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二十集)

上感应篇  (第二十集)  1999/6/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0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文字虽然不多,总共只有一千多字,在《汇编》裡面,将这篇文分为一百二十四个小段,有些段落只有一句、两句,最后一段比较长,有好几句。以后我们再印这个本子,不妨就依《汇编》的段落把它分出来,这个样子读诵、讲解都非常方便。今天我们看第十一段:

【又有叁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现代的年轻人,不但是年轻人,中年人也都包括在其中,听到这些话,总以为是迷信,用迷信两个字就把这些事实否定掉了。而他的果报不堪设想,在明眼人的眼裡,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一桩事情。古圣先贤累积千万年的经验,现代的科学技术,它的歷史很短,还不足叁百年。而科学技术现在还在不断的发展,空间的维次他们是证实了,但是不能突破。假设科技再向前迈进,有一天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这些鬼神的状况、六道的状况就可以能见到了。现在在西方,我在美国、加拿大住的时间长,那边的人盛行催眠术,用催眠的方式,叫受催眠的人说出他的前生,他的过去生。这些资料相当丰富,出版物也愈来愈多,他们证明确实有六道轮迴的存在,有六道轮迴的事实。可是这些事情,对于鬼神对人间的鉴察,催眠术是达不到,也没有办法明瞭这些事实真相。从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诲当中,我们知道,人生在世起心动念点点滴滴都有鬼神在那裡看。

『叁尸神』,我们佛法裡面,讲有同生、同名这两个神,常住在人的肩膀上,我们左右两个肩膀,这两个神常住肩膀,不会离开的。「叁尸神」是住在我们内臟裡面,这个很不可思议。可是你们曾经看过,从美国带回来的《古老的预言》,《古老的预言》裡面有一个人,他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帮人看病。那个病人不在面前也没有关係,距离他几十里、几百里都没有关係,只要告诉他姓名、他住的地址,他就能够去看病。他到哪裡看?他到他五臟六腑裡面去看,他能够跑到人内臟裡面,看到你的心肝脾肺哪个地方不正常,他说出来,旁边有人给他记录,那个录像带你们都看过。叁尸神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我们从註解裡面看,这叁尸神好像是姊妹叁个。『在人身中』,上尸神在人头裡面,他能够叫人胡思乱想,能够叫人眼昏,头髮脱落。中尸神住在人肠胃裡面,他叫你好吃,叫你健忘,叫你做坏事。下尸神住在人脚裡面,也是叫你好色、好贪、好杀。叁尸神希望你早一天死,死了之后,他们就变成鬼,这叁个神就变成鬼,鬼再受这人家祭祀血食。所以说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什么人对你最清楚?叁尸神,叁尸神是非常清楚。

「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一个甲子有一个庚申,中国古代记年月日都是用甲子。你们现在算命排八字就晓得,年用甲子排,六十年一甲子;月也用甲子排,两个月一个甲子。所以六十天当中有一个庚申日,这一天叁尸神就去告状去。『上诣天曹』,「天曹」多半是指四王天跟忉利天,到四王天、忉利天那裡去报告。诸位要晓得,这桩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不信则无,圣贤人给我们讲这些话,不就是找我们麻烦,那怎么能对得起人?不信也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没有一个能够倖免的。造作一切罪业还没有得到恶报,是什么塬因?过去生中你造的福太大了,这一生当中造作的罪业,当然是折福,折福之后你还有余福,还有多余的,你还在享福,是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这一生明白这个道理,断恶修善,你的福报更殊胜,生生世世都享不尽,这都是实在话。所以人为什么要造罪业?

古人也有一个说法,说叁尸神就是一个人的魂魄,我们常讲叁魂七魄,是中国人古老的讲法。道家有道家的说法,「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它是这个讲法,讲魂魄的来源。所以他们说圣人对于一切境界,他不用妄心,就是妄想心,不用妄想心,而用真心。什么叫真心?没有妄念的那个心就叫真心。用这个心对外面境界这是纯善,谁会用这种心?说实在话只有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清静经》裡面讲,「人神好清」,而我们的妄想心把这个清净扰乱了,烦恼扰乱了。心本来是清净的,欲望把这个清净心动摇,所以你的心不清不净,不清不净的心是凡夫。由此可知,我们要想恢復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真心。恢復到清净心,能够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人就是佛菩萨。我们从经典裡面要体会这一层的意思,学佛最高的目的就是转凡成圣。这佛家常讲,佛的教学教人叁个转变,第一个转恶为善,第二个转迷为悟,第叁个转凡为圣,你要晓得从哪裡转起。我们的心本来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觉悟的、是慈悲的,现在这五条全都没有了,现在变成虚伪、变成染污、变成骄慢、变成愚痴、变成自私自利。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自己如是,再看看周边别人也如是,所以这个世间会有劫难,会有天灾人祸。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大灾难的边缘,说不定很快就遭遇到,怎么样来挽救?怎么样能够避免?趋吉避凶这个观念,古今中外一切众生人人皆有,人人皆知,但是怎么趋吉避凶不知道。这个地方有灾难不好,我们另外找个地方去移民行不行?不见得。谚语所谓「在劫难逃」,你在这劫数之中,你逃到哪个地方都没有用,你还是要受这个劫难,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真理。那要怎样才能够避免过?一定从心地裡面做个转变,这是正确的。这个地区遭难,你还能够避免,这是佛家讲的共业当中有别业,别业是不共业。所以我们如何恢復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我说这五句,只要一句恢復,其他的四句统统都恢復。一条就具足其他的四条,任何一条都圆满具足其他的四条,《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个转变。一定要断,要放下,从根本上下手,把爱欲放下,把嗜欲放下,嗜欲是嗜好,心裡面所喜欢的,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财色名食睡五欲,这个样子才能消灾免难。如果你的爱欲、嗜欲不能放下,这个世间无论你躲避到什么地方,你都逃不过劫难。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佛经常说,「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网,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这是佛在大小乘经论裡头常说的,尤其是许多大乘经论,佛说得很多。在《华严经》裡面,佛教我们如何转变,说到转变,道理、方法之多,确实无过于《华严》,经文分量大,所以说得很详细。不断的重复,让我们有机会长时间的薰修,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学佛这么久了,为什么得不到效果?实在说薰习的时间不够,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我们的意念太恶,纵然我们的口善、行善,意不善。意不善,那个行善、口善都不踏实,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难不能避免,道理在此地。必须做一个真实转变,真实转变裡面,关键的所在是深入经藏。深入经藏又谈何容易?今天大家不读古书,不但不读古书,不愿意读书,看到书就厌倦,这怎么行?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尽量利用现前的工具,录像带、录音带。

诸位想想,过去的古人,几千年前、几万年前,为什么把他们重要的这些文献刻在石头上?我们现在明瞭,过去科技也有这样发达,可能比我们现在发达得更高,一个大毁灭全就完了,唯有石头存在。我们现在科技这些东西,你们常常讲到VCD、CD可以保存两百年,真能保存两百年吗?哪一天我们这个世间电力完全没有了,这些东西全都不存在了!所以它不如书本,书本可以保存。可是书本保存也有限度,将来书的纸张会变成灰,几百年之后纸张变成灰,书也没有了。所以你看看中国那些老祖宗,把佛经刻在石头上,可以永久传下去。我们到北京房山去看看石经,这个才是真正的智慧,东西才能真正永久保存。科技会毁灭的,我们能够体验到什么叫真实智慧,现在有这些工具,要儘快的去利用。不要想着没有关係,我这个可以保存两百年,今天不听,明天听,明天没有时间听,后天还有时间,慢慢来。到后天命没有了你还听个什么?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在春风得意时,当心这八件事折福!

人在春风得意时,当心这八件事折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七节 神通游戏,妙趣横生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五十七节 神通游戏,妙趣横生

第五十七节 神通游戏,妙趣横生活佛在仰光也还显了几次小神通,这也是在仰光的佛教界所知道的,并已传为佳话了。当活佛初来缅甸,因为缅甸气候特别热,住在缅甸的人,每天都要冲凉(就是用冷水浇头),有一天活佛...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鹰和人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鹰和人

角色高高的天空中有一只鹰在飞翔。它远远地就看见下面有一只鸽子,它决定要抓住那只鸽子。鹰俯冲下去,但当它接近地面的时候,发现那只鸽子已经躲藏到一个在树下坐着休息的人手里。请把我的猎物还给我吧。鹰恳求那...

念诵《心经》的感应

念诵《心经》的感应

2014 年初,我想选择一个法门长久精进的修持下去。最后决定持诵《心经》。因为《心经》易于念诵,特别适合初学,自古至今持诵者众,感应事迹数不胜数,感应之大之快不可思议!念诵功德不可思议!《心咒》有咒...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菩萨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加持自己。

这种思想是严重愚痴迷信的,以功利之心求佛,只会让自己离佛越来越远。

拜佛千万不要走形式,更不要以世俗间庸俗的交易、贿赂来揣度佛意,那是极大的不恭敬。

佛菩萨福慧圆满具足,无二无分别,清净不染,又怎会缺你的那根香呢?

更不会因为你供养得多,功德就越大。

《六祖坛经》中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信佛不如学佛,学佛不如成佛,与其苦苦求佛,不如学习佛菩萨的慈悲智慧,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佛菩萨再慈悲伟大,也不可能替你修行,“万般皆苦,只可自渡”,自己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谁也替代不了你。

“佛说一切法,为渡一切心”,佛菩萨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

人心存良善,事事便无忧。以戒为师、断恶修善,福气自来!

这5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看看有你吗?

1不“贪”之人

这里的不贪,主要指酒色财气,佛门中讲“地火水风”,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说的“四大皆空”。

修行要戒贪,不饮酒、不邪淫、不贪他人之利、不盛气凌人。

酒喝多了既伤肝伤身,又容易生出事故祸乱,害人害己。

“万恶淫为首”,邪淫是最重的恶行之一,最断人的善根慧命,导致障深慧浅,福报浅薄。

不是自己的财不要妄想得到,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权利益,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发泄给他人,越是盛气凌人、尖酸刻薄,越是折损自己的阴德。

真正的“气”应该是有骨气、气节,而不是有情绪、盛气,这些负能量只会消耗人生的福报。

心若不能安住,时刻起心动念,动辄贪恋,那只会让自己离真正的修行越来越远。

“贪心不足蛇吞象”,戒酒、戒色、戒贪财、戒盛气,以此一心持清净戒,会离佛心越来越近。

2二、不“嗔”之人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懂得修忍辱的人,也必定是最有福报的那种人。

爱生嗔恨心,易怒易暴之人都不是有福之征兆。

比风水更重要的是人心,心平一切平,心乱一切乱。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我们若能安心不乱,不埋怨、指责他人,多反思自我,这样必然能成就大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戒娇嗔,不用拜佛,离佛会更近。

3不“痴”之人

“痴”指“愚痴、蒙昧”,愚痴不明事理,没有智慧,没有正知正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迷信顽固。

愚痴是没有智慧、慧根浅薄的表现。

远离愚痴,学习佛菩萨的智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践行菩萨道,才是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4不“慢”之人

做人要懂得包容,不傲慢、不自大,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轻易瞧不起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们优秀的人多了去了,不要把自己摆在过高的位置,不懂得谦卑的人,必然也难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

对这种人,佛菩萨也不欢喜。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做人与做事,低调总没错”,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都是低调谦卑的,更不会看不起他人。

我们对他人所作的,其实就是对自己所作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也是愚痴,愚痴而不自知,更可怕。

5不“疑”之人

“疑”就是怀疑,疑心太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担惊受怕,前怕狼后怕虎,往往什么事都做不成。

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中颠倒妄想太多,常伴有惊怖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现。

有这样习气的人,时间久了,往往闭塞视听,障碍本性,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生活会陷入慌乱之中。

以上这五种类型的人,其实也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五种烦恼心、五种恶习,它们像毒药一样妨碍我们的修行,一定要戒之,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更进一步。

愿大家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拥有吉祥人生。南无阿弥陀佛。

这几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

抱朴大莲禅师悟道因缘

抱朴大莲禅师悟道因缘

抱朴大莲禅师悟道因缘湖州净名抱朴大莲禅师,龙池正传禅师之法嗣,俗姓骆,杭州临安人。大莲禅师十五岁投妙严寺落发,二十二岁前往云捿受具足戒,后一度游历讲肆,栖心于义学经教。一日,大莲禅师自我反省道,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