,深深吸了一口气后,举起木杖大力一挥,朝毒龙的头部重重敲下并压着不放,另一手则拿出他平日打猎用的刀子,迅速地向毒龙身体划了下去。

一阵锥心刺骨的疼痛从皮肤透至心髓,皮与肉撕裂的痛楚让大力毒龙难以忍受,瞋怒之火油然生起:「到底是谁这么大胆,竟然敢动我,以我的神力,要消灭整个国家可说是易如反掌,难道他不想活了吗!」忿怒的毒龙正想反击时,突然起了觉念:「我现在正受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应当承佛恩嘱护守净戒,纵使再痛也要忍下来,绝不可因此而破戒、伤生害命。」毒龙护戒的心意坚决,牠忍痛让猎人活生生地把皮给剥下来,一点也不后悔,甚至,又怕猎人因靠近牠而中毒,不但不敢睁开眼睛,也闭着气不呼吸,深怕毒气伤害了他。毒龙失去了皮肤的保护,身体血肉直接碰触在粗糙的地面上,刺痛不堪。

艳阳高照下,天气燠热难耐,毒龙原本想到大河里舒缓一下身体,可是,正要起身的时候,却看见许多小虫在自己身上爬动,牠心想:「到河里泡水,虽然可使痛苦稍微减轻,但这些小虫必定会因此而淹死,那岂不又犯了杀生戒吗?」于是,牠决定留在原地不动,任凭小虫啃噬。种种的煎熬,并未使毒龙生起一丝悔意,反而激发起牠那深藏内心的悲愿:「为了成就道业,我宁可布施身体给小虫们;将来,若我成就佛道,更要以正法布施给这些众生!」发了这个誓愿后,大力毒龙便往生了,由于持戒的殊胜功德,牠投生至忉利天上。

大力毒龙,为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猎人则是提婆达多,而那些小虫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最初度化的八万天人。

 

省思

--------------------------------------------------------------------------------

菩萨在成就佛道的过程中,修行六波罗密,广度众生,为了守护净戒,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亦不后悔。《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持戒除了能防非止恶,更积极的是行善利他。持戒当下,似乎与自己的「恶念」、「习气」冲突,却也正是降伏我执的重要动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羊吃了狼”

下一篇:狮象救国

相关文章

为了成为甚深法教的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无论做何修持或善行,都需要有净除罪障的修持。一位印度论师曾说:「三昧耶戒,是想要得到大成就的人的生命。」同样的,密勒日巴也说:「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忏悔无始以来所造作的重罪,也就是自性罪和佛制罪,就没有办法成为堪能容受甚深教法的法器。」

忏罪法门中,最殊胜的是金刚萨埵百字明咒的修持。

过去印度论师也写了许多如何去除根本堕罪的论本,也写了各种还净的方法,如果我们犯了一些小罪业,但放着不处理的话,随着时间过去,罪业会越来越重、越来越难处理。

在密乘中常提到根本堕罪,如果犯了密乘根本堕罪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很容易犯,经典中也提到,如果违犯了,那会堕无间地狱很久很久,久到大乘上根利器的人都可以成佛了,可见真的很久。但如果可以发自内心的、心口如一的念诵「百字明咒」,一切密乘的根本堕罪都可以清净。

虽然罪如江河,修持「金刚萨埵」仍能还净

接着法王引用《了义炬》中关于「金刚萨埵」净罪功德的开示(P131)说:

阿底峡尊者曾说,密乘戒是非常容易违犯的,如果一个宝瓶,你没有净观而把它当俗物(这就违犯了密乘戒),因此就像阿底峡尊者的比喻,曼达盘擦干净了,随便一摆还是很容易沾染上灰尘一样,违犯密乘堕罪就是这样容易。有弟子问说:「不是说密乘可以一生成佛吗?如果这么容易犯堕罪,怎么成佛?」阿底峡尊者说:「别担心,我们金刚乘有金刚萨埵忏罪法门,就像牧羊人用投石带投石,可以一下驱赶成群上百的鸟群,念诵金刚萨埵也可以净除无量的罪障。」

菩萨利他要走更长的路,所以需要忏罪法门

过去一些智者也说,一个行者如果本身具有别解脱戒的律仪戒,接着又受大乘菩萨戒,后来又受密乘戒,那么之前的律仪戒就会自然归属成为后面戒律的一部分。因此,这时如果这位行者违犯了菩萨戒或密乘戒,但能如法忏悔恢复的话,同时已经成为一部分别解脱戒的律仪戒,也自然能够恢复。

虽然每一个戒法,都有各自还净的方法,但是就像这里智者所提到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一方面来说,菩萨戒比律仪戒难持守,密乘戒又比菩萨戒难持守,但也因为如此难以持守,还净的力量也变得殊胜,因此例如菩萨戒、密乘戒等等上部戒还净恢复了,下部戒自然跟着清净、恢复,所以不用因为戒律难以持守而害怕受戒。

经典中也记载,一位具有菩萨戒的行者,如果他犯了别解脱戒的根本堕罪或者波罗夷罪,而他心中的愿菩提心戒还具备,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位行者可以再在所依的三宝前透过忏悔而恢复别解脱戒,但这样的说法是不见于律典当中的。总之,所谓菩萨,因为他要利益无量的众生,他要用无量劫的时间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能因别解脱戒律仪上的违犯,而让他停滞而裹足不前,妨碍利益众生的长远利益。所以,对于菩萨有如此特别的开许。

这是从个人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整体佛教来说,能依佛制的律典来行持是最好的。总之,这里要强调的是,如同祖师们所说,戒律并不容易持守,但还是有着甚深、不可思议的净罪法门,因此如果能够如法忏悔还净,这样就不会对于受戒、持戒感到害怕。

祈愿法会期间,最好能诵六亿遍「百字明咒」

但还是想跟大家多借五分钟,有些话想说。大司徒仁波切的总经教师曾告诉我,如果在祈愿法会期间,能持诵六亿遍的百字明咒是非常好的,我想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可能很难念到六亿遍,但这次人很多,一起念几百万遍是可能的,所以我们能一起共修金刚萨埵是非常好的。

连阿底峡尊者都说,他违犯的密乘堕罪如雨般降下,那我们更不用说了,我们犯的密乘堕罪简直是如江河一般流个不停。因此,相信在知道过错,带着后悔之心,如法修持金刚萨埵法门、持诵百字明咒净罪法门之下,我们的三昧耶戒得以清净,珍贵的噶举传承也因此而兴盛弘扬。

请大家一定要记得,观修本尊时最重要关键,就是:当你在修持某本尊时,这一个本尊,他并不是独立的本尊,完全不是,你要深刻记得,他的本质就是十方诸佛的本质,本质是相同的。

就好像一个很大的瓶子能够装下很多东西,同样每一个本尊都足以容纳一切本尊,结合一切的功德与加持,因此本尊具有十方诸佛的自性,自然具备十方诸佛一切的功德与加持,不然若起了分别,而产生「皈依此尊而不皈依其他尊」等想法,就违反皈依戒了。因为当我们说「皈依」时,我们是说「皈依佛,两足尊」,而「佛」就是代表「所有具备断证功德者」。同理,当谈到本尊时,重点是他们的功德,而不是在外相上做分别,而有「我修的是那尊白色的本尊,不是这尊黑色的本尊」等等争论,那些都只是外在的形象,所有本尊都是一样的。

把握一座法,就有机会圆满三大劫功德

按照金刚萨埵的修持仪轨,会观想先放光供养诸佛菩萨,再布施一切众生;或者先下施再上供,这样也是可以。总之,此处的重点是,在观想放光时,是圆满了上供下施的部分。

事实上,此处有一个重点,也就是当你如法修持,懂得要点而修的话,其实就可以在这短暂时间、在这一座法中,圆满显乘提到的三大阿僧祇劫所要累积的无量功德。相反地,无始以来就一直在轮回,如果无法抓到要点,再怎么修也不会有太大用处,恐怕还是会继续轮回下去吧。

想要成为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为了成为甚深法教的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无论做何修持或善行,都需要有净除罪障的修持。一位印度论师曾说:「三昧耶戒,是想要得到大成就的人的生命。」同样的,密勒日巴也说:「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忏悔无...

【佛教问答】要把佛法学好首先要做好人,我们要把人做好,最重要的是放下什么?

【佛教问答】要把佛法学好首先要做好人,我们要把人做好,最重要的是放下什么?

作为一个人来说,不管从什么角度,要把佛法学好,首先得做好人。如果人没有做好,没有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善良一面的本质啊,应该从善去罪的话,谈学佛法是一个空谈。但是我们要把人做好,到底要做些什么呢?我以前...

海涛法师:杀害所谓的害虫,蟑螂、蜘蛛、老鼠算杀生吗?

海涛法师:杀害所谓的害虫,蟑螂、蜘蛛、老鼠算杀生吗?

海涛法师:杀害所谓的害虫,蟑螂、蜘蛛、老鼠算杀生吗? 问:杀害所谓的害虫,蟑螂、蜘蛛、老鼠算杀生吗?答:这本来就是杀生,你把它杀掉了就是杀生,杀了它你便跟它结仇,所以不要随便的杀生,在《六度集经》有...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见鬼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见鬼

见鬼当我未曾看到他时,一切不生不灭,山河大地皆是法王座。当我看到他时,一片乌云遮过,顽固的蒙起眼睛,任业摸索。当我与他并行时,世界没有阳光、流水、有的只是愚痴的根,继续增长。当因缘变迁,他生老病时,...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话说道清长老被修元禅机难倒,抱着惭愧回来,卧床不起。道净长老认为生病,特来探问其缘故。道清长老隐瞒不过,遂将要披剃修元之事,被他突然问我灵光何处 我一时对答不来...

道德人心的第一课

道德人心的第一课

道德人心的第一课 ·静思“忏悔”· 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坠落;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课,是人格升华的阶梯。 人都是在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开始懈怠,应时时警惕。 原谅别人是美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