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中的“礼法之茶”

“礼法之茶”不仅象征寺院的寺院的仪规,也是内心的修行(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朝因为茶圣陆羽、皎然、卢仝等人提倡喝茶,加上禅宗的盛行,而茶的淡雅素朴又与禅相符,所以整个寺院生活中,几乎有礼仪必有茶,住持也经常出面请大家吃普茶。将茶引入礼俗,待客时甚至有“重茶不重饭”的说法,因此在禅宗丛林寺院里,陆续产生了与茶有关的职司,譬如禅刹中,以僧或行者充当掌茶煎茶的“茶头”。举行茶礼或祖祭进献茶汤时,要鸣的是“茶鼓”,每日供奉在佛祖之前的煎茶,称为“茶汤”,而在禅刹中以茶相款待的礼仪,则称为“茶礼”。

供奉佛,菩萨、祖师时的茶,称为“奠茶”。禅院一年一度的挂单时,要依照“戒腊”的先后年岁喝茶,这道茶称作“戒腊茶”。平素住持请全寺上下僧吃茶,称为“普茶”。吃普茶时,众僧要到禅堂领茶壶和茶盅,茶毕即还。留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格言的唐朝百丈禅师,曾在《百丈清规》中,多处述及茶礼应该何时实行,以及应对进退的礼仪和做法,譬如“斋毕就坐,点茶头首入堂炷香行茶”;“大众就坐,侍者归中问讯揖坐,进中炉上下间至外堂烧香,香合安元处,退身当下闻讯。上下间外堂问讯了,归中立,鸣钟二下,行茶遍瓶出。复如前问讯中立,鸣钟一下,收盏。”

这种“礼法之茶”不仅象征寺院的寺院的仪规,也是内心的修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天人也是凡夫,福报享尽仍要轮回还债

佛说天人也是凡夫,福报享尽仍要轮回还债

 【经典原文】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楞严经》【经文解释】阿难啊!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这...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狠心人害幼猿全家遭报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狠心人害幼猿全家遭报

狠心人害幼猿全家遭报临川郡东县有一个人进山,捕到了一只幼猿,遂将其带回家中。母猿尾随而至。捕猿人看到母猿来了,就将惊吓至极、声声唤母的幼猿绑在院子中的一棵树上,故意给母猿制造痛苦。母猿拼命击打着自己...

地藏菩萨感应录:念圣感得藏钱现,诵经方引善报来

地藏菩萨感应录:念圣感得藏钱现,诵经方引善报来

我在十几岁念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去寺庙游玩,也拜过菩萨。第一次见到地藏菩萨的时候,便觉得很亲切,印象很深刻,一直没忘记。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与菩萨有缘吧?那个时候也只是相信菩萨,对菩萨有恭敬心,并没有...

何谓真正富裕?

何谓真正富裕?

古代的舍卫城里,有一个穷困潦倒的汉子--须赖。虽然,他赤贫如洗,但却非常有修养,自制力极佳,丝毫不将贫苦放在心上。他所以会有加此修养,在於他一直确信释尊的教理,才能忍受极端的困苦,和诸方的引诱,坚苦...

昆多轮柯之死

昆多轮柯之死

昆多轮柯之死阿育王的好友昆多输柯,有一次前往一个偏远的地方,回国后发现自己生病了。随著病情不断加重,他的头上竟长出了许多脓疮。阿育王听说后,马上派医生帮昆多输柯治疗。医生认为要让他恢复体力、增强体质...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上午,湛蓝湛蓝的天,没有一丝风,虽是初冬时节,气温还很舒适。走在买菜的路上,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我很惬意。很快就到了菜市场 ,远处看见前面有一群人围着一辆装满新鲜大白菜的长拖斗汽车,汽车的驾驶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