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欢喜布施

欢喜布施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有人问默仙禅师,说他太太非常贪心吝啬,不肯布施行善,请求禅师指点开示。禅师应请来到信众家里,太太虽也出面迎接、应答,禅师来了许久,却连一杯茶水也未奉上。禅师了然于胸,于是出言:「夫人请看,我这双手,如果时时握拳,你觉得如何?」

夫人回答:「便是畸形。」禅师又说:「那么,时时伸直不弯,又如何?」

夫人再答:「也是畸形。」禅师点头说道:「夫人说的一点也没错,两者皆是畸形。只知贪取,不能布施,是畸形;只懂布施,不会储蓄,也是畸形。钱财要懂得利用流通以发挥妙用,否则就变成守财奴了。」

这位太太在禅师的开导下,心胸豁然开朗,顿时觉悟到自己的无知,终于一改吝啬的习气,成为乐善好施的人。

许多人只知赚钱累积财富,也有人过份布施,刻薄自己,陷于两种极端、有失中道,都不是佛教徒应有的应世精神。富者若未能广行布施,如何体会满足的喜乐富足?吝啬的人,心田贫瘠荒芜,又怎么会知足?拥有财富是过去所种福田,一旦福报耗尽,匮乏之苦,任谁也无法代受。以下就是一则有名的例子:

某富翁非常吝啬,山上的和尚来到门口化缘时,他不但不愿布施,还总是恶形恶状把人赶走。和尚无奈之余,发现富翁宅院旁的水沟,每天都有很多丢弃的食物,觉得任其漂流颇为可惜;于是将其捞起,带回山上给众僧食用,吃不完的就晒干储存。

世事无常,某天富翁家燃起了无名火,一夕之间家产化为灰烬,富翁竟也沦落街头乞食维生。由于他过去吝啬无德众所周知,所以现在也没人愿意伸出援手,富翁只好厚颜上山请和尚们惠赐粥饭。

佛门僧侣慈悲为怀,让他饱餐一顿;富翁用毕之后满怀感激,频频向和尚们作揖道谢。和尚微笑说道,「其实你不必称谢,这些食物都是过去贵府倒在水沟里的残羹剩菜,今天不过物归原主,是你自己帮助自己。」富翁一听,对昔日所行深觉羞愧。

和尚的忍辱、惜福、宽厚,与富翁的瞋恼、挥霍、刻薄,形成极大对比。故事反映出「因果如响之回应、如影之紧随」,也令我们有所警惕。若贪财吝啬,拒绝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旦自己有难,恐将求告无门。当然,布施并非为了求回报,而是基于不可忍的慈悲,没有理由和目的,只希望陷溺苦难者能早日解脱困境。单纯而自然的心,才值得肯定。反之,若行善只为累积个人声望、炫耀虚荣,就不足取了。最重要的是,佛法,并非只强调布施行善。因着布施行善,开启智慧,同时也要止恶,生命的亮光不在燃烧,而在生命的本质,就是无上珍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车祸有惊无险死里逃生

车祸有惊无险死里逃生

车祸有惊无险死里逃生回忆那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惊险,至今心中犹有馀悸。那天,大约三星期前,我骑了机车像往常一样,在下班後返家途中,突然由後面风驰电掣般驶来了一辆旅行车,像流星般降落在地,一阵碰撞的巨响,...

防胃癌“素食”说了算

防胃癌“素食”说了算

俗话说,祸从口出,但对部分胃癌患者来说,却是祸从口入。有的人餐桌上总也离不开各种肉食,吃起肉来大快朵颐,对素菜却不感兴趣,或者只夹几筷子,点到为止。其实,高脂肪饮食不仅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

须大拿

须大拿

须大拿从前,有一个叶波国,国王名叫湿波。湿波王治国有方,对人民很仁慈:他手下有四千个大臣,主管着六十个小国,八百座城镇。湿波王的后宫有两万夫人,但没有一位夫人为他生个儿子,湿波王很忧虑,到处封山祭水...

南京栖霞寺“感应舍利”有何“感应”之处?

南京栖霞寺“感应舍利”有何“感应”之处?

资料图:6月12日上午9时15分,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真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崔佳明 摄 中新社发 摄2010年6月12日,南京古栖霞寺举行了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天天佛号不离口,却不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我爸住院了。由于要照顾爸爸,最近经常往返于医院病房,也就自然结识了同病房的病友苏大叔及其妻子郝大姐。看得出,郝大姐自己的身体也并不好,年龄不算老却步履蹒跚,脸色铁青的。这天下午,大家都清闲。我爸该挂...

净土法门法语: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死后去处

净土法门法语: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死后去处

极乐世界不难去,往生经上面,往生经就是净土的经论,三经一论,都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你得相信,决定没有怀疑,信心坚定;第二个要有愿,真想去。能去得了吗?就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