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二十回 拜大光王

第二十回 拜大光王

善财在路上走着、想着: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

那吊眼轮睛的狱吏,那剜心破腹的场面,的确有些令人心寒。他离开福城一年多,所参拜的善知识者,都是些善良的比丘、居士、长者,这是第一次参拜王爷。为王者大概都是这样凶暴、残忍、才能治服凶顽之徒。大光王,大概也不例外,可能还要凶狠。思想上作好挨打、被呵斥的准备。来到妙光城界,远远望见祥光炯炯,瑞气盈盈。善财向着那个方向走去。

行不多远,果然一座城池。城门上斗大妙光二字,金光闪烁。善财小心翼翼地走到城边,准备挨守城军卒的喝斥。

善财走到城门,并无一兵一卒,老百姓自由出入,无有阻拦。他也混入人群。

进得城来,满城祥光瑞气,满街喜气盈盈,市场繁荣,人群拥挤,都往市中心走去。善财也跟着人走。

走到十字街前,耸立着一座华丽的宫殿,宫门无卒守护,人们自由出入。善财即跟人流走进宫去。

走进宫门,两旁摆满粮食衣物,以及一切资身之具,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

再往里走,两旁摆满缨络珠宝,妆饰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也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无有乏少。

再往里走,两旁摆满纸笔、书籍等学习之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亦无人守护,人们随意拿取,无有少缺。

再往里走,两旁厅堂、桌椅、几凳、排列整齐,堂内坐满男女老幼,专心听老者讲说各种理论、学术、道德。

再往里走,是正宫殿,殿上一宝座,七宝所成,上悬幢幡宝盖。座上一人,头戴宝冠,身穿龙袍。侍女嫔妃,美颜端庄。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众多百姓挤满宫庭,静听王者解说疑难,一堂和乐气象。

善财见此情景,知是大光王,心头疑虑顿消,上前施礼道:大王,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但不知如何行,愿大王慈悲教诲,当无忘失。

大王和颜悦色,欢喜答道:善哉,来者。我的国土,清净庄严。我的臣民,善乐可亲,互相谦让,互相尊敬。没有贪财利己,勾心斗角,是非争讼之事。所以我宫殿中所有衣服饮食,珠宝缨络,都是我国民众共同所有,大家随意取舍,共同享受。

善财问:难道他们不贪多图求吗?

大光王道:贪者人之恶习,恶习薰习,贪心故重。为王者不贪,则臣不贪。臣不贪则民不盗。何贪之有?王与民亲如手足。民不以我为王,我不以民为民。民以我为师,我以民为友。故我的臣民,有道德,知惭愧,互敬如宾,互尊如师。我自己虽为王者,不过给他们解释一下疑难。不以为自己是管教者,他们也不需要我管教。

善财道:人的心究竟不一样,万物也不停变化的,难道你的臣民永远都是这样善良吗?

大光王道:正因为事物变化,才在变化中求得善良。若不变化,恶人就不会变成善人了。

善财大悟,知识在变化中来改善百姓意识,是使之善良的真理。一言不发,默然领会。大光王又说: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事,你再往南走,在安住王都,有个不动优婆夷,她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行,如何造福人间的事。

善财拜了两个王者,听了两个王的不同教诲,心里有一个王的概念。王者也有不同的王法。又继续往南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因果故事 | 毛宝和小白龟

因果故事 | 毛宝和小白龟

  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年冬天,他到溪边玩耍时,看到一名渔夫抓起一只小白龟说:「这只珍贵、少见的小白龟,一定很值钱!」小男孩看到小白龟,起了一分怜悯心,便请求渔夫把它放...

星座是按阳历还是阴历?怎么看自己属于哪个星座

星座是按阳历还是阴历?怎么看自己属于哪个星座

星座是按阳历还是阴历?星座是占星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特别是现在星座在很多年轻人当中都流行,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星座,这样就可以通过星座知道自己的运势性格,但是却不知道星座是按阳历...

花甲之年始专修,印祖亲证中上品

花甲之年始专修,印祖亲证中上品

沙健庵居士,名元炳,江苏如皋人,德才兼备,不慕虚荣,他放着太史欠妥,回家侍奉双亲,恪尽孝道。最初他也不懂得佛法,和一般读书人一样,以为佛法对于国家国民,并无益处。辛亥革命后,他感到苦闷无聊,产生了出...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俗话说“世事无常”,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劈头盖脸扑面而来时,你会如何应对?怨天尤人,还是嚎啕大哭,或者封闭自己,逃避社会?还是勇敢面对这不期而遇的失败、变故?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但以下这则报道是我见...

广化法师:广学经论就一定能获得智慧吗?

广化法师:广学经论就一定能获得智慧吗?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这一段文是说,现在一般的出家人,都是超越次第而修学,修行既然失去次第,根本无法入道。说到这里,我就感慨很深!现在大多数的出家人,尤其是知识份子,一出家之后...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4.四婆罗门得道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4.四婆罗门得道

14.四婆罗门得道很久以前,有四个婆罗门教士因为专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飞行。他们四个人常常在一起讨论神通的妙处,一说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很开心。有一天,这四个婆罗门又聚在一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