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中的“礼法之茶”

“礼法之茶”不仅象征寺院的寺院的仪规,也是内心的修行(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朝因为茶圣陆羽、皎然、卢仝等人提倡喝茶,加上禅宗的盛行,而茶的淡雅素朴又与禅相符,所以整个寺院生活中,几乎有礼仪必有茶,住持也经常出面请大家吃普茶。将茶引入礼俗,待客时甚至有“重茶不重饭”的说法,因此在禅宗丛林寺院里,陆续产生了与茶有关的职司,譬如禅刹中,以僧或行者充当掌茶煎茶的“茶头”。举行茶礼或祖祭进献茶汤时,要鸣的是“茶鼓”,每日供奉在佛祖之前的煎茶,称为“茶汤”,而在禅刹中以茶相款待的礼仪,则称为“茶礼”。

供奉佛,菩萨、祖师时的茶,称为“奠茶”。禅院一年一度的挂单时,要依照“戒腊”的先后年岁喝茶,这道茶称作“戒腊茶”。平素住持请全寺上下僧吃茶,称为“普茶”。吃普茶时,众僧要到禅堂领茶壶和茶盅,茶毕即还。留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格言的唐朝百丈禅师,曾在《百丈清规》中,多处述及茶礼应该何时实行,以及应对进退的礼仪和做法,譬如“斋毕就坐,点茶头首入堂炷香行茶”;“大众就坐,侍者归中问讯揖坐,进中炉上下间至外堂烧香,香合安元处,退身当下闻讯。上下间外堂问讯了,归中立,鸣钟二下,行茶遍瓶出。复如前问讯中立,鸣钟一下,收盏。”

这种“礼法之茶”不仅象征寺院的寺院的仪规,也是内心的修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放下就会快乐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放下就会快乐

放下就会快乐心灵的快乐自主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果,它源于这样一条准则,那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禅宗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所住而生其心源自《金刚经》,后来被六祖慧能活用于他所宣扬的禅法之中,它...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杀牛罪重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杀牛罪重

杀牛罪重里有古氏,业屠牛,所杀不可缕数。后古叟止双瞽。古妪临殁时,肌肤溃烈,痛苦万状。自言冥司仿屠牛之法宰割我。呼号月余乃终。侍姬之母沈媪,亲睹其事。杀业至重。牛有功于稼穑,杀之业尤重。《冥祥记》载...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发财呢-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发财呢-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发财呢? 过客: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应该如何修行? 索达吉堪布:每天只抽出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持之以恒地坚持修行,久而久之会有效果。 过客:家有小儿,夏天蚊虫叮咬,瞬间忘记不能...

什么才是挽回婚姻的好方法 你知道几个?

什么才是挽回婚姻的好方法 你知道几个?

挽回婚姻的好方法反思婚姻中存在的问题丈夫的出轨也表明你的婚姻已经存在严重问题。虽然你没有注意到,婚姻中的两个问题无法逃脱责任。让我思考你之间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任何地方不够好。考虑如何改变未来的生活,...

简析“五蕴皆空”中的“五蕴”

简析“五蕴皆空”中的“五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最广为人知的佛经之一,目前最广为读诵的是玄奘大师译著的260字版本的《心经》。那么其中五蕴皆空的五蕴到...

斋堂礼仪需知

斋堂礼仪需知

斋堂规矩在斋堂就坐应礼让别人。应该将上座或空气好的座位,留给年纪较大的居士。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边,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拿筷子不可一把抓,不可执太低,亦不可执太高。饭前洗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