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十九回 拜无厌足王

第十九回 拜无厌足王

善财得到普眼长者对症下药的教诲,想到前去的路上无厌足王,必定是个贪而无厌的家伙,有什么值得参访呢?又想于善知识的所有教诲,皆应随顺,还是往多罗幢城走去。

来到城下,城门洞开,守门军士攮臂嗔目,吊眼愣睛,手执钢叉,凶恶万状,十分怯人。善财也不在乎,径直进城去了。

走进城里,问无厌足王住处,都不敢说出来。有的暗里吐舌,有的避而远之。

一个心地善良的老者,将善财诱到一边,小声说道:你小小年纪不想活命了吗?怎敢直呼大王名讳?要是侍卫听见,你就没命了,这是要杀头的!只好暗地指示了去王宫的路。

善财谢过老者,来到王宫,不觉大惊,真有点心惊肉跳。

那宫门口遍布刑架,架上绑着受刑之人,有被挖目的、有被宰手的、有被截割耳鼻的,还有破肚开肠、剥皮的,分尸的。号叫之声令人发指。善财思量:此王残忍凶暴,恐非善知识也。逡巡宫门,不敢进去。

一卫士见善财在门前徘徊,认定是奸细,推推拉拉扭入宫中,不由善财申辩,直推入宝殿置大王前。

无厌足王坐于金刚宝座之上,见善财生得鼻正口方,容貌慈和,具三十二相雏形,绝非等闲之辈,更非盗,但仍用惯例口气喝到:小小童子,不遵王法,谁指使你窥探宫情?同党是谁?

善财并不惊慌,沉着答道: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我已走了一年多,参拜了十多个善知识者。今闻大王善治国事,特来拜访,望大王慈悲教诲于我。

大王下座对善财说:善哉童子,请进后宫。

善财想:后宫必定更加凶残,进去是否治罪?但又不敢退出,只有随王进入后宫。一进后宫,却与前殿迥然不同。后宫殿宇宽广安静,琉璃为柱,七宝为座,清香扑鼻,清净雅致。众宝缨络庄严,嫔妃端正善良,乃是转轮圣王气象。

无厌足王请善财坐于七宝座上。

说道: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於法,方能改邪归正。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若守法行善,助人为乐者必定表彰。有孤苦老弱者必定扶持,为王者赏罚分明,恶徒惧慑,善士颂扬,才能成清净国土。若我没有清净善心,就不会成就这清净庄严的后宫。我杀戮没有憎恨心,是他们罪所应得。我没有枉杀一人。也没有错罚一人。我一心爱民,疾民之疾,苦民之苦,受人们尊敬助人为乐的善士,我没有漏奖一个。我的国家就是这么治的。这也不敢称善治国事,离善的要求还远。

大王又说:对一个国王就只有这一点,对众生那就太远了。你需要学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请你不怕辛苦,再往南走,在妙光城里有大光王,他的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他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菩萨行,行菩萨道。

善财听罢,心领神会,举头见墙上挂着行书字屏,细读其诗曰:

王者威严狱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逡巡引人无生殿,一曲后园桃李春,

善财叹曰:真善知识也!便告辞无厌足王继续南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还完阴债和受生债有什么感应?

还完阴债和受生债有什么感应?

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有云:人在投胎做人前,曾于地府冥司借贷禄库受生钱财。人的富贵贫贱与各自的善恶所作有关,但人的运气好坏财运大小就是与这所欠的受生债多少有关了。通过具体的方法送还其债务,可以助其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1)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11)

目连尊者,为盂兰盆之发起人,梵语盂兰盆,译义倒悬。目连出家证阿罗汉果后,欲报父母劬劳之恩,遂以天眼,观父生善处,喜慰莫名。再观,知母堕饿鬼道中,悲伤不已。即以钵盛饭,飞往供母,奈因悭贪业力,致使饭变...

佛教故事:钵在哪里,在空中飞行

佛教故事:钵在哪里,在空中飞行

钵在哪里,在空中飞行很久以前,在天界上有二百位天人想要修道,可惜他们都想投机取巧。由于彼此互相影响,导致每个人都畏惧佛道的艰难,不愿努力修行菩萨道,甚至还说:这么努力学菩萨道做什么?不如学阿罗汉或辟...

新开素食馆的管理36计之资金安

新开素食馆的管理36计之资金安

素食馆是否开的越大越好? 有许多人的确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大素食馆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容易做出规模效应,带来收益。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客源充足的情况下,大素...

日常的佛心行禅:一封邮件

日常的佛心行禅:一封邮件

一封邮件一天我在班上,正好有几分空闲,便上网查看邮箱,看到一溜的新邮件。正在好奇地想又有什么消息,一个刺眼的发送者的名字蹿入眼帘,我顿时一阵激动,呼吸也开始微微发紧。这个发送者虽不是我的不共戴天的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逞神通喝茶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逞神通喝茶

麻谷等五位大德悟道后, 行脚参方, 以资增益。时天热口渴, 见路旁有一婆婆卖茶, 乃唤婆云: 请来五杯 茶。婆乃对五位和尚问云: 大德何往?曰: 参善知识。 婆送上茶后曰: 我这里茶要有神通才能喝,...