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犯错,怕不悛改

不怕犯错,怕不悛改

佛陀走到一处村庄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立场散漫、毫无威仪,犯了僧团规矩。比丘看到佛陀,急速收敛自己的形态,而佛陀只是默默地离开。

隔天佛陀说法时,这位比丘自动来到佛前礼拜、懊悔,自述昨天在街道上犯了错误,在看到佛陀的当下打从心坎起了忸捏、懊悔的念头,遂于今发露懊悔,请佛责罚。佛陀微笑着告诉比丘,当时看到他在远处低下头来,即知他已经起忸捏心,且肯定比丘勇于当众懊悔错误。

知过能改、更能当众披露懊悔,亦是典范。尚为凡夫,难免犯错,就怕知错而不悛改。假如犯了错能及时悛改、勇敢懊悔,这是异常可贵的。所以在场大众看到比丘懊悔、佛陀赞叹,人人也都心开意解,感恩佛陀教导,也感恩比丘示相,而让人人受到教导。

人人在现代社会生活,大多平生平顺,未遭困苦,应该要知福而感恩,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能有涓滴放纵。假如曾经散漫,或是心有偏移,要赶紧收摄,长养道心。

不怕犯错,怕不悛改。我们要照顾团体形象,守持戒律,一心一志朝着慈济道场的修行偏向进步。佛陀入灭后二千多年,能有如斯的佛教团体可影响社会人世、推及国际,让人人广知佛陀教导,身在团体中的每一位更要珍爱,莫因一己之私而毁损团体形象。

整理:中国现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善恶的果报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善恶的果报

善恶的果报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领袖,名叫阿耨达龙王,他听闻佛陀说法,欢喜赞叹。有一次,他预备了很丰盛的素斋,请佛陀及五百随身弟子,来到龙宫受他供养。龙宫的外面,有一个宝...

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

海涛法师编著愿足阿罗汉不仅法力无边,而且极为仁慈,他常常去鬼界度化那些遭受报应之苦的饿鬼。年深日久,被他所化度的饿鬼已经是难以数计的了。所以,鬼界中的饿鬼一想到愿足的名字都十分高兴,他们盼望著能与他...

菌味烤麸

菌味烤麸

材料:新鲜烤麸200克,香菇50克,黑木耳50克,盐15克,糖100克,生抽50毫升,油50毫升,老抽10毫升,熟花生适量,用于点缀(可选)做法:1.先将鲜菇用冷水浸泡,过夜。将泡好的香菇切成2厘宽...

名家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名家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郑板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着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在古人所说的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对于郑板桥这样一位不得志的文人来讲能活72岁,已属...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戒言的饭碗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戒言的饭碗

戒言的饭碗寺里的几间房子时间太长没有修葺,屋顶上的瓦碎了好几块,每逢下雨就会漏雨,而且漏得越来越厉害。智缘师父说,等找个机会一定好好维修一下。其实维修房屋也不必等什么机会,只是寺里一时没有闲钱罢了。...

胡封翁:公门好修行

胡封翁:公门好修行

太守胡向山的父亲胡老太公,是金山县刑房役吏。为人处事很忠厚,凡收受贿赂作弊偏护之事,平生从来不作。 恰好金山县发生一起盗窃案,被盗人受伤而死。逮捕了首犯从犯三十多人。当时法律规定很严,凡抢劫偷盗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