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少林故事:天降甘露

天降甘露

嵩山少林寺西边有座甘露台,这里有一个传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都城由平城(今大同市)迁到洛阳,跟随而来的有一批天竺国高僧,其中就有嵩山少林寺开山祖师佛陀扇多(《魏书?释老志》称跋陀)。

跋陀喜欢清静,一日他在大街上碰见中国沙弥慧光,经奏明朝廷,二人来到嵩山大法王寺,他们发现殿堂颓圮,尘遮佛面,昔日的佛门胜地如今成了一座破落寺院。他们来到刚刚建立的嵩阳寺,问起和尚僧周:和尚日诵何经?回答说:天天42章(经)。又问:师承何人?回答:无师自悟!跋陀经过详细考察后认为嵩山确实是一座灵山,眼前虽然少云 (经)缺雨(法),却正是自己在此开辟道场,弘扬佛法的大好时机。

跋陀回到魏朝新都洛阳,魏孝文帝问他在嵩山观感如何。跋陀回答说:山是灵山,就是久旱(汉)缺雨(法)。魏孝文帝对跋陀的语双关并不以为然,随口说道:近来阴雨连绵,怎能说是久旱缺雨呢!跋陀大师进一步说明:自后汉水平年间,佛法传入嵩(山)洛(阳),至今已有400余年,经还是42章经,又缺乏高僧传授啊!这时候,魏孝文帝理解跋跎说的嵩山佛教仍停留在四百多年前的后汉水平,便说:那就请大师你到嵩山耕云(经)播雨(法)吧。跋陀说:圣上让我到嵩山弘扬佛法,正合我的心愿,但是那里更需要天降甘露!魏孝文帝说:天高难求。聪明的沙弥慧光急忙进言:天子代天。魏孝文帝心里明白这师徒二人是要求朝廷的支持,于是传下圣旨,在少室山阴的丛林中为跋陀建造了新的道场,这就是现在的少林寺。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建成,魏孝文帝就命跋陀为寺主,并由他会同天竺国另两位高僧,也就是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在少林寺翻经台上一边译经一边传法。太和二十年(496年)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圣诞之日,跋陀、勒那、流支三位大师在翻经台上开大法会,临场听法的人多达数千。正当三位大师在台上说法的时候,五乳峰上涌起五朵莲花彩云,刹时间下起了清风细雨,在场的人地都受到甘露滋润,欢声齐唱:天降甘露!

这就是跋陀译经,天降甘露的故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药师禅: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难。做人处世,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

碰到老和尚、焦道人,这不是菩萨现身指导吗?

碰到老和尚、焦道人,这不是菩萨现身指导吗?

编者按:今天这两则故事都出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则原出《明史·孝义传》,第二则出自《鞭心录》,主人公都是明朝人,一位万里寻父,一位万里寻母,至孝动人,都有一场奇遇,最后亲人团聚。老和尚告诉赵重华:...

彻悟禅师: 因果起于感应,何为戒杀,为何戒杀?

彻悟禅师: 因果起于感应,何为戒杀,为何戒杀?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心。结深怨。感苦果。皆由一杀所致。是以杀心渐猛。杀业渐深。渐以杀人。以及杀其六亲。甚而积为刀兵大劫。可悲也矣。盖皆由不知戒杀之所致。苟...

日历如何看黄道吉日 原来如此简单 一学就会

日历如何看黄道吉日 原来如此简单 一学就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百姓都有这么一个传统习惯,凡是嫁娶、入宅、装修、开业、出行等重要事情时都需要提前选择黄道吉日。人们选择黄道吉日的常用方法就是看日历,那么日历如何看黄道吉日?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个...

三皈依

三皈依

早年有一个和尚,他的房子经常遭响马偷器械,和尚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天天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有一天,和尚紧闭门窗躲在房中,响马又来了,“咚咚咚”地敲门。和尚说:“快别敲了,我的门都要让你敲烂了。我...

证严法师: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证严法师: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弟,又自认很有慧根,所以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