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隽永故事:心头的那把秤好重

好重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对于「重量」的度量,人们却常常忘了自己心头的那把秤。马祖道一的故事,禅机深藏: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邡人,姓马,故人称马祖道一。容貌奇异,牛行虎视,舌覆鼻梁,足下有二轮文。建寺太白山。

希迁禅师在湖南。一日有僧求见,问僧来自何方。学僧回答:「从江西来。」希迁禅师一听:「啊!江西来,铁定见过道一禅师啰!」 学僧说:「当然见过。」希迁禅师手指身旁一堆木材说:「道一像这堆木材吗?」学僧无言回对。故与希迁禅师无法契机。因此,又回到江西马祖道一禅师那儿,并将所闻告诉禅师。

道一禅师一听,淡然一笑:「你说,那堆木材有多重?」学僧说:「我没仔细称量过。」道一禅师道:「你的力量实在很大呀!」学僧傻了,问:「为什么呢?」禅师说:「你到湖南那么远的地方去,又背了一堆木材回来,岂不很有力气?」

禅师的一句「你很有力气」,点出了学僧心头砝码的刻度:两舌与搬弄。实则,在佛寺兰若中人,终究不应各地游走,以为游学参访;若生度量,兴游学之心,当有王维之投宿道一禅师寺中,所见美景,即透露皈依之愿才是。诗云: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云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还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露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惟留暂宿,服事将穷年。

如是体认修行,则无论身处何处,都得以安住。佛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心诀,方能由此浅探一二。

大环境的动荡多变,相应着不安揣测的仿徨,周遭,往往撞击着悬浮不定的心灵。在许许多多的场合中,弟子问我:在这样的时局中,应何去何从?事实上,对于生活的度量,孰轻孰重?失衡的,不完全是外在于「我」的「他者」;摆荡的,不全然是心头的天秤。检视自己摆放的砝码,同时莫忘心的安住。或许你已经发现了:常保此心,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到哪里去?心的故乡。

更深层的,三祖僧璨的无秤之秤:「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也可以体悟至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香严禅师开悟故事_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佛教故事:宗门故事:香严禅师开悟故事_香严禅师悟道因缘

唐朝时候,有位香严禅师,最初在百丈禅师那里参禅,但直到百丈禅师圆寂,香严禅师也没有悟道。于是他又去拜百丈禅师的徒弟,也就是自己的大师兄,沩山灵佑禅师,依止他继续参学。在百丈禅师那,香严虽没有悟道,但...

福人与福地,因果与风水,究竟什么在影响财运?

福人与福地,因果与风水,究竟什么在影响财运?

“东方之门的风水极佳,因为有高人指点……”疫情刚刚有了缓和,我们几个朋友在苏州最著名的建筑“大秋裤”东方之门的一家公司喝茶聊天。朋友的公司在三十多层的办公楼里,面对着金鸡湖,窗外的阳光明媚,绿树茵茵...

海涛法师:打坐和诵经昏沉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打坐和诵经昏沉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打坐和诵经昏沉该怎么办? 问:打坐和诵经昏沉该怎么办?答:谁都会打瞌睡,所以打坐、诵经若昏沉,赶快站起来走一走,有精神了再继续念佛、诵经。我认为作功课的时间短没有关系,像我刚出家的时候,老...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奘师追上同伴以后,继续向东南山行去,约五百余里,至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夏瓦),这是在北印度境内的国家,东临信度河,都城叫做布路沙布罗城。这个地方多出贤圣之辈,古来作论诸师,如那罗...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

陈坚教授:略论通明观禅法陈坚 智顗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八中详细介绍和论述了一种禅修方法,名曰“通明观” ,那么何为“通明观”?“通明观”又是如何修证的?以及修习“通明观”究竟有何意义?这是对“...

达真堪布:我们终将变得一无所有

达真堪布:我们终将变得一无所有

达真堪布:我们终将变得一无所有 今生今世虽然积累了很多钱财,但是到临终之时,一辈子所积累的财富都要留在这个世间,一根线、一根针也无法带走,甚至连自己一辈子都爱护的身体都要留在这个世间,灵魂很孤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