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茶饮方式的变迁

中国的茶饮历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唐代茶饮以烹煎为主,称之为“烹饮法”。采摘新鲜茶叶先蒸熟,后焙干碾成粉末,添上油膏、米粉等制成饼茶。饮用时,将茶饼捣碎,放上调味佐料(盐、姜、葱、枣、橘皮、薄荷等),烹煮成茶汤。

正好唐代诗人卢仝《茶歌》:“摘鲜焙芳旋封裹,纱帽老头自煎吃。”

宋代茶饮流行“分茶”,称之为“点茶法”。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包括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焰盏、点茶等一套程序。但是,饮用时不添加调味配料,追求茶的“真香灵味”(宋徽宗赵佶语)。

先把团茶、饼茶碾成粉末,然后用沸水点冲;饮茶时往往连茶粉带水一起喝下。

到了明代,茶饮方式提倡从简行事。这一变革主要体现为“瀹饮法”,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无须经过以往的炙茶、碾茶、罗茶等工序。

最早提倡“瀹饮法”的是明代宁王朱权。朱权(1378年—1448年),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臞仙;自署大明奇士,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藩大宁。

当时,年仅十多岁的宁王朱权统领塞上九十城,拥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特别是麾下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史称,朱权“智略渊弘”、“威振北荒”。

朱元璋死后,建文元年(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权。由于顾忌其弟朱权兵强势壮,先骗朱权入燕军,将其掌控起来。待朱棣登上皇位后,永乐二年(1404年)却未放朱权回大宁,而是改封南昌(今江西南昌)。

在皇室猜疑、倾轧下,幸存性命的朱权,自此韬光隐晦,在住处修造一所精庐,终日读书鼓琴,与文人雅士相交往。寄情于道教,并以音乐、戏曲自娱,自号“臞仙”。

可是,朱权仍然难逃统治者的监视。永乐年间,有人曾举告其巫蛊诽谤朝廷,后经上头派人秘密查探,认为“查无实据”,才不了了之。明成祖朱棣死后,法禁稍见松懈,朱权上书朝廷,申诉南昌并非其封国。

而作为其亲侄的明仁宗朱高炽,却毫不客气地拒绝朱权离开南昌。甚至,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朱权已是知天命之年,还有官府上门找麻烦,使其过着忍辱负重的日子。

因此,朱权晚年崇尚道家思想,完全是一种无奈之举。他追求老庄思想归复,“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以追逐自然清新的生活方式,讲求宁静恬淡的生活情趣,构筑其人生失意时的“隐循之所”,自舔其精神伤痛之处。

朱权著有《茶谱》一书,对茶品、茶具、饮茶方法等茶事活动有明确具体要求。其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

对茶具反对繁复华丽和“雕镂藻饰”,形成一套“从简清饮”的茶饮方法。应当说,朱权改革传统的茶饮方式,“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由于“瀹饮法”对茶汤色、香、味的追求,还刺激了白瓷以及青花瓷的生产发展;同时,促进我国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散茶的品种迅速增多。

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谁又料到,连寻常生活中的茶饮方式变革也与道家有干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二、活佛的出生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二、活佛的出生

二、活佛的出生谈到活佛的出生,确实是一个谜,若干年来,我会见活佛的在家弟子,探问活佛的出生履历,他们都不明白其根底,我也曾在出家同道中问过这件事,也都答不出所以然来,究竟活佛是那里人?他俗家姓甚麽?...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

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在后来成为阿首咖(Asoka,古译:阿育王)首都的华氏城(Pataliputta),住了两位佛教比库尼伊西达西(Isidasi,古译:伊师达悉)与菩提(Bodhi)...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唐朝有个屠夫叫张善和,他以杀牛为生,一生不晓得杀了多少牛。临终的时候,他看到许多牛来讨命,于是一边挣扎,一边痛苦地大喊。刚好有个和尚从门口经过,见此情景,就教他念“阿弥陀佛”,助他种下了学佛的因缘种...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作用问题的探讨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作用问题的探讨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作用问题的探讨高振农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它在旧中国曾长期被国内封建地主阶级、领主阶级以及反动军阀和官僚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利用,其消极作用是显...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7、顾小失大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7、顾小失大

17、顾小失大世间大事糊涂而小事聪明的人很多,就是说:只顾小小的利益而忘了大事。譬如说:做生意的人,只顾小小的数目计较,而大把的金钱都花在吃喝玩乐上面。小偷流氓从抢骗偷来的钱都花在赌博花天酒地。做官...

  这个颂词对当今时代的人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但所造的罪业并不是马上成熟,不像用刀割身体即刻会出血一样,立竿见影。有些人到寺院里供养1000块钱,就希望生意立刻有所好转;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但重病缠身,做什么都不顺,就怀疑因果不存在,这些想法十分愚痴,业力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果报不可能马上降临。但它过了千百万劫也不会耗尽,就像智悲光尊者比喻的那样,高空飞翔的金翅鸟,虽然暂时看不到它的影子,但并非没有身影,一旦它落下来,影子就会顿时出现[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很多人今天杀生,明天没什么感觉,就认为因果不存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顺现法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下一辈子感果,就像造五无间罪一样(顺次生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再过几百年、几万年才成熟果报(顺后受业)。业的差别非常非常大,虽然业力不会耗尽,但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做了善事就马上现前果报,造了恶业马上感受痛苦。

  有些人看到贪官污吏无恶不作,可是他的事业、家庭样样顺利,造恶业似乎没有报应,而有些行善的人,做什么都不成功,生活也是一贫如洗,于是就对因果产生怀疑。实际上,造业如同播种,学过植物学的人都知道,春天种下去的种子,秋天才可以收割粮食,有时候因为水分、土壤、化肥等关系,本来该今年成熟的,明年才会结果。我们在院子里种花时,种子的说明书中说,过一年就可以开花,但有些种子两三年后才发芽,这种情况也有。所以,对因果的奥秘,我们没有研究、没有了解的话,很多道理都不懂。虽然佛经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但如果道理上没有通达,则根本不知其所指为何。

  造罪业马上没有感觉,并不代表它没有果报。今生中造业,也许死后中阴身时出现果报,也许来世出现果报,也许来世的来世才出现。有些人用一个比喻说明前世后世存在,我觉得用它来证明业因果也可以。比如,我拿手机拨一个人的号码,拨通了以后,通话时虽然没有线来连接,但通过无线电波可以传入对方耳中。这个过程具体是:我对着手机说话,被耳朵能接受的声波,即被转换为电波,经发射器处理放大为无线电信号,再由天线发射至卫星。通过卫星的传递,对方天线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将此信号送到接收器,把电波转变为原来的声波,再由扩音器放出来,此时就可听到原来的声音。这中间有一个转化过程。

  造业受报也是同样,比如我今天杀了生,这是用今生的身体造的,离开人间时,昏厥一会儿后变成中阴身,这个肉身也随之舍弃,只剩下一个意识形态,就像是做梦时的身体。此时杀生的恶业,存在于阿赖耶上,也变成了意识形态,就像声波转化成电波一样。再过一段时间,我投生为下一个身体,业力又在那个身体上复现,如同电波又转变为原来的声波。所以,佛陀在经典中说业力之网极大,有些人前世身体上的痕迹和习气,经常会在后一世的身体上出现,原因就是这样。

  如今证明前世后世存在的报告非常多。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人转生到泰国去的经历,叙述他是中阴身时如何、最后怎么样入胎,跟《中阴教授》所讲的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非常迷茫,根本不知道因果,不相信今生造业、来世会成熟,这就像不相信你在手机这头说“喂”,经过山河大地重重阻碍,对方仍能原原本本听到“喂”一样。其实,这一切依靠的都是缘起力,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

  大家对业果规律一定要了解,若能了解,对佛陀的教言会生起极大信心。《无量寿经》云:“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譬如,你给别人打电话,打谁的号码,谁就能接到,这中间不可能错乱。同样,你以自己的身体造业,将来定会在你身上感受,不可能让别人代受,《百业经》也说:“众生所造之业,不会成熟于外界地水火风上,也不会成熟于其他相续中,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蕴处。”

  当然,对这个问题若没有研究,不一定会很清楚。很多人不愿意提“死亡”,觉得很忌讳,但不提并不能避免这一条路,在这个世间上,无论你有钱、没钱,有智慧、没智慧,统统都是“死路一条”,这只不过是早晚而已。在人类历史上,永远不死的人一个也没有,我们就像监狱里的死囚,早晚有一天会被枪毙,你怕死也没有用,这就是你的命运。但学习佛法之后,如何面对死亡、死时怎么样、死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有延续,在佛教中讲得明明白白,不像世间的很多解释,能把无数人引入歧途。

  所以,大家对因果取舍一定要小心谨慎,活着的时候,尽自己的能力造善业、止恶业,虽然做不到连一刹那的恶心也不生,但比较严重的罪业,有生之年千万不要做。同时,对佛教中关于死亡、为后世做准备的道理,平时尽量多串习,若能如此,死时就不会万分恐惧。为什么佛教徒死时那么安详,有钱人或科学家死时那么悲惨?关键就是你是否对死亡做好了准备。倘若你即生中没有造恶业,即使造过也做了忏悔,那么面对中阴和来世时,自己会有一种把握。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多修持,我们不死是不可能的,业因果也一定会存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承认只是表露你的愚痴,除此之外根本抹杀不了真理。

有些行善之人为何一贫如洗?

  这个颂词对当今时代的人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但所造的罪业并不是马上成熟,不像用刀割身体即刻会出血一样,立竿见影。有些人到寺院里供养1000块钱,就希望生意立刻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