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图说123: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经文: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原文】

一端之善,可以资生;一物之用,可以见能。

暗中损坏,有技难呈;反而自念,是诚何心?

注:器物,如耕之犁锄、匠之斧斤、武之刀杖、文之纸笔之类,为物虽微,乃用所必需。人之所需,而我阴损之,使之临期无措,心术坏矣。更有因此而饥寒随之,贫病迫之,功名阻隔,钱财丧失,造孽岂浅鲜哉!

案:太仓沙溪镇富民沈姓,狠戾不仁。有同畝者,必占过其界而夺之,网罟车犁之类,必借而阴坏之,虑其侵己之利也。邻有刘智全父子,俱业雕工,技艺既高,其刀具皆自云南制来,锋利无比。沈造客厅,募刘于梁柱上镌刻各种花鸟。刘父子费尽心思,半载方毕,冀得重酬。沈薄其植,刘与之争,沈怀恨在心。一日,南京报恩寺造五百罗汉,访刘之名,募董其事,给银定日兴工。沈暗使人伪为客商,与之偕行,至中途将其所用之器尽损之,其人即逸去。至寺适有本地工匠与之争募,刘以器具全无,又系异乡,不敢与较,遂为散作,以偿前值。工毕,垂翅而归,囊无一文。父子仰天太息,每自呼冤,痛恨损器之人,竟不知是沈之所为也。沈作恶日甚一日,其子妇谏曰:“翁之孽深矣!倘上天降罚,何处逃避?”沈大怒曰:“我有何罪,致干天罚?尔恶口咒翁,罪莫大焉!不孝之妇,留尔何用?”逐妇归母家。行未一里,忽雷雨大作,妇于林间躲避,遥见一龙赤鳞朱鬣乘黑云入其家,席卷震荡,一切家产毫无所遗,合家长幼俱死。子妇归母家获免,后以寿令终。可见损人器物,徒自损耳,何损于人乎?

附:浙江有二士同学,俱《春秋》名家。秋试前一夕,一生密取彼生誊真笔,嚼去其颖,及入场抽用,已尽秃矣。恸哭欲弃卷出,假寐间觉有人促之写者,起视笔依然完好,执之且疑且写完,仍秃笔也。交卷至二门,遇彼生迎问曰:“佳卷得意否?”谢曰:“但能完卷耳。”其人面发赤。明日,嚼颖生贴出,秃颖生竟获魁选。(《劝善录》)

南城贡生万人文喜植德。乾隆戊子,发心刊印《感应篇》,送人持诵。刻成购纸,召募浒湾匠人某在寓刷印,匠窃纸匿他所,万未之觉也。一日,赴寓促工,匠见万至,忽昏瞀跪阶下自言窃纸若干,计少刷经若干卷,致不能广劝化。现被神谴,罪当死。语竟而亡。万氏诸子侄皆目击其事,同告予者。璧潜老人邓潆识。(《感应坚信录》)

左右诛心伺鬼神,非关苛责下愚民。一人一卷各迁善,从此人间多善人。(徐太史诗)

【译文】

注:所谓“器物”,是指如农民用的犁锄、工匠用的刀斧、兵士用的刀杖、文人用的纸笔之类,作为物品虽然微小,却是常用必需的。他人必需的东西,我暗地损坏了,使他到用时手足无措,心术坏了呀!更有人因此而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功名阻隔,钱财丧失,这造孽可是不轻啊!

案:太仓沙溪镇有个富民姓沈,凶狠暴戾,为富不仁。有和他地界相邻的,必设法占过其界,最终夺为已有。人有网罟车犁之类,必设法借了来偷偷给人家弄坏,担心侵害了自己的利益。邻居有刘智全父子,都从事雕工行当,技艺很高超,他们的刀具都是从云南制作来的,锋利无比。沈某建造客厅,雇刘氏父子在梁柱上雕刻各种图案。刘氏父子费尽心思,半年才完工,希望多得报酬。沈某少给工钱,刘氏父子与他争起来,沈某遂怀恨在心。一天南京报恩寺要造五百罗汉,访得刘氏父子有名,雇他们干这活,给了定钱定了日子开工。沈某暗中使人装成客商,与刘氏父子同行,在途中把他们的刀具全部弄坏,就逃走了。到了寺院,正好有本地工匠争活儿,刘氏父子因器具都坏了,又是外地人,就不敢和人家争,就干些零碎活儿,以偿还定钱。完工后空手而归,身无分文。父子仰天叹息,每天叫冤,痛恨那损坏工具的人,却不知就是沈某支使干的。沈某干坏事日甚一日,他儿媳妇劝他说:“您的罪孽也够深的了,倘若老天降罚,何处逃避?”沈某大怒说:“我有什么罪,会招致老天惩罚?你恶言咒我,才是最大的罪恶。不孝的儿媳,留你有什么用?”于是就把媳妇驱逐回娘家。媳妇离家行不上一里,忽然雷雨大作,媳妇躲在树林中,远远望见一条龙赤鳞朱须,乘黑云冲入其家,席卷震荡,所有家产一无所遣,一家老幼都死去。只有儿媳妇回娘家获免,高寿而终。可见损坏别人的器物,只是自己害自己,怎么能害了别人呢?

附:浙江有两个读书人一起学习,都是研习《春秋》的名家。秋试前一个夜里,其中一个学生拿了另一个学生的誊真笔,嚼去了笔头。那学生到场要用时,才发现笔秃了。恸哭,想着要弃了卷子出来。恍惚之间,觉得有人催他快写,起来一看,笔依然好好的,就一边疑惑,一边答卷。写完后再看仍是秃笔。交卷后到了二门,遇到另一个学生,问他:“卷子答得还满意吧?”他答谢说:“只是勉强能作完而已。”那个人就脸红了。第二天,那个咬坏人家笔头的学生落榜,那个秃笔的学生竟然夺了第一名。

南城贡生万人文喜欢种德行善,乾隆三十三年,发誓要刊印《感应篇》送人诵读。版刻成后,买了纸,雇请浒湾匠人某在寓所印刷。匠人偷了纸藏到别的地方,万人文没有发觉。一天,他到寓所督工,匠人见万人文来了,忽茫然跪到阶下,自己说偷了若干纸,共计少印若干卷,以致不能广为劝化,现在被神谴责,罪当死。说完就死了。万家的诸子侄辈都亲眼见到其事,一同告诉我的。壁潜老人邓滢记录。

徐太史有诗:左右诛心同鬼神,非关苛责下愚民。一人一卷各迁善,从此人间多善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宝后受病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宝后受病

第七回 须弥山迦叶寻莲 兴林国宝后受病话说迦叶准备了一切,带了五十名从人,各各乘著骆驼,马上出发,取道向须弥山而来。一路上不是广漠沙碛,便是幽壑深林,十分不易行走。日间赶路,夜间就在旷野搭了蓬帐休息...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善恶的因果报应?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善恶的因果报应?

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都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劝人向善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说假话骗人,否则怎么能取信于人,...

达真堪布:应该执着善法吗

达真堪布:应该执着善法吗

达真堪布:应该执着善法吗问:应该执着善法吗?达真堪布答:刚开始你执着善法,精进学法修法去对治恶,这是个过程,也是必要的。这叫以毒攻毒。若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不执着,谁也做不到。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里,...

星云大师:第二十五节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

星云大师:第二十五节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

第二十五节 频婆娑罗王的皈依现在说到佛陀离开尼连禅河优楼频罗迦叶的苦行林,有一天来到灵鹫山顶,这里茂林修行,花卉争艳,是一个风景美好的地方,佛陀就暂时在这里住下来休息。王舍城的人民,对于佛陀光临的消...

佛寺内迎客而笑的大肚和尚是谁?

佛寺内迎客而笑的大肚和尚是谁?

一走到寺院,进了山门,抬头就能看见一位张口而笑的光头大肚的和尚,他就是深受我们中国人所尊崇和喜爱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弥勒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

净土法门法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只要你有贪心,就堕饿鬼

净土法门法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只要你有贪心,就堕饿鬼

1、无量劫来到今天,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头真的是住无量劫了,不是一生、二生、三生,不是。一个轮回把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只有极少数的人记得前生的事情,那多半是积善根的,不是很多人都有。所以说“当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