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宣化上人:面对各种灾难,切记勤念南无观音菩萨

链接 【宣化法师: 紧急关头念观音

=====

印光大师:面对各种灾难,切记勤念南无观音菩萨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亦未尝无感应也。(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音顿堵,敦厚笃实)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天灾、人祸,不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一)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处虎疫甚剧,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死数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两个坏人,余均无恙。甘肃甘谷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处,疫不入境。汝邀净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办法。顶好吃净素,如其不能,亦须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当此凶险之时,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为能救护。(文钞三编复穆宗净居士书二)

●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现今之世,常在患难中,唯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可以倚靠,当常持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转移。又祈与诸眷属,及亲友、乡党,皆以是为倡导,则其利大矣。(增广文钞复马舜卿居士书)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fá伐),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音渠,大路),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观音灵感录,观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续编卷下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民27年)

●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比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名词:【禅学】-什么是禅学

佛教名词:【禅学】-什么是禅学

禅学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虑佛教义理。禅那,也就是止观,止是心的安静,观是思虑某一事物。禅原是印度古代各种教...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泥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我却饱受讥嘲冷落,我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佛祖说:“从来没有做母亲...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鲁班筑石桥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鲁班筑石桥

鲁班筑石桥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了。他的话被本地姓张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张神仙骑驴来到桥下,笑着对鲁...

素食主义者,不仅仅是食素

素食主义者,不仅仅是食素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素食主义这样下定义:由于道德、禁欲或营养的原因而推崇以蔬菜、水果、谷物和坚果为主食的理论或习惯。基于宗教信仰的素食,在亚洲广大的印度教与佛教地区,自古有之。这里所说的素食主义...

法云法师文集:镜的启示

法云法师文集:镜的启示

镜的启示法云法师这次赴新加坡参访讲学,获益匪浅。特别是与老友重逢,真让我体会了古人之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向以精明豪迈著称的老友,却在短短一年之后,不仅火爆脾气消失无踪,更于言谈举止自然流露从...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别让自己更孤独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别让自己更孤独

傍晚,我站在台北办公大楼的门前,看见一辆公共汽车驶过,有个黑人正从后排的车窗向外张望,我突然兴起一种感伤,想起多年前在纽约公车上见到的一幕:一个黑人妈妈带着不过四五岁的小女儿上车,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