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欢喜布施

欢喜布施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有人问默仙禅师,说他太太非常贪心吝啬,不肯布施行善,请求禅师指点开示。禅师应请来到信众家里,太太虽也出面迎接、应答,禅师来了许久,却连一杯茶水也未奉上。禅师了然于胸,于是出言:「夫人请看,我这双手,如果时时握拳,你觉得如何?」

夫人回答:「便是畸形。」禅师又说:「那么,时时伸直不弯,又如何?」

夫人再答:「也是畸形。」禅师点头说道:「夫人说的一点也没错,两者皆是畸形。只知贪取,不能布施,是畸形;只懂布施,不会储蓄,也是畸形。钱财要懂得利用流通以发挥妙用,否则就变成守财奴了。」

这位太太在禅师的开导下,心胸豁然开朗,顿时觉悟到自己的无知,终于一改吝啬的习气,成为乐善好施的人。

许多人只知赚钱累积财富,也有人过份布施,刻薄自己,陷于两种极端、有失中道,都不是佛教徒应有的应世精神。富者若未能广行布施,如何体会满足的喜乐富足?吝啬的人,心田贫瘠荒芜,又怎么会知足?拥有财富是过去所种福田,一旦福报耗尽,匮乏之苦,任谁也无法代受。以下就是一则有名的例子:

某富翁非常吝啬,山上的和尚来到门口化缘时,他不但不愿布施,还总是恶形恶状把人赶走。和尚无奈之余,发现富翁宅院旁的水沟,每天都有很多丢弃的食物,觉得任其漂流颇为可惜;于是将其捞起,带回山上给众僧食用,吃不完的就晒干储存。

世事无常,某天富翁家燃起了无名火,一夕之间家产化为灰烬,富翁竟也沦落街头乞食维生。由于他过去吝啬无德众所周知,所以现在也没人愿意伸出援手,富翁只好厚颜上山请和尚们惠赐粥饭。

佛门僧侣慈悲为怀,让他饱餐一顿;富翁用毕之后满怀感激,频频向和尚们作揖道谢。和尚微笑说道,「其实你不必称谢,这些食物都是过去贵府倒在水沟里的残羹剩菜,今天不过物归原主,是你自己帮助自己。」富翁一听,对昔日所行深觉羞愧。

和尚的忍辱、惜福、宽厚,与富翁的瞋恼、挥霍、刻薄,形成极大对比。故事反映出「因果如响之回应、如影之紧随」,也令我们有所警惕。若贪财吝啬,拒绝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旦自己有难,恐将求告无门。当然,布施并非为了求回报,而是基于不可忍的慈悲,没有理由和目的,只希望陷溺苦难者能早日解脱困境。单纯而自然的心,才值得肯定。反之,若行善只为累积个人声望、炫耀虚荣,就不足取了。最重要的是,佛法,并非只强调布施行善。因着布施行善,开启智慧,同时也要止恶,生命的亮光不在燃烧,而在生命的本质,就是无上珍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粥疗法您知多少?

药粥疗法您知多少?

将中药和米谷同煮为粥,称为药粥。运用药粥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药粥疗法。应用药粥疗法治疗疾病,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如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就载有用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

佛珠需要开光吗?

佛珠需要开光吗?

 智渡法师答:佛珠请法师加持一下就可以了。开光,本来是佛教特有的请圣(本尊)入像安住的一种仪式,并借此机会,请本尊加持开启与会信众(包括主法法师在内)自性本有的智慧之光!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

入宅择吉日的正确方法 新家也要挑个好日子

入宅择吉日的正确方法 新家也要挑个好日子

说起中华的文化,那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都是很多文学家探索的奥秘。其中,择吉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但凡人们遇到白、红喜事,都会找道家选一个好的日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

晨起叩齿可强肾固精

晨起叩齿可强肾固精

牙齿和耳朵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就会出现耳背、牙齿松动、脱落等迹象,所以牙齿和耳朵需要细心呵护。而通过牙齿和耳朵的运动,不仅能延缓衰老,还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是中医公认的养生长寿之...

母棕熊教育孩子先罚站后拥抱

母棕熊教育孩子先罚站后拥抱

母棕熊教育孩子先罚站后拥抱动物与人一样都有母爱,都有感情,都懂得是非,都懂得爱!乌克兰动物园近日上演了一出熊妈妈教育孩子的经典场面。刚开始小熊可能惹熊妈妈生气了,熊妈妈毫不客气的将小熊叼起来在空中甩...

顿宇:行愿大千——记当代宗门耆宿上印下空长老尼

顿宇:行愿大千——记当代宗门耆宿上印下空长老尼

顿宇:行愿大千——记当代宗门耆宿上印下空长老尼 行愿大千——记当代宗门耆宿上印下空长老尼文/顿宇【作者按】一日,跟明尧老师谈起家师的开示,老师遂要求学人写一篇介绍家师的文章,并说:“很久就想有一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